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2日在京召开全体会议,部署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残工委主任回良玉在会上强调,残疾人是最困难的社会群体,残疾人状况是民生冷暖的重要指标。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把建设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工作的核心来抓。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带着深厚的感情,抓住机遇,攻坚克难,优先解决一批残疾人反映突出、要求迫切的实际问题,努力为残疾人生存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
回良玉说,2009年我国残疾人事业迎难而上,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就。残疾人教育、社会保障和基层组织建设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重大项目和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残疾人得到新实惠;成功举办全国助残与自强表彰大会等大型活动,扶残助残社会环境呈现新气象;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对残疾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
回良玉强调,当前,我国残疾人事业进入了加快两个体系建设,努力为残疾人生存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的新阶段。要把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作为切入点,把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提高为残疾人服务能力作为着力点,把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作为战略着眼点,通过扎实的工作,给残疾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长久的福祉。
回良玉要求,今年的残疾人工作要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主线,编制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制定无障碍建设条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办好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广州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和第五届全国特奥会。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工作,落实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努力开创残疾人事业新局面。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中国残联名誉主席邓朴方在讲话中强调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对突出重点做好残疾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残工委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
人保部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89人看过
-
中国将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215人看过
-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81人看过
-
加快构建农村法律服务体系
278人看过
-
淮安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408人看过
-
湖北召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活动推进会
238人看过
-
怎样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福建在线咨询 2021-12-04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具体包括哪些方面或体系建设,需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来确定,不同的省、市、地区可以有不同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或体系。对此,司法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是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可以参考。
-
国家推进支持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支持什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16国家推进和支持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推动中小银行、非存款类放贷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有序健康发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县域和乡镇等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延伸网点和业务。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当设立普惠金融机构,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国家推动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地区性中小银行应当积极为其所在地的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哪些重要方面澳门在线咨询 2021-10-28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具体包括:一是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平衡发展,平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强不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的建设,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二是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积极主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党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职能,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公正,为国家重大经贸活动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法律服务。三是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健
-
如何加强城市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29政府是建设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的主要责任主体。《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等环境卫生设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以及其他等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建设环境保护公共设施,是政府履行环境质量责任的重要任务。在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等具体工作方面,《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以黑臭水体治理带动城
-
本市建立和完善节能服务体系的依据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10本市建立和完善节能服务体系。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活动,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和节能技术培训,提供节能信息、节能示范和其他公益性节能服务。节能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从事节能服务活动,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负有节能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制定与节能有关的政策和标准时,应当听取节能服务机构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