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网络诈骗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3、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不管是虚构、隐瞒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网络诈骗的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因此,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具体金额由各省确定,但不会低于三千。
网络诈骗金额如果不满三千不会构成犯罪,当事人只会被治安处罚,但如果网络诈骗的金额达到立案标准,就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在我国,网络诈骗的量刑中最高量刑为无期徒刑,金额越大,情节越严重,坐牢的时间就越长。
-
诈骗70000坐牢几年
79人看过
-
网络诈骗四万是否会坐牢
422人看过
-
对于犯诈骗罪坐几年牢?
97人看过
-
诈骗二千万要坐牢几年
411人看过
-
网络诈骗5万多要坐多久牢?
381人看过
-
伙同诈骗五万会坐几年牢
292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网络诈骗会坐牢几年,法律有哪些规定海南在线咨询 2023-10-25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网络诈骗8000多立案后会坐牢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27不会,网络诈骗2800,没有达到立案标准,一般不构成刑事案件,警方立案了是治安案件,或者登记,如果再有类似诈骗案件,数额超过3000元就可以并案侦查。我国现在网络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3000元,达到这个标准就涉嫌诈骗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网络诈骗案数额17万元坐牢判多少年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5-18(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达到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具有以下情节之一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的除外: 2.在量刑起点的其他上,可以根据诈骗数额、次数和其他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诈骗
-
网络诈骗2800是否会坐牢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23不会,网络诈骗2800,没有达到立案标准,一般不构成刑事案件,警方立案了是治安案件,或者登记,如果再有类似诈骗案件,数额超过3000元就可以并案侦查。我国现在网络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3000元,达到这个标准就涉嫌诈骗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网络赌博网络网络赌博坐了几年牢辽宁在线咨询 2022-12-02一、网络赌博,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网络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赌博罪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要构成赌博罪,数额标准: 1、组织3人以上赌博、抽头超过5000元; 2、组织3人以上赌博、赌资超过5万元; 3、组织3人以上赌博,参赌累计30人以上; 4、组织10人以上去境外赌博、从中抽取回扣介绍费。 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