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是指知识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主要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和著作权。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有着相同的目的,即促进竞争和鼓励创新。但是,它们促进竞争和鼓励创新的途径不同:反垄断法通过反对和限制竞争来促进竞争,因为限制竞争会损害实际竞争和潜在竞争;知识产权法是通过某种限制竞争的方式,即通过保护专有权,来激励人们在知识经济领域的创新活动。也就是说,知识产权与一般产权一样,由于存在限制竞争的可能性,必然受到反垄断法的限制。一方面,权利人有权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甚至垄断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反垄断法并不允许知识产权人凭借其合法的垄断地位严重阻碍、限制或扭曲市场竞争
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冲突似乎不可避免。例如,专利技术转让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必然涉及对专利或技术秘密的一定程度的垄断。从专利权人的角度来看,他应该设置这样的限制,但是从反垄断法的角度来看,这些限制可能是非法的。然而,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最重要的不是相互冲突,而是相辅相成,因为两者都具有鼓励创新、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加社会福利的目的。反垄断法是通过反垄断和促进竞争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消费者的福利,因为企业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才能降价、提高质量和进行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法是通过创新和发明的激励机制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消费者的福利。例如,专利权可以刺激人们的创造和发明活动;版权可以刺激人们生产知识产品;商标权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刺激同类产品之间的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事实上,企业的创新和发明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市场竞争的过程。自由竞争能够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最大的激励机制,使知识产权产生真正的社会价值。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法在本质上没有冲突
-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444人看过
-
3D打印中存在知识产权问题
347人看过
-
知识产权滥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17人看过
-
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特征
206人看过
-
工商总局出台新规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及限制竞争行为
121人看过
-
制造涉及的知识产权法问题
75人看过
限制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单独或者联合实施的妨碍或者消除市场竞争,排挤竞争对手或者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限制竞争行为既包括具有经济优势力量的经营者滥用其经济实力限制他人竞争的行为,又包括政府及其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所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 更多>
-
知识产权法保护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江苏在线咨询 2024-12-31知识产权法的特点:知识产权法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属于私法、财产法,它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法仍属于民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法律规范大多适用于知识产权,并且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都是为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私权服务的,不占主导地位。 保护对象:根据我国有关知识产权法律规定,我国的知识产权类型主要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等权利类型。 拓展
-
我国法律对知识产权权利限制有哪些河北在线咨询 2022-01-25知识产权即具有独占性或垄断性;除权利人同意或法律规定外,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该项权利。这表明权利人独占或垄断的专有权利受严格保护,不受他人侵犯。知识产权虽然是私权,虽然法律也承认其具有排他的独占性,但因人的智力成果具有高度的公共性,与社会文化和产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不宜为任何人长期独占,所以法律对知识产权规定了很多限制:第一,从权利的发生说,法律为之规定了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条件以及公示
-
与不正当竞争法相关的知识产权有哪些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01知识产权是专门法,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调整范围限于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属于民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经济法范畴,调整范围是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规制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联系:一般来说,涉及知识产权的法律行为由知识产权法调整,但是没有被知识产权法规制的侵犯他人正当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归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也就是说,反不正当
-
知识产权民法总则有哪些民法总则如何限制知识产权的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23民法通则已经失效,民法典规定的知识产权如下: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2、知识产权的主体包括作品、发明、实用新型、设计、商标等。 3、知识产权在民法典的其他规定。
-
滥用知识产权的认定标准有哪些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24侵犯知识产权的认定需要行为人有侵权故意,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给权利人造成了损害后果,以及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联系。具体可由法院进行认定。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制止不正当竞争、货源标记、原产地名称、商业秘密、商标权、厂商名称、其它智慧成果、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是指通过智力劳动取得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