该段内容讲述了人身权益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但与婚姻、收养、监护、扶养和继承相关的纠纷则不能通过仲裁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条的规定,人身侵权纠纷属于能仲裁的范围。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了仲裁协议,人身侵权案件可以申请仲裁,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裁决。因此,该段内容强调了人身侵权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但需要注意相关法律规定。
涉及到人身权益的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但与婚姻、收养、监护、扶养和继承相关的纠纷则不能通过仲裁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条的规定,人身侵权纠纷属于能仲裁的范围。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了仲裁协议,人身侵权案件可以申请仲裁,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裁决。
【 仲 裁 范 围 】 人 身 侵 权 纠 纷 能 仲 裁 吗 ?
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人身侵权纠纷不属于仲裁的范畴。人身侵权纠纷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因人身受到侵害而产生的纠纷,例如人身伤害、生命权、财产权等。
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仲裁,但人身侵权纠纷的仲裁协议无效。这是因为,仲裁法明确规定,仲裁协议应当具有明确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而人身侵权纠纷涉及到人身自由和尊严,具有极强的人身属性,因此不能通过书面仲裁协议来解决。
另外,《仲裁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仲裁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人身侵权纠纷的仲裁,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的仲裁机构管辖,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管辖。
综上所述,人身侵权纠纷不适用仲裁程序。当事人应当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诉讼或其他非诉讼方式来解决此类纠纷。
结语:人身侵权纠纷不能通过仲裁解决,而应当通过诉讼或其他非诉讼方式来解决。仲裁法明确规定,仲裁协议应当具有明确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而人身侵权纠纷具有极强的人身属性,因此不能通过书面仲裁协议来解决。当事人应当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诉讼或其他非诉讼方式来解决此类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条
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第四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第五条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
仲裁结果是否能够影响法院的裁决?
285人看过
-
税收承诺书是否能够得到承认?
462人看过
-
人身保险是否能够承担侵权责任
396人看过
-
人身侵权者是否有权申请仲裁?
199人看过
-
私下签署的抚养权协议是否能够得到承认?
214人看过
-
仲裁裁决何时能够得到执行?
424人看过
仲裁协议无效是指仲裁协议的内容或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无法产生法律效力。当仲裁协议无效时,当事人无法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而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争议。 因此,在签订仲裁协议时,当事人应当确保协议的内容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以避免产生无效仲裁协议... 更多>
-
离婚财产纠纷是否能够得到仲裁山西在线咨询 2022-06-03离婚财产协议不可以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
侵犯隐私权能得到仲裁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23侵犯隐私权可以仲裁,只要侵权人与被侵权人达成仲裁协议,就可以申请仲裁解决双方因侵犯隐私权而产生的纠纷。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仲裁协议; (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三)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
能不能办理人身侵权仲裁江西在线咨询 2023-12-10人身侵权可以仲裁,我国法律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仲裁法》第二条 《仲裁法》第三条
-
申请仲裁后得到仲裁裁决的仲裁结果一般是多久湖南在线咨询 2021-09-29申请仲裁后得到仲裁的裁决结果时间一般六个月左右,不同的案件需要的时间存在差异,具体规定如下: 1.《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四十八条规定作出裁决的期限为仲裁庭在组庭后6个月内作出裁决书。经仲裁庭请求,仲裁委员会仲裁院院长认为确有正当理由和必要的,可以延长该期限。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
-
仲裁是否能够终结劳动关系山西在线咨询 2024-11-24在实行仲裁制度的情况下,劳动关系并不会因此而终结。仲裁主要是为了解决雇主与员工之间产生的各种劳动纠纷问题,并不对已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正常履行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当事人提出仲裁请求时,必须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作为依据,以证明双方之间存在真实有效的劳动关系。事实上,通过提起仲裁,当事人确实有可能实现解除或终止其与对方之间的劳动关系的目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只要是由于用人单位与员工就劳动合同的缔结、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