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对于法律体系的影响是什么?地位和作用为何?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1 18:20:48 169 人看过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行政管理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的。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1、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来看,行政法调整着广泛而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类社会关系与国家权力、公民权利息息相关,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的实施法;

3、从行政法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门法的影响越来越大。

委托调解在司法ADR体系中的地位

(一)中国司法ADR的三种类型

我国以经验主义为导向的过去两部民诉法典中,司法ADR就得到了立法者的确认。1982年法典第99条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根据案件需要,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群众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1991年法典第87条延续了过去的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这是中国司法ADR重要组成部分的协助调解制度。2004年最高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调解规定》)中将民诉法的上述规定予以具体化,并创设了委托调解与和解协调制度。2007年最高法院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重申了《调解规定》的立场,强调建立和完善引入社会力量进行调解的工作机制。上述规范性法律文件共同构成了中国司法ADR的法律渊源。尤其是《调解规定》,其最大贡献与创新,就在于对司法ADR的重大发展。毫不夸张地说,《调解规定》的颁布将中国司法ADR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成为我国司法ADR勃兴的一个里程碑。

民诉法和《调解规定》确立了三种类型的司法ADR,即:协助调解、委托调解与和解协调制度。协助调解是人民司法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是司法民主性的体现。早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就有所适用,并在新中国的司法制度中得到了发展。协助调解的法典化最早见于1982年民诉法第99条。然而,长期以来,协助调解这一司法ADR形式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法院在诉讼调解中很少会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调解,有关单位和个人也不重视履行协助调解义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民诉法的这一规定终于被激活了。《调解规定》第3条细化了民诉法第87条的内容,将第87条中的有关单位界定为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或者与案件有一定联系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将有关个人界定为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社会经验、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并有利于促成调解的个人,从而使协助调解在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委托调解,是指对起诉到法院的民事案件,法院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工会、妇联等有关组织或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个人等进行调解的制度。委托调解系《调解规定》在总结各地法院诉讼调解社会化、诉调对接与大调解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借助社会力量调处民事纠纷,并由法院对调解协议依法予以确认的创造性规定。

和解协调则是纠纷处理过程中,虽然双方当事人都有和解的意向,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和障碍的存在,可能影响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为此,法院审判辅助人员、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等中立第三方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介入其中,积极引导、撮合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以提高纠纷解决几率的一种司法ADR形式。

(二)委托调解在司法ADR体系中的地位

《调解规定》所创设的委托调解制度,一方面回应了当代世界ADR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满足了社会大众的诉讼需求和分流案件、缓解法院工作压力,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主义需要,另一方面在观念上也打破了过去对民事司法的机械的、僵化的理解,在司法和诉讼的内涵中注入了一股灵动的、鲜活的力量,司法机关与其他相关部门在纠纷解决上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司法和诉讼由此摆脱了封闭性特征而表现出开放的品格,非形式司法终于登堂入室而成为国家正式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委托调解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司法ADR真正具有了独立的制度价值,意义深远,无论对其做出多么高的评价,都不为过。

委托调解制度所独具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必须放在中国司法ADR建构的背景下来考察和体认。通常的解释是,委托调解能够满足法院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和有效处理纠纷的需要,也能够满足当事人减少解纷成本的需要。[1]这种阐释司法ADR价值的视角是基于司法中心的立场,以实践的需要作为发展司法ADR的动机,把缓解法院的诉讼压力作为司法ADR的基本功能。其实,司法ADR不仅能给民事案件的司法解决带来量的分流和质的改善,还能够反射性地产生诸多其他社会功能。[2]在笔者看来,司法ADR的一个非常显著的价值就在于丰富了传统上对于司法概念的理解,在正式的法律体系中引入了非形式司法的理念和制度,并且对于司法和诉讼的固有构造和模式产生了冲击,挑战了传统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诉讼原则和程序正当性理论,而这一点都是由司法ADR所具有的非形式主义的平等性和灵活性、注重实质正义价值所决定的。这是其一。

其二,委托调解的意义,还体现在其同协助调解、和解协调制度的比较中。尽管三种司法ADR形式均借助社会力量解决纠纷,但三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协助调解,顾名思义,强调法官主导,协助调解人在法官的指导下进行调解。具体的协助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与审判案件的法官共同进行调解,从不同的视角提出调解意见,促成调解协议的达成;也可以按照法官提供的方案与法官分开进行调解,如有调解成功的可能或者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则立即转给审判案件的法官处理;还可以协助法官了解案件的情况,为案件的下一步进行做准备工作,搜集有关材料,或者分别做当事人的说服教育工作等。总之,法官与协助调解人之间相互配合,同时有主次的分工,共同实现调解解决的目标。协助调解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也在更大程度上把判断标准留给了法官,因此,协助调解呈现出鲜明的法院司法的特征。与协助调解相比,委托调解是一种更加复杂、更加彻底、更加正规的借助社会力量解决民事纠纷的制度,ADR的色彩更为浓厚,接受法院委托的调解人(单位或个人)独立行使调解职责,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既可以接受法官的指导进行调解,也可以根据案件情况从当事人的利益出发,自主了解案情,自行决定调解工作方法,选择调解的内容、方案,独立作出判断。基于此,有的学者称委托调解中的受托人为独立调解人[3],是有一定道理的。至于和解协调制度,由于民诉法规定了当事人进行诉讼和解的权利,当事人如不希望他人介入和解过程,则应当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当事人可以不经过法院而自行选择双方都同意的协调人,也可以请求法院委派审判辅助人员或者邀请、委托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从事协调活动。鉴于我国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发生争议诉至法院后,主动进行和解有一定困难,加上诉讼和解往往被法院调解活动所吸收,独立的和解现象并不多见,因此,我们难以期待和解协调形式的司法ADR能够发挥委托调解、协助调解那样的巨大作用。

总之,与协助调解与和解协调相比,委托调解是最典型、最新颖、最具制度建构价值的司法ADR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一条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7日 14: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委托调解相关文章
  • 一级行政机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一级行政机关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及所属各部委。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和国家组织法的规定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从广义上讲,行政机关是一级政府机关的总称。商标异议通过何种程序裁定?由哪一级行政机关裁定?商标异议是指依照《商标法》规定,对商标局初步审定并公告的商标提出反对意见,要求商标局不予注册被异议的商标。提出异议的人为异议人,被异议的商标申请人为被异议人。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对商标局初步审定、予以公告的商标有异议的,异议人应当向商标局提出异议申请。因此,乙应当向商标局提出商标异议申请。异议人应当向商标局提交商标异议书一式两份,异议书中应当写明被异议商标刊登《商标公告》的期号及初步审定号。商标异议书应有明确的请求和事实依据,并附送有关证据材料。商标局应当将商标异议书副本及时送交被异议人,限其自收到商标异议书副本之日起30天内答
    2023-07-11
    183人看过
  • 行政复议对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影响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一般是不停止执行的,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具体是: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试析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除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外,还对大量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进行了审查和执行。随着《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相继颁布并实施,使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受理、审查、执行程序更加规范,审查更加严格,对指导和规范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就如何执行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的规定,出现了几种理解和认识。对此,笔者就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这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的不同理解发表粗浅
    2023-07-15
    327人看过
  • 法律适用对行政诉讼结果的影响
    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不同于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管理中对法律的适用,它有以下特征;1、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的主体是人民法院。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的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通过依法审理行政案件,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的活动。这样行政诉讼中只有人民法院才是法律适用的主体,才有权适用法律。而行政机关作为被告,只是诉讼当事人之一,在行政诉讼中无权决定对法律的适用,即不能最终依法确认自己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因此,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主体只能是人民法院,而非行政机关。2、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属于第二次适用法律。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是对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作过的法律适用再次适用,也称之为审查适用。所以,通常称之为人民法院在对行政案件审理中第二次对法律的适用。这是因为: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无论采用正式文书形式还是未采用文书形式,从实
    2023-07-03
    250人看过
  • 醉驾行为对政审的影响:直系亲属是否受影响
    有影响。报考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视为考察(政审)不合格:有配偶、直系亲属被判处死刑或正在服刑,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徒刑且正在服刑,直系亲属或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被判处危害国家安全罪等情形,报考政法机关的醉驾免于起诉对子女还有没有影响可能会影响。免于刑事处罚不等于没有犯罪,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免于刑事处罚,是人民法院认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因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判决免予刑罚的一种处罚,是有罪而免罚,仍然构成刑事犯罪。如果父母也有刑事案底:孩子考大学时,如果报考军事院校,警察院校等提前批次录取的院校,无法通过政审。根据印发《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保存案底有利于规范犯罪人员信息查询机制。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分别负责受理、审核和处理有关犯罪记录的查询申请。上述机关在向社会提供犯罪信息查询服务
    2023-07-04
    284人看过
  •  法律权威性特征及其对法律体系的影响
    该段内容描述了法律权威的特征,包括具有活力和自身规律性的管理系统、实行职务等级制原则、办事程序法规化、条例化、不顾情面、照章办事的原则以及法律的认可是统治形式有效性的唯一条件。法律权威的特征包括:1.具有活力和自身规律性的管理系统,其中有着明确的责任权限;2.实行职务等级制原则,并对各级机关建立牢固的监督制度;3.办事程序法规化、条例化,任何法律条文一经订出,所有成员都应遵守;4.实行不顾情面、照章办事的原则;5.法律的认可是统治形式有效性的唯一条件。 法律权威的特征:法律认可是否影响统治形式有效性标题:法律权威的特征:法律认可是否影响统治形式有效性法律权威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法律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效力。一个国家的法律权威是否强大,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治理效果,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因此,了解法律权威的特征以及法律认可对统治形式有效性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法律权威
    2023-08-28
    173人看过
  • 法律关系作为一种法律手段如何影响实际的社会关系?
    大部分的社会关系的调整是由社会公德和伦理常识来完成的,而法律关系在调节社会关系的层面上起到的作用是在规定的某一些特定领域内来调整这一些领域的社会关系。具体特征如下: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的社会关系;2.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024-04-29
    307人看过
  • 债权关系对租赁的法律影响是什么?
    租赁是债权债务关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租赁合同属于合同编的典型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给承租人,由承租人占有使用或收益,并且向出租人按期支付租金的合同。由于债权债务关系就是一方请求另一方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关系,因此合同关系也属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该种债权债务关系通常被称为合同之债,因此因租赁合同产生的租赁关系也属于债权债务关系。租赁确认劳动关系的方法是什么?如何确认劳动关系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
    2023-07-02
    77人看过
  • 犯罪行为是否会影响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
    未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仍然是可以被判刑处罚的,但是仅在犯特定种类犯罪时可以进行处罚。《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16岁可以考驾驶证吗16岁不能申请考驾驶证。对于申请驾驶证的年龄规定如下:1、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轻便摩托车准驾车型的,在18周岁以上、上限不作限制(即70岁以上均可申领驾驶证);2、申请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或者轮式自行机械车准驾车型的,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3、申请城市公交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或者有轨电车准驾车型的,在20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4、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的,在21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5、申请牵引车准驾车型的,在22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6、申请大型客车
    2023-07-06
    338人看过
  • 宪法的法律地位是属于法律还是行政法规?
    宪法的性质是属于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重点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原则、国家政权组织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宪法的解释权属于哪个机关宪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国宪法的解释权不属于除全国人大常委会之外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最高人民法院只有终审权没有释法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2023-07-03
    127人看过
  • 探讨保证人先诉抗辩权对于法律体系的影响
    先诉抗辩权是保证债务。虽然保证人不享有要求债权人支付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保证人只承担义务,不享有任何权利。保证人仍然对债权人享有一些权利,但这些权利是负面的,防御权是抗辩权。一般担保人可以拒绝对债权人承担担保责任,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之前。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产生原因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又叫检索抗辩权,它是指保证人于债权人未就主债务人之财产强制执行而无效果前,对于债权人得拒绝清偿的权利。该项权利产生于东罗马帝国的优-帝一世时期。在这之前,古罗马法由于过分强调债权人的利益,因而在保证关系中,债务人如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可在债务人和保证人中任选其中之一而请求履行,此时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关系,颇似共同连带债务人[a]。加之,古罗马的“证讼”有更改债的效力(即在债务人有数人时,债权人可任意选择其中一人诉请履行,而其他债务人在证讼后免予负责),所以纵使债
    2023-07-05
    390人看过
  • 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
    。一是具体行政行为必须适用法律、法规或规章。所谓适用法律、法规或规章,是指既要明确据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名称,又要明确适用该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具体条款。否则,在发生行政争议时,人民法院将作出撤销该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二是要全面、准确地适用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一般地讲,由于因工与非因工伤亡的定性不同,所适用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确定为因工伤亡时,通常可以直接适用某法律(或法规或规章)的某条某款;确定为非因工伤亡时,情况复杂一点,可能要适用某法律(或法规或规章)的若干条款,往往就要采用穷举法。比如,现行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暂行办法》第八条列举了10项可以认定为工伤(亡)的情形,如果职工伤亡的情况符合10项中一项,即可确定为因工伤亡。第九条列举了6项不能确定为因工伤亡的情形,如果职工伤亡的情况符合6项中一项即不能认定为因工伤亡。但是非因工伤亡,常常可能
    2023-06-27
    392人看过
  • 公安行政处罚违法的法律影响是什么?
    公安行政处罚违法的法律后果是该行政处罚决定无效,在被行政处罚的相对人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以后,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对公安部门作出的违法的行政处罚责令改正,并且要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给行政处罚相对人造成损失的情况下可申请国家赔偿法院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法院案件审理过程要求严格,在办案过程中要依据法定的程序来办理,但并不排除错误的可能性。如果出现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或者对判决、裁定觉得存在不公的,当事人可以根据相应的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上诉,也可以找检察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一十七条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赔礼道歉;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023-07-06
    363人看过
  • 公司章程的法律地位:对公司法的影响及适用
    公司法公司章程法律效力:1、对公司有效:公司章程是公司最重要、最基本的规范性文件,在公司存续期间有效。公司的组织经营不得违反章程规定;2、对股东的效力:公司章程规定了股东的基本权利义务。因此,股东必须遵守公司章程,依照章程享有权利和义务;3、高管效力:公司董事、监事、经理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章程,依照章程从事经营活动,行使职权;4、修改程序严格:公司章程经制定生效后应保持稳定。如需修改须由股东大会应作出决议,并按照公司法和原章程的规定的规则进行。公司章程和公司法的关系是什么?公司章程和公司法的关系是什么?一、公司章程中可以自由约定的事项是由《公司法》具体授权如下:第12条授权,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第13条授权,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可以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原《公司法》规定只能由董事长担任,而现在则是可以由他们其中的一人担任。第16条授权,公司
    2023-07-17
    147人看过
  • 关系对于行政拘留的撤销是否有影响?
    行政拘留不能找关系撤销。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受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记录是终生无法删除的。但行政处罚的记录只有在公安机关可以查询到;刑事处罚的记录可以在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查询到,判处缓刑的,在司法局也可以查询到。行政拘留是不是就撤销缓刑在缓刑期间被行政拘留的,有可能会被撤销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
    2023-07-11
    422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调解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委托调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委托调解是指人民法院将符合一定条件的案件委托给其他组织或自然人帮助调解处理的一种制度。 狭义的委托调解是指人民法院将符合一定条件的民事案件委托给人民调解委员会帮助调解处理的一种制度。... 更多>

    #委托调解
    相关咨询
    •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由谁决定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11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行政管理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的。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行政管理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的。第一,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来看,行政法调整着广泛而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类社会关系与国家权力、公民权利息息相关,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从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的实施法;第三,从行政法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
    • 如何理解行政法律关系不对等性原则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地位是什么?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3
      一、行政法律关系不对等性的内涵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在我国行政法发展的早期,人们通常把单方面性理解为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认为双方当事人的地位时不平等的。其实无论是什么法律关系,当事双方在法律地位上都应当是平等的。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七条就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双方当事人在法律上都是具有独立身份和相对独立性的主体,都应当平等的遵守法律,并且受到法律的保护
    • 完成工作的行为和政府采购行为属于经济法法律关系的客体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28
      一般而言,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经济行为和非物质财富三种基本形式。r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即具有通常意义上的法律关系的客体的一般特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r1.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是经济法主体能够控制、支配的事物。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是不同的。r2.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是国家经济法律允许进入到经济法律关系成为其客体的物或行为。r3.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 对于行政不作为在法律上讲是指什么行政上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03
      行政不作为就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职责和义务,应当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认为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未履行具体的法定作为义务,并且在程序上没有明确意思表示的行政行为。所谓行政中的“不作为”行为,是基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符合条件的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应该实施某种行为或履行某种法定职责,而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却拒绝作为的行政违法行为,亦称“不作为违法”或“消极违法
    • 什么是法律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关系
      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01
      (1)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根据意思表示内容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也就是说,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没有真实意思表示,就不是法律行为。 (2)意思表示不等于法律行为。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的建立需要两个或几个意思表示;实际法律行为的建立,除了意思表示,还需要交付标的物。 (3)单方面,诺成性法律行为的建立等于法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