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侵权商品的来源合法
1.委托专业的知识产权公司调查取证。由于商标权案件专业性较强,由权利人自行取证,对取证的方向和范围把握的十分准确会有一定的难度。一般说来,专业的调查取证要比当事人调查取证更为方便、有效,收集证据的范围也更加广泛、精确,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向行政机关举报取证。向侵权所在地工商举报后,上述部门可以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合同、帐册等有关文件,询问当事人和证人,采用拍照、摄像等方式进行现场执法检查。涉嫌侵犯商标专用权的,上述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对涉嫌侵权的产品清点数量、规格后查封并从中抽取样品。
3.运用公证机关收集、保全证据,是一个做好诉前准备的有效措施,商标侵权的网络证据保全公证。
4.收集证据内容及手段应合法。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必须合法。注意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各个证据之间要有某种客观的联系,相互印证,而不是相互孤立的。在收集证据后要仔细研究它们的内在关系,剔除无关紧要的证据,确保证据有的放矢。注意证据的客观性。只有客观真实的证据才有证明力,篡改、伪造证据,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产品侵权的类型
专利侵权:
1.制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
2.使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3.许诺销售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4.销售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
5.进口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
6.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7.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商标侵权类型: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这种行为又称之为“反向假冒”。
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三、怎么证明侵权纠纷的实际损失
在侵权行为中实际损失是指因侵权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例如损毁他人财产的,按财产的实际价值确定实际损失,如果造成人身损害的,实际损失是产生和医疗费、误工费、康复费等的费用。
-
有合法来源的商品算商标侵权吗?
134人看过
-
怎样证明侵权商品来源合法,产品被侵权后该如何取证
316人看过
-
如何证明侵权货物来源合法
429人看过
-
产品的合法来源证明是什么证明?
478人看过
-
如何确认侵权商品来源的合法性问题
205人看过
-
商标侵权有合法来源能否免责
395人看过
-
有合法来源的商品算商标侵权吗,法律上有哪些规定青海在线咨询 2023-08-20只要是盗用了他人商标的行为都是构成了商标侵权。我国相关的法律中明确的规定了我国公民所拥有的商标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如果是盗用了他人的商标的,即使商品有合法的来源也是构成了侵权的行为的。
-
侵犯商标权的合法来源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28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侵权所获利润五倍以下的罚款;对侵权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侵犯中国驰名商标,或商标侵权商品存在质量缺陷或安全隐患,造成重大人身财产损害、重大环境污染或重大安全事故的,将被处以违法经营额5倍的罚款,如违法经营额不足5万元的,处以25万元的罚款。 对5年内实施2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
-
商标侵权有合法来源能否免责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17如果你是有合法来源可以免责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五十六条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前款所称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
-
商标侵权赔偿案件不能说明的来源有哪些?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13商标的侵权赔偿额在2014年5月1日实施的新的商标法中有明确规定。 商标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
-
商标侵权能否认定合法来源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18侵权经营者主观上的善意,是指侵权商品销售者主观上不知道其所经销的商品侵权,“不知道”有两种形式,即“不可能知道”与“应当知道但因疏忽大意而不知”。如果经营者明知其所销售的是侵犯他人商标权的商品而仍然销售,属于恶意,则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但是,如何判定经营者是“不可能知道”抑或“应当知道而因疏忽大意导致的不知”,则是实践中商标侵权案件的难点所在。 对于“应当知道”,我国的商户,特别是中小型商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