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名商标一词是我国从国外引入的一个法律概念。1925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第三次修订文本中首次出现了有关驰名的规定。1985年3月,我国加入《巴黎公约》,驰名商标一词逐渐为我国民众所知晓。
与驰名商标相对应的英语词汇是well-knowntrademark,从该词汇本身结构分析,well直接修饰的是known而不是trademark。因此,虽然well(很好地、满意地)有一定的褒义,但well-known(众所周知的)却是中性词而不是褒义词,它表示的是中性的知名度而不是美誉度。可见,把well-knowntrademark译为中性的周知商标、熟知商标更为合适,例如,日本就称之为周知商标。将well-knowntrade-mark译为驰名商标则使其具有了褒义,这是well-knowntrademark一词进入中国时翻译上出现的一个不经意的偏离,而这一偏离对日后在中国导致驰名律制度的异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与普通商标相比,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是一种更加全方位的、立体的、纵深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驰名商标实行跨类保护
对普通商标,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未经人的许可,他人不得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对于驰名商标,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实行跨类保护,即对于已在中国注册的商标,一旦被认定为驰名商标,他人不得在所有种类的商品上使用与其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而不局限于同一种或类似商品。
2.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延伸到其他商业标识
对于普通商标,法律只保护其不被他人当作商标使用;对于驰名商标,他人不仅不能将其用作商标,也不能将其用作其他商标标识,如企业名称、商品名称、域名等。
3.可以不受撤销期限的限制
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本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三十一条规定的,自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内,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5年的时间限制。
4.非注册驰名商标受到法律保护
中国的商标制度采用的是注册原则,而非使用原则。中国现行商标法对非注册商标保护是很弱的,但《巴黎公约》规定,各成员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不一定要经过注册程序,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均可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同样可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
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行政认定单轨制到行政认定、司法认定双轨制,从与国际认定规则不接轨到逐步接轨的发展历程。
1.《巴黎公约》的规定
根据《巴黎公约》的规定,只有在发生复制、仿造或者翻译等侵权案件时才能启动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程序,也就是被动认定,个案认定。
2.中国的主动认定、批量认定阶段
中国对驰名商标的认定,一开始并没有遵循国际上通行的《巴黎公约》所规定的规则,而是按照主动认定,批量认定的方式进行的,即根据企业的申请集中认定驰名商标。例如,1991年国家工商局主持评出了中国十大驰名商标:中华(香烟)、茅台(酒)、凤凰(自行车)、青岛(啤酒)、琴岛一利勃海尔(电冰箱)、北极星(钟表)、永久(自行车)、霞飞(化妆品)、五粮液(白酒),泸州(白酒)。这种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至少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①因为商标的驰名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一个被商标行政机关认定的驰名商标会因为产品淡出市场而被相关公众所淡忘,不再驰名。例如,上述十大驰名商标除烟酒商品之外,现均已淡出市场,如果仍给予其特殊保护,对于其他市场主体来讲则是不公平的;
②这种认定方式容易使人将驰名商标视为一种荣誉称号而背离其法律意义;
③这种认定方式客观上造成了上榜企业与落第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上榜企业一夜之间仿佛被戴上了一顶美丽的桂冠,灿烂无比,身价百倍,而落榜企业则处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
④这种认定方式有可能滋生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1996年8月由国家工商局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还规定,国家工商局是唯一有权认定驰名商标的机关。
3.中国的被动认定,个案认定阶段
2000年中国加WTO后,中国政府按照入世的要求着手对中国经济、贸易,知识产权等法律条款进行全面检讨,以促使其与WTO规则接轨,按照TRIPs协议的规定,有关知识产权取得和维护的程序均得诉诸司法审查,由司法或准司法机关作出的终审判决才是有关争议的终局决定。据此,2002年10月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拥有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权利,结束了行政认定单轨制模式,形成了驰名商标行政认定和司法认定并存的双轨制模式。
2003年国家工商总局颁布《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先前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新规定改变了以前主动认定、批量认定驰名商标的做法,采用了合乎WTO规则和《巴黎条约》关于驰名商标被动认定、个案认定的原则,突出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淡化了对驰名商标的管理,驰名商标认定制度开始返本归源。
-
浅谈驰名商标之淡化与反淡化
82人看过
-
浅析我国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的完善
276人看过
-
新华社:造假案后是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制度的异化
89人看过
-
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应当缓行
467人看过
-
驰名商标在我国被严重异化
137人看过
-
中国有哪些对驰名商标进行法律保护的制度
311人看过
驰名商标,是一个专有的法律概念,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且有较强竞争力的商标。 驰名商标是只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驰名商标由商标局或法院来认定。 驰名商标如果商标本身独创性强的,在45个类别中... 更多>
-
商标异议制度的名词解释河北在线咨询 2021-07-31商标异议制度,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法定期限内对商标注册申请人经商标局初步审定并刊登公告的商标提出不同意见,请求商标局撤销对该商标的初步审定,由商标局依法进行裁定的制度。提出异议的人为异议人,商标注册申请人为被异议人,该初步审定的商标为被异议商标。异议程序是商标注册程序中的重要环节,它使商标注册程序处于公开状态,有利于在先权利人(含在先注册商标权利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
-
商标异议制度的用法根据澳门在线咨询 2021-09-29《商标法》第30条规定:“对初步审定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任何人均可以提出异议。”通过商标局初审的注册商标申请将被刊登公告。只有顺利经过公告后的三个月商标异议期或者在异议不成立之后才能完成审查和核准程序并获得注册。 《商标法》设立异议程序的初衷是良好的。多年实践中异议程序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商标权是一种法定的垄断权。为了追逐利益,常常有人大打各种“擦边球”,在申请商标时做足文章
-
厘清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简介甘肃在线咨询 2021-08-01“2001年修改商标法时,为履行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的义务,在商标法中增加了关于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实践中,存在将驰名商标作为一种荣誉称号的误区,盲目追求驰名商标认定,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局长说。 为了厘清驰名商标保护制度,新商标法遵循了“个案认定、被动保护”的原则,明确规定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商标法有关保护驰名商标的规定,只有当事人在商标案件中提
-
异议部分成立制: 与商标异议制度的区别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30商标异议制度的理解与适用(五)关于异议部分成立制度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商标注册申请人即被异议人的利益,避免因被异议商标在其指定的部分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与异议人在先权利冲突而被整体驳回的现象,新条例第23条第一款规定,异议成立包括在部分指定商品上成立,此乃新法的重要进步。异议在部分指定商品或者服务上成立的,在该部分指定商品或者服务上的商标注册申请不予核准。例如:异议人注册在先商标“阳光”核定使用商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