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合同撤销权
合同撤销权,即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是指撤销权人因合同欠缺一定生效要件,而享有的以其单方意思表示撤销已成立的合同的权利。相对于绝对无效合同而言,可撤销合同属相对无效合同,其在有撤销权的一方行使撤销权之前,合同对当事人仍有效力,故其相对无效。在行使撤销权后,合同无效溯及合同成立之时,自始不发生效力
二、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情形
1、合同是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重大误解,是指误解人做出意思表示时,对涉及民法典律效果的重要事项存在着认识上的显著缺陷。
2、合同的订立显失公平。显失公平,是指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使一方遭受重大不利。其构成要件为,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这种不对等违反公平原则,超过了法律允许的限度;受害人是在缺乏经验或紧迫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
(1)欺诈是指以使他人陷于错误并因而为意思表示为目的,故意陈述虚伪真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其构成需要有欺诈行为,欺诈人有欺诈故意,受欺诈人因欺诈而陷于错误,受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以及欺诈违反法律、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2)胁迫是指对方当事人表示施加危害,使其发生恐惧,并且基于此种恐惧而为一定意思表示的行为。其构成需以下要件:存在胁迫行为,胁迫人有胁迫的故意,受胁迫人因胁迫而发生恐惧,受胁迫人因恐惧而为意思表示,胁迫人所表示要施加的危害属于违法或不当行为。乘人之危是指当事人一方当事人处于紧急危难的境地,如个人或家人生命垂危或处于自然灾害的严重危困之中,迫切需要某种救助行为时,行为人明知对方处于危难而“趁火打劫”,故意提出严重侵犯对方利益的苛刻条件,对方迫于无奈而只能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思。
明晰什么是合同行使撤销权后,才谈得上去了解合同行使撤销权的情形有哪些。在《民法典》规定的能行使该权利的三种情形中都透漏出该撤销权的行使是由于在订立合同时有着违背当事人一方的真实意愿的情形,使得当事人因该签订行为造成了严重损害自身利益的后果。
-
合同的撤销情形有哪些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314人看过
-
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成立要件有哪些?合同撤销权如何行使
495人看过
-
合同撤销权的撤销情形,合同撤销的诉讼管辖法院是哪里
69人看过
-
如何行使撤销权撤销可撤销合同
366人看过
-
合同撤销权的流程是什么?怎么使用合同撤销权
207人看过
-
关于可撤销合同中撤销权的行使以及可撤销合同中撤销权的行使法律后果是什么
468人看过
-
合同中的撤销情形有哪些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31可撤销合同的范围应限定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产生错误的认识,致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真实意思相违背,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2、是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是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民
-
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消灭的情形可撤销合同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6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因为以下情况的发生而消灭: 1、撤销权因除斥期间经过而消灭。所谓除斥期间,为法定的权利存续期间,因该期间经过而发生权利消灭的法律效果。《合同法》第55条第1项所规定的撤销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即是对撤销权除斥期间的规定,此规定与《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3条所规定的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1年当事人才请求变
-
合同撤销权是形成权吗合同撤销权山西在线咨询 2023-07-30合同的撤销权是形成权,法律关系会因一方意思表示而发生变化撤销权都属于形成权,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也不例外,但其又是形成权中的一个特殊形式。因为形成权是直接能够发生法律关系变动的权利,受除斥期间的限制,而法律规定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必须通过诉讼或仲裁途径才能得以实现。
-
赠与合同撤销权行使的条件有哪些,赠与合同的撤销情形是怎么规定的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06赠与合同撤销权行使的条件: (1)无因撤销的行使条件 第一,赠与合同是非经公证证明订立的; 第二,只能由赠与人本人行使撤销权; 第三,赠与不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性质或道德义务性质; 第四,只能在赠与财产交付之前行使撤销权。 (2)有因撤销的行使条件 第一,受赠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的;(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的。
-
哪些情形合同有权请求撤销宁夏在线咨询 2021-11-23下列合同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 1、合同存在重大误解;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的合同; 一方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趁虚而入,造成合同成立时明显不公平; 当事人受到对方或第三人的胁迫而订立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