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协议离婚中存在欺诈和胁迫呢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6 11:11:28 384 人看过

一、如何认定协议离婚中存在欺诈和胁迫呢

这么认定协议离婚中存在欺诈和胁迫:在签订离婚协议书时,一方有欺诈的行为,如隐瞒重大事实、利用谎言等,使对方在违背自己愿意情况下签订离婚协议的,就可认定离婚协议欺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协议离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二、离婚协议书怎样写才有法律效力

离婚协议书是登记离婚(协议离婚)的实质性文件,申请登记离婚的双方当事人必须认真制作,经双方签字后产生法律效力。

离婚协议应包含以下内容:

1.登记离婚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的表示。

2.子女与何方共同生活,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子女养育应承担的费用、支付的方式及期限。

3.共同财产的分割(归各方的数量和价值并附清单)。

4.共同债权、债务的享有和清偿责任。

5.住房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可撤销么

财产分割协议可变更、撤销的情形:

1.关于欺诈、胁迫的标准,与一般合同的认定标准没有区别。

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将欺诈、胁迫在条文中作了明确而突出的规定。

2.关于重大误解的标准,主要是指对约定内容本身的重大误解,而且必须达到“重大”程度。

重大误解不包括对法律规定的误解。如将价值很小的文物误认为价值很大并以此为基础分给财产的,就属于重大误解。但如果认为财产分割协议并不产生法律效力,财产分割应在协议离婚后另行起诉解决的误解就不属于重大误解。

3.对于乘人之危的标准,一个难点是一方利用对方急欲离婚的心态要求多分财产而对方又同意多分的情形是否构成乘人之危的问题。

4.至于显失公平,只要签订的财产分割协议不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或乘人之危的情形,当事人自愿将大部分财产甚至全部财产给对方,一般都不应当被认定为显失公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9日 22: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协议离婚相关文章
  • 如何收集欺诈胁迫离婚证据
    收集欺诈胁迫离婚证据的方式为:谈话时录音、报警后留下报警记录和当事人承认。收集以上证据后提起离婚诉讼需要到法院解决,然后当事人要准备相关的证据。夫妻一方要求离婚,可以由有关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何收集欺诈胁迫离婚证据的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第六十八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
    2022-07-16
    225人看过
  •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存在欺诈而无效如何认定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存在欺诈而无效如何认定需要介入案件事实,存在欺诈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虚假表示与隐藏行为的效力】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
    2023-04-21
    165人看过
  • 区分胁迫和欺诈
    胁迫与欺诈均为故意的行为,但二者有存在区别:(1)受胁迫者是出于恐惧而被迫订立合同;而受欺诈者表面上是自愿订立合同。(2)受胁迫的内容不可能构成合同的条款;而受欺诈的内容则相反。(3)胁迫只能是积极的行为;而欺诈既可以是积极的行为,也可以是消极的行为。(4)胁迫可以是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的行为;而欺诈则是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刑事诈骗和民事欺诈的区别(一)主观目的不同。主观目的是从客观行为推断出来的,《刑法》对诈骗罪目的规定的很明确,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体来说是行为人不打算付出任何代价或做出任何劳务,即取得对方信任而非法占有财物。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办法,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行为,以达到谋取一定利益的目的。(二)客观行为不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不仅在主观故意方面是不同的,而且在客观表现方面也是不同的,
    2023-07-06
    268人看过
  • 欺诈与胁迫离婚案件的法律认定
    1.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2.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失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离婚欺诈胁迫的法律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失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自愿离婚的才会给予登记离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
    2023-07-16
    129人看过
  • 欺诈胁迫民事行为如何认定效力?
    被欺诈、胁迫情形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撤销前该行为有效,撤销后,该行为自始无效。《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2024-04-27
    480人看过
  •  欺诈及胁迫情况下离婚协议的有效性
    夫妻离婚后,如果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在订立时存在欺诈或胁迫情况,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并申请撤销该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十条,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但是,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在夫妻完成离婚登记后,离婚协议开始生效。如果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在订立时存在欺诈或胁迫情况,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并申请撤销该协议。一旦撤销,该协议将失去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十条,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夫 妻 反 悔 离 婚 协 议 , 能 否 申 请 撤 销 ?根据我国《民
    2023-09-05
    62人看过
  • 离婚欺诈胁迫的法律规定
    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失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自愿离婚的才会给予登记离婚。一、胁迫结婚的婚姻有效力吗胁迫是指胁迫人以给另一方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的生命、身体健康、名誉、财产等方面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另一方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愿结婚的情况。因受胁迫而结婚的,属于可撤销婚姻,受胁迫一方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二、以合同骗取技术算合同欺诈吗以合同骗取技术并不一定算合同欺诈,需要看具体情况以及当时双方当事人所做行为来进行确定是否是合同诈骗还是民事欺诈。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合同欺诈
    2023-06-23
    65人看过
  • 什么是欺诈和胁迫
    1、欺诈和胁迫指的是欺诈,是指行为人故意向对方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虚假表达意思的行为胁迫是指威胁损害对方或者其亲属、亲属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朋友,迫使对方违背其真实意图行事。欺诈和胁迫签订的合同可以撤销吗欺诈和胁迫签订的合同可以撤销,原因如下:1。它充分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欺诈和胁迫属于不真实的意图表达。只有当事方知道是否存在欺诈和胁迫。是否属实应由双方自行决定,并尊重各自的意愿。保护受害者的利益。合同的解除与无效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后果,受害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解除合同。在某些情况下,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很小,而且另一方希望履行合同,因此他愿意继续履行合同,以保护其直接利益。保护善意第三方的利益。以欺诈或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视为可撤销合同,合同的解除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也就是说,如果一方将其通过欺诈或胁迫手段获得的财产转让给第三方,并且第三方善意地获得该财产,则遭受欺诈或胁
    2023-05-07
    483人看过
  • 离婚协议书签订的欺诈,胁迫问题怎么处理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确实有不同于一般民事合同的地方,由于离婚双方毕竟有过夫妻名分,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可能还育有子女,在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除了纯粹的利益考虑外,常常难以避免地包含一些感情因素。所以,法院在确认协议可撤销或变更时,不能轻易将协议中一方放弃主要或大部分财产的约定认定为显失公平或重大误解,而予以撤销或变更。同时对于乘人之危的认定,也应谨慎,不宜将急欲离婚的一方在财产上做出让步视为另一方乘人之危的后果只有在一方利用他方生产,行为能力受限而监护人监护不力等情况下,迫使他方签明显损害其合法权益的协议,才可认定为乘人之危。另外,关于在胁迫行为下签订的问题。若一方不能举证证明另一方在签订协议时存在胁迫的事实,即无法举证,则法院很难认定。实践中,常见一方认为胁迫的情况是:当另一方当场捉奸在床,另一方以要将捉奸资料散布出去为要挟,一方不得已,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后,一定要即时报警,或采用其他方法取证
    2023-12-03
    126人看过
  • 协议离婚存在欺骗行为如何处理
    一、协议离婚存在欺骗行为如何处理协议离婚存在欺骗行为,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向法院提出上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第一千零九十二条【一方侵害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后果】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二、欺诈离婚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这种离婚是欺诈方的真实意思,而受欺诈一方并无真实意思。
    2023-04-18
    150人看过
  • 法院如何断定胁迫协议
    法律综合知识
    法院可以根据当时在场的第三方作证,或者当时是否有录音、录像之类的来断定是否为胁迫协议,或者根据其它证据与协议内容严重不合理不公平来予以确认。对于胁迫协议,受胁迫者可以申请撤销。法院如何断定胁迫协议的法律依据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五十五条 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2022-06-29
    406人看过
  •  离婚诉讼中欺诈与胁迫的举证指南
    在签署离婚协议时,欺诈或胁迫的方式包括:在法院确定的举证期限内,当事人需要提供对自己提出的主张的证据。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在签署离婚协议时,欺诈或胁迫的方式包括:在法院确定的举证期限内,当事人需要提供对自己提出的主张的证据。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 离 婚 纠 纷 中 欺 诈 胁 迫 证 据 的 证 明 方 法在离婚诉讼中,如要求对方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就需要提交充足的证据来支持主张。损害赔偿的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过错行为人承认错误的文字记录或口头陈述。2. 由过错方所在的居(村)委会或其所在的单位出具的其与他人同居或与他人以夫妻名义相称共同生活的证明。3. 由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其与他人结婚的证明。4. 有关机构如医院出具的证明遭
    2023-10-09
    395人看过
  •  离婚协议是否因欺诈与胁迫而产生法律效力?
    离婚协议存在欺诈或胁迫情况时,可能会被视为无效。但已办理离婚登记且婚姻关系无法撤销或反悔。关于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可在一年内向法院起诉。在某些情况下,离婚协议可能会存在欺诈或胁迫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协议可能会被视为无效。然而,如果已经办理了离婚登记,那么婚姻关系就是无法撤销的,也无法反悔。但就离婚协议关于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问题,可以在一年内向法院起诉。 欺 诈 胁 迫 的 离 婚 协 议 能 无 效 吗 ?欺诈胁迫的离婚协议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受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因此,欺诈胁迫的离婚协议是可以被撤销的。在婚姻关系中,如果一方受到欺诈或胁迫,导致其与另一方签订的离婚协议存在明显不公平或违反其真实意愿的情况,另一方受欺诈或胁迫方有权请求撤销该协议。如果受欺诈或胁迫方无法证明其主张,则其请求将不被法院支持。但是,如果受欺诈或胁迫方
    2023-09-11
    298人看过
  • 欺诈和胁迫是指什么事
    欺诈是指一方通过故意告知虚假信息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等方法,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作出一定的行为;而胁迫是指一方通过给另一方本人及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的方法,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而作出一定的行为。离婚后如何认定欺诈和胁迫行为1.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2.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失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
    2023-08-10
    218人看过
换一批
#离婚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协议离婚,又被称作登记离婚或者合意离婚,是日常生活中较常适用的一种离婚方式。协议离婚主要是指,夫妻双方在达成合意的条件下,共同亲自前往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解除原有的婚姻关系。... 更多>

    #协议离婚
    相关咨询
    • 离婚协议是否存在欺诈胁迫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10
      存在欺诈胁迫的离婚协议不是一定有效的。如果婚姻登记机构审查师发现存在欺诈胁迫而停止离婚登记的,该协议无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该财产分割协议无效,当事人逾期不提出主张的,该财产协议生效。
    • 离婚协议中存在欺诈和胁迫的情节, 离婚协议书会无效吗
      河南在线咨询 2021-09-01
      即使离婚了,财产也分割了,但是只要在1年之内,一方就有权利提出要求重新分割。同时也有部分人士认为存在显失公平亦可重新确认。但是对已离婚协议中没有涉及的债权债务可重新确认。 所以说书面形式、夫妻双方当事人签字和经法庭或婚姻登记管理部门认可是必不可少的。
    • 离婚协议书签订存在欺诈、胁迫问题如何解决?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6-11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确实有不同于一般民事合同的地方,由于离婚双方毕竟有过夫妻名分,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可能还育有子女,在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除了纯粹的利益考虑外,常常难以避免地包含一些感情因素,所以,人民法院在确认协议可撤销或变更时,不能轻易将协议中一方放弃主要或大部分财产的约定认定为显失公平或重大误解,而予以撤销或变更。同时对于“乘人之危”的认定,也应谨慎,不宜将急欲离婚的一方在财产上做出让步视为另
    • 关于离婚协议的欺诈胁迫
      河北在线咨询 2021-11-07
      存在欺诈胁迫的离婚协议无效。订立离婚协议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当事人可以起诉人民法院重新分割财产,符合条件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撤销协议重新分割财产。
    • 如何证明欺诈胁迫协议是有效的
      四川在线咨询 2021-12-05
      需要相关证据证明,如短信、电话录音、人证等。《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可以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护;(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鉴定、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核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