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若构成故意伤害罪,应当按照《刑法》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故意伤害罪最多能判多少年
故意伤害罪最多能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持刀砍人如何判刑?
行为人持刀砍人,故意伤害他人的,可以按照《刑法》中故意伤害罪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判刑处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三、双方打架轻伤怎么判刑
双方打架,因自身的行为致人轻伤,已经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基本犯,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相关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因此法律对故意伤害罪根据情节和后果规定了三种不同的量刑幅度。
-
量刑标准:未成年人故意伤害罪致死自首的判决
112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最新(故意伤害罪构成要件)
223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未成年人)刑罚解释
445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量刑标准,故意伤害罪怎么认定
198人看过
-
2020年故意伤害罪的刑罚量化标准
384人看过
-
故意伤害未成年人
366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未成年故意伤害未成年人致人轻伤二级量刑标准, 故意伤害罪如何处罚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13被害人伤情经法医鉴定,是轻伤(包括轻伤一级、轻伤二级)的,嫌疑人涉嫌构成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被告人犯罪时未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被害人要求要求被告人赔偿经济损失,没有精神损害抚慰金,双方协商不成,被害人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可以判处缓刑,实行社区矫正。1、《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
-
未成年人故意伤害罪规定有哪些,未成年人故意伤害罪量刑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06未成年犯,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二被告人在实施犯罪时均未满18周岁,应属未成年犯。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234条明文规
-
未成年故意伤害罪量刑标准是什么,未成年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怎么处罚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06犯故意伤害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是指被告人实施故意伤害他人行为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
故意伤害罪量刑标准中未成年人认罪量刑有哪些限制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06未成年犯,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二被告人在实施犯罪时均未满18周岁,应属未成年犯。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234条明文规
-
故意杀人罪量刑标准未成年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2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未成年人犯故意伤害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从法定的年龄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具体怎么判刑有法院根据情节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