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暴力的行为如下:
1、一方对另一方经常性的威胁、恫吓、辱骂造成对方精神疾患的;
2、以伤害相威胁,以损害家具、伤害动物、打骂孩子相恫吓造成对方精神恐惧、安全受到威胁的;
3、为达到精神控制的目的对配偶经常性的当众或私下恶意贬低、羞辱、挖苦、奚落、嘲笑、谩骂致对方不堪忍受的;
4、经常刁难、干涉、猜疑、阻止限制对方行动自由,影响对方正当工作生活的。专家们指出,精神暴力对妇女的伤害不亚于身体暴力,长期遭受精神暴力容易出现情绪表达障碍和性格扭曲。同时,精神暴力不仅给受暴者带来无以言状的折磨与痛苦,其社会危害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我们在谈论法制、平等、人权时,也应对这种暴力给予高度重视,遏制其发展,防止其危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条
【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聚合】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恐吓等精神暴力纳入家暴
《反家暴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解读:家庭暴力的概念比较符合中国国情,基本与国际接轨。从行为类型来看,除了身体暴力,明确包括精神暴力,“等侵害行为”给了法官具体情况的自由裁量空间,可以把性暴力纳入“等”的行为类型之中。
在分析了上述内容后,我们清楚的知道反家暴法保护对象不仅仅限于家庭成员之间,对于那些虽不具有家庭成员身份,但却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也是适用的。
-
精神暴力犯罪吗
175人看过
-
哪些行为属于精神出轨
271人看过
-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行为有哪些?
479人看过
-
精神病人实施暴力行为是否受法律保护?
231人看过
-
家庭暴力与精神卫生在法律有哪些适用
109人看过
-
2022年精神家暴的证据有哪些
346人看过
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行为,当发生家庭暴力行为时,受害人及其亲属应当及时向有关机构反映情况。 对家庭成员实施家暴行为,受害方或亲属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应当到现场进行调查,根据其受害者的受伤情况,及时将受害者送至医院治疗;对于实施家暴者,... 更多>
-
怎样成为精神暴力的家暴北京在线咨询 2021-10-22关于精神暴力的认定标准,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只有司法解释规定行为者实施殴打、捆绑、伤害、限制人身自由和其他手段,对家庭身体、精神等造成一定伤害的结果,即构成家庭暴力,对家庭精神暴力的认定等没有明确的规定。
-
精神病患者实施暴力行为是否违法?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30打人是不道德的,无论对方是否是精神病人。即使精神病人没有完全丧失行为能力,他们仍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精神病人属于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法律责任由他们的监护人承担。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精神病人打人不犯法,因为他们被视为没有完全丧失行为能力。但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精神病人发病期间,如果他们属于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法律责任由他们的监护人承担。此外,即使精神病人没有被判刑,他们仍然
-
哪些民事行为效力为间歇性精神病人安徽在线咨询 2023-01-19对间歇性精神病人民事行为的效力的认定应该从其行为时的状态来判断。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非发病期,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实施的民事行为有效。 间歇性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确能证明是在发病期间实施的,应当认定无效;行为人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所实施的民事行为,应当认定无效。
-
精神病人肇事行为有哪些河南在线咨询 2023-11-29法律分析 精神病人肇事行为有:殴打他人造成伤害的;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的;妨碍交通安全的;抢夺、损毁公私财物的等,精神病人是指各种外界的有害因素所导致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精神活动异常的人。
-
哪些行为属于家庭暴力,哪些行为属于家庭暴力哪些行为属于家庭暴力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14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虐待行为。它包括对配偶(前夫、前妻、同居人或男女朋友等亲密关系)、亲子、手足或长者的身体虐待、言语虐待、心理虐待和性虐待。 1、身体虐待:推、甩、踢、揍、掴、抓、咬、拗扭肢体,甚至使用刀械枪枝等攻击受害人。 2、言语虐待:企图以字眼、声调来控制或伤害另一个人。例如:吼叫、尖酸讽刺、威胁将对方或小孩杀害、扬言使用暴力、大骂对方愚蠢、侮辱、不实的控诉。 3、心理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