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上诉状(行政案件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行政机关提出上诉用)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1:56:04 411 人看过

上诉人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诉(或代表人)姓名: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工商登记核准号:_________________

经营范围和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上诉人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诉人因__________一案,不服_________人民法院年月日()字第号行政判决(或裁定),现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诉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______人民法院

上诉人:

年月日

附:本上诉状副本份。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2日 21:2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人相关文章
  •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有哪些救济途径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的,有两种救济途径:一种是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另一种是直接起诉,即不经过行政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2024-04-30
    332人看过
  • 司法文书写作:行政诉讼行政上诉状
    1.格式行政上诉状上诉人:×××(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如果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写明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联系地址和邮政编码等,如果是行政机关作为被上诉人的,则应写明行政机关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和住所)被上诉人:×××(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如果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写明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联系地址和邮政编码等,如果是行政机关提起上诉,则应写明行政机关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和住所)(如果一审原告、被告都不服判决,提起上诉,则都列为上诉人)上诉人因×××××一案(写明一审判决或者裁定书所列的案由),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字第××号判决(或者裁定),现提出上诉。上诉请求:(写明要求上诉审法院解决的事由,如撤销原判;重新判决等)上诉理由:(写明一审判决或者裁定不正确的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此致××
    2023-06-06
    353人看过
  • 行政上诉状范本(适用于公民当事人提出上诉)
    行政上诉状范本(适用于公民当事人提出上诉)。对于行政上诉状范本(适用于公民当事人提出上诉)具体格式如下:上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上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诉人因________一案,不服_______人民法院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字第___号行政判决(或裁定),现提出上诉。上诉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诉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致__________人民法院上诉人: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附:本上诉状副本___份。行政上诉状范本(
    2023-06-11
    461人看过
  • 提起行政诉讼是起诉行政机关还是起诉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被告是行政机关,而不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因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是以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的,所以应由行政机关承担责任。行政机关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和所属工作部门。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职权的人员。一、行政诉讼司法鉴定结论只能作为定案依据(一)主要理由(1)司法鉴定结论只是司法人员和鉴定人员认识证据的一种文字记载。司法鉴定结论只是司法人员和鉴定人员认识证据的一种文字记载。司法鉴定的客体是人、物、或人或物留下的痕迹和通过技术加工形成的复制品等,司法鉴定结论由于依赖于这些客体,因而分成人证、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形式,不能作为一种证据形式独立存在。如果司法鉴定结论作为一种独立证据,就会和人证
    2023-02-26
    117人看过
  • 二、行政诉讼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否委托代理人
    1-2名代理人。按照代理权限产生的根据不同,可以将行政诉讼的代理人分为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代替无诉讼能力的公民进行诉讼活动的人。委托代理人是指基于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而发生的诉讼代理活动中,受当事人或法定代理人的委托而代为进行诉讼行为的人。在拆迁时可以委托行政诉讼吗一般而言,拆迁行政管理部门作出拆迁许可、拆迁决定、拆迁补偿裁决等行政行为的,原告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拆迁行政管理部门为被告。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6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由此可以看出,行政诉讼中的适格被告是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三
    2023-07-07
    285人看过
  • 行政机关的组织体系
    行政机关是按照国家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代表国家依法行使行政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也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国家机关比较,行政机关的设置相对复杂,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有着自身的结构体系。了解行政机关体系的设置有助于对行政主体判断。行政机关的体系可以区分中央与地方行政机关两个方面掌握:1.中央行政机关国务院,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它的法律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1)国务院各部、委、行、署,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受国务院领导,它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总理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决定。国务院各部、委、行、署主要有: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安部、教育部、科技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
    2023-06-06
    76人看过
  • 其他行政机关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
    其他行政机关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本文作者:周琳苒严琪文章来源:人民法院报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案件的重要事实涉嫌犯罪的,依法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侦查机关(实践中公安机关是主要的侦查机关)处理,对此,实务界几乎没有争议,但在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时的具体操作方面,实践中做法不一,亟待统一和规范。一、仅裁定“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该做法看似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即回避了这类裁定能否上诉的问题,但错误性也是最突出的。该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的规定,民事案件的法定结案方式只能用判决、调解或者裁定的方式,民诉法第一百五十四条并没有把“移送”单独规定为裁定适用的范围和单独的裁定事项。如果仅在裁定书中载明“移送公安机关处理”,那么严格而言该裁定书就无法作为结案文书终止该案件的审理。长期以来司法实践中的该错误做法被忽视了。同时,只裁定“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而不表明民事
    2023-03-08
    151人看过
  • 撤回上诉状(行政)
    法律综合知识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人因__________________一案,不服_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字第____号的一审行政判决(或裁定),于____月____日_____________向你院提起上诉。现因______________特此申请撤回上诉,请予核准。原在提起上诉时所附送的证据材料__________共__________件,请予发还。此致________人民法院申请人: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2023-06-06
    402人看过
  • 行政起诉状(公民提起行政诉讼用)
    原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诉讼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实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致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起诉人:年月日附:本诉状副本_______份。
    2023-11-25
    224人看过
  • 行政案件不必上诉,上诉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缓刑不服上诉会被起诉改判实刑吗缓刑上诉是有可能改判的。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二审法院如果认定原判决有误,就可以改判。因此,缓刑上诉,二审法院如果认定原判决有误,就可以改判。《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2023-07-02
    117人看过
  •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已经受理的,可否再申请行政复议?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管理相对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已受理的,不得再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先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里要介绍的就是行政管理相对人如果选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是否还可以再申请行政复议的问题。这大致有两种,一是如果行政管理相对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决定立案,就意味着司法程序已经开始,对原告来说,表明了其已经选择了司法救济的途径,行政救济的程序便告终结,因此,不得再申请行政复议。二是人民法院未决定立案,行政管理相对人仍可申请行政复议。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审查起诉的期限为七日,如果尚未到期,又未告知不予立案,最好在等到审查起诉期满后,如果审查期限已过仍未立案,可视具体情况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但应当主动到法院撤回起诉。规定如
    2023-04-24
    398人看过
  • 行政机关告行政机关是行政诉讼吗
    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时候,在理论上以及地方的实践案例中可以做原告。行政诉讼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是诉讼的一种有效方法。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和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规定法院、诉讼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及其在诉讼活动中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行政诉讼是一种诉讼程序法,主要是确定诉讼参加人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一、如何进行海关行政诉讼海关行政诉讼除遵循诉讼法的共有原则,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公开审判、回避、合议、两审终审制的原则,辩论的原则和各民族公民都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活动的原则等外,还应遵循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一)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原则人民法院只对
    2023-03-13
    51人看过
  •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时应当提交的起诉材料包括什么?
    1、起诉状。2、原告(包括第三人)的基本信息:(1)自然人应当提交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回乡证。(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书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3、原告提交起诉状时应当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4、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书、处罚决定书、行政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书以及证明收到上述决定书日期的证据。5、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提交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6、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应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交证据。7、委托诉讼代理人进行诉讼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8、其他应当提交的证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
    2024-04-22
    369人看过
  • 行政协议纠纷行政刑事上诉状
    一、行政协议纠纷行政刑事上诉状首先呢,你得知道这个格式,叫“行政上诉状”。然后呢,你要把上诉人和被上诉人的信息都写清楚。如果是个人的话,那就得写上他/她的名字、性别、年纪、民族、出生地、学历、职业、工作单位、家在哪儿等等;如果是公司或者其他机构的话,那就要写上他们的全名、地址、老板以及职位这些信息。接着呢,你得告诉大家为什么要上诉。比如说,因为跟被上诉人有个什么纠纷,对XX人民法院X年X月X日(200X)X行初字第XX号行政判决(裁定)不满意,现在我要上诉。接下来就是你想要达到的目的了。通常来说,你可能会希望“撤销”原来的判决(裁定),然后让他们“驳回诉讼请求”或者“驳回起诉”;或者让他们“发回重审”;或者让他们“部分”或者“全部”改变判决结果;如果你想改变判决结果的话,那你得说清楚你到底想怎么改。但是注意哦,因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政府部门,所以只有政府部门才能要求“驳回诉讼请求”或者“驳回
    2024-06-30
    409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人
    词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国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各国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尽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论,法人制度理论... 更多>

    #法人
    相关咨询
    • 作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原告在行政诉讼中能与行政机关进行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6-12
      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行政诉讼的辩论原则贯穿在行政诉讼的全部过程中。
    • 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后由谁提起行政诉讼?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6-12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 行政案件行政机关不服上诉状内容哪些样的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04
      被告辩护律师享有调查取证权,无论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方律师,法律都没有限制其调查的权利;但在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未经法院同意,在行政诉讼中的调查取证权是受限制的,即使调查的证据也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里作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律师与被告是委托法律关系;受托人律师的权利来自于委托人行政诉讼被告,在委托人的调
    •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生的行政行为纠纷,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1-26
      如果是公民和行政机关引起的纠纷,那么当事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且其对复议结果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同时,如果是公民和公民之间,或者公民和其他非行政组织,企业之间发生的纠纷,适用民事诉讼。根据《民事
    •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哪些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2-10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以下事项提起的诉讼,法院不予受理: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