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下列条件才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1、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体限于经营贷款业务的个人和金融机构;
2、主观上是出于过失;
3、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金融机构贷款管理秩序;
4、客观上表现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如何认定违法发放贷款罪
认定违法发放贷款罪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区分违法发放贷款罪与非罪的界限
主要应注意考察以下几点:
1、行为人是否违反规定而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如果行为人既未玩忽职守,也未滥用职权,而是符合有关规定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造成贷款人损失的,由于行为人对损失的发生既无故意,也不存在过失,当然不能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2、造成损失大小。如果未造成重大损失的,不能以犯罪论处。
(二)与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
1、行为对象不同。前者是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后者是向关系人发放贷款。
2、行为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而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的行为;后者表现为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者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
3、构成犯罪的具体标准不同。前者要求造成重大损失的才构成犯罪;后者要求构成较大损失的就可以构成犯罪。
。
《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
防范非法放贷:如何判断贷款是否违法
394人看过
-
什么是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和违法发放贷款罪?如何处罚?
254人看过
-
违法发放贷款罪怎么处罚,违法发放贷款罪如何量刑
456人看过
-
违法发放贷款罪如何处置,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构成要件
100人看过
-
银行职工违法发放贷款,被判违法发放贷款罪
367人看过
-
发放借名贷款是不是违法犯罪
417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高利放贷是否犯法?如何判断?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22高利贷是一种超出了一般民间借贷利率范畴的借款行为,其效力不受法律保护,也被视为违法行为。因此,不仅无法求助于法院来保护自己的权益,甚至这本身就是一种违反道德和法律规则的行为。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如此,我们不能将高利贷的行为等同于犯罪。因此,如果在高利贷的交易中,出借人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按时偿还本金或偿还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包括利率本数)的利息,那么他可能无法通过诉讼程序来获得权益保护,也就是
-
怎样判断信托公司是否犯了犯法发放贷款罪宁夏在线咨询 2021-06-0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所谓违法发放贷款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的行为。信托公司如果不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可能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该罪构成要件如下:1、主体要件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上述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
-
如何判断贷款合同是否违法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2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
贷款人是否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甘肃在线咨询 2021-06-09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
德州违法发放贷款罪犯罪在哪个犯罪澳门在线咨询 2023-07-08德州违法发放贷款罪刑事构成要件有: 1、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上述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 2、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于其非法发放贷款行为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出于过失。 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具体是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 4、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