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回避的原则是什么?
行政回避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的事务有利害关系,为保证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进展的公正性,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请求,有权机关依法终止其职务的行使并由他人代理的一种法律制度。
行政回避是行政程序法上的基本制度。它作为一项保障行政公正的法律制度之所以为人们所关注,是因为能满足人们要求受到公平对待那种与生俱来的期待。行政回避作为一个法律制度应当由回避缘由、范围、程序和限制组成。中国行政回避立法不统一的问题必须通过行政程序法加以规范,而行政回避实际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则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行政法律制度来解决。
二、回避的范围是什么?
回避范围是指与哪些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利害关系的人作为案件当事人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回避。
一般认为,回避范围是:
1、当事人中有其亲属的。这里的亲属究竟包括哪些人,各国的法律规定并不一致。瑞士《行政程序法》规定“为当事人之直系血亲或三亲等内之旁系血亲或与当事人有婚姻、婚约或收养关系者。”
2、与当事人的代理人有亲属关系的。当事人参与行政程序,有时聘用代理人为其提供法律帮助,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处理本案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该代理人之有亲属关系,实际与无异于与当事人的亲属关系,在此种情况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回避,可能会导致案件处理不公。
3、在与本案有关的程序中担任过证人、鉴定人的。行政案件在调查程序中,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为证人向调查人员提供了证言,或者以专家的身份就案件的专门问题做出鉴定结论,他们提供的证据成为行政机关处理本案的证据之一。
回避制度在行政领域,刑事领域民事领域方面都是存在的,而行政会议的基本原则在我们国家就是可以主动的申请回避,也可以经过他人的申请审查之后再申请回避,总而言之之所以会实行回避制度,就是为了保证案件的处理情况,必须是公平的。
-
行政许可听证的回避原则是怎么规定的
74人看过
-
行政处罚法的回避原则都有哪些
73人看过
-
什么是行政回避
323人看过
-
根据行政诉讼中的回避原则审判人员需要回避吗?
83人看过
-
法庭回避的原则
167人看过
-
行政案件回避准则
178人看过
-
行政诉讼的回避原则是怎么规定的呢?海南在线咨询 2021-07-02根据《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院长担任审判长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其他审判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回避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中其他人员包括人民陪审员、执行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勘验人员。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回避有两种:当事人申请回避和审判人员主动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是当
-
行政处罚法的回避原则包括哪些?山西在线咨询 2023-11-27法律分析 行政处罚法的回避原则有:涉及与本人有利害关系,或者是存在着妨碍正常执行公务行为的,那么将需要回避。当事人在进行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的听证时,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
行政处罚法的回避原则有哪些,法律依据是什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9-08行政处罚法的回避原则是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审查,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回避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执法人员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是有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其他关系,应当退出对案件的调查和处理。
-
什么是行政回避宁夏在线咨询 2023-03-04行政回避是指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的法律事务有利害关系,为保证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进展的公正性,依法终止其职务的行使并由他人代理的一种法律制度。回避制度的法律价值在于确保法律程序的公正性,而法律程序的公正性则可以树立起利益冲突的双方当事人寻求法律程序来解决争议的信心,客观上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英国普通法中有一条重要的规则就是:“任何人都不得在与自己有关的案件中担任法官。”
-
那么有关行政处罚有回避原则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5第一条回避制度是指办案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或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时,不应参与该案件调查处理的制度。 第二条办案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案件调查人员应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向处罚部门申请,要求办案人员回避。办案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