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条件是具有具体的请求;具有明确的被申请人;具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法律规定,当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以裁定形式作出。
一、同居期间家暴如何解决
《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未婚同居的现象已经较为常见;而由于住房紧张等原因,有许多离婚家庭双方“离婚不离家”。为保护这部分人群的权益,反家暴法在附则中特别指出: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因此,未婚同居的情况下遭遇暴力也同样能使用《反家庭暴力法》。在这种情况下,能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会做出相关的裁定。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在失效之前能申请撤销、变更或者延长。遭遇家庭暴力后,应当第一时间报警,如果情节严重的,能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如果暴力行为构成人身伤害,能通过行政治安处罚;如果构成犯罪,能进行刑事处罚,即故意伤害罪;还能寻求当地妇联、居委会、村委会的帮助。
二、发生家庭暴力可以到哪里去寻求帮助
发生家庭暴力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向被害人所在的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并且,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三、行政诉讼中如何申请人身保护令
行政诉讼中申请人身保护令的方式是: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的情形。如果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如果当事人是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者因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或者其他理由不能申请人身保护令的,其近亲、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理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
什么是人身安全保护令,如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320人看过
-
如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否有作用?
172人看过
-
人身安全保护令由法院以什么形式
321人看过
-
绵阳首发“人身安全保护令
437人看过
-
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由谁来管辖?
426人看过
-
人身安全保护令能否延长
68人看过
未婚同居即男女双方以非夫妻名义公开或秘密地共同生活的一种两性关系。 1、未婚同居的关系不受到法律保护,如果向法院提起解除同居关系的诉讼,法院不会受理。 2、但是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 更多>
-
-
离婚时,法院可以作出哪些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保护的条件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2-01-24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当事人财产损害以外的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在婚姻家庭案件诉讼过程中,法院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确保婚姻案件诉讼程序正常进行,可以做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参考《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和各地法院的司法实践,申请人身
-
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由谁来管辖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04基层人民法院。 1、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由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居住地、家庭暴力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来管辖,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
-
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申请人在民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浙江在线咨询 2022-01-231、禁止被申请人殴打、威胁申请人或申请人的亲友; 2、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申请人,或者与申请人或者可能受到伤害的未成年子女进行不受欢迎的接触;3、禁止被申请人在距离下列场所200米内活动:申请人的住处、学校、工作单位或其他申请人经常出入的场所;4、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生效期间,一方不得擅自处理价值较大的夫妻共同财产;5、有必要的并且具备条件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暂时搬出双方共同的住处。 如果受到行为限
-
离婚诉讼时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申请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1-10-19《反家庭暴力法》对人身安全保护令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家庭成员受到家庭暴力后,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避免严重后果。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发行,促进女性提高自己的权益保护意识,拒绝家庭暴力,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