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第二审判决改变第一审判决认定的罪名后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复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8 08:36:28
258 人看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第二审判决改变第一审判决认定的罪名后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复》已于2008年5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8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6月12日起施行。
二○○八年六月六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第二审判决改变第一审判决认定的罪名后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复
(2008年5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8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近来,有的高级人民法院请示,在审理被告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刑事案件时,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改变第一审判决认定罪名的,能否增加适用附加刑或者将罚金刑改为没收财产刑等问题不明确。
经研究,批复如下: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因此,第一审人民法院没有判处附加刑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改变罪名后,不得判处附加刑;第一审人民法院原判附加刑较轻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改判较重的附加刑,也不得以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必须依法改判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此复。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关于给检察院及时送达二审判决书的通知
165人看过
-
第二审法院变更民事判决的条件
72人看过
-
第二审和最高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法律效力
488人看过
-
关于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民事法院民事审判的两点看法
94人看过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由高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判决的反革命案件依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后是否准许上诉问题的批复
124人看过
-
刑事第一审后多久判决
352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附加刑
词条
#附加刑
最新文章
#附加刑
相关咨询
-
二审民事判决书中能否就一审的判决加判?加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19《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
-
二审判决刑期能否长于一审判决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26果是被告上诉,二审不会加重处罚。根据上述规定,上诉不加刑原则,只应用于被告一方上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判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但是。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限制,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理人民检察院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
-
刑事案件二审是否可能会加重判决?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10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对于刑事案件,无论经过重新审判,也不得增加对被告人的刑罚。不过,如果检察院提出抗诉,则这种情况下不属于上述限制范围之内。 发回重审的制度设计旨在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及真实性,同时竭力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以达到最佳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任务和基本原则第三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
-
刑事案件的二审判决。会加重审判的期限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13刑事上有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被告人刑法的审判原则。 但第二审人民法院正在审理人民检察院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或者既有被告人的上诉,也有人民检察院的抗诉,自诉人的上诉,被告人是否加刑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
二审判决能否加重上诉人的程序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10了诉讼请求,二是审判者的角色,法院对自己提出的这一诉讼请求又进行了裁判.这种“诉审合一”的做法强行干预了被上诉人的处分权,违背了民诉法的规定。同时,人民法院以国家审判者的特有身份支持或倾向一方当事人,势必造成“天平倾斜”,与法律规定相去甚远。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仅指一方)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有时会判决加重上诉人的民事责任。这一做法是否正确,现行民事诉讼法未作出明确规定,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