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委会有权签署拆迁协议吗?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房屋拆迁补偿属于被拆迁人,因此村委会无权代表被拆迁人与征收方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协议应由被拆迁人本人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苗木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苗木所有人所有。
征地安置补助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被安置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安置补助,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向被安置人员支付安置补助不需要统一安置的,经被安置人同意,将安置补助款支付给被安置人或者用于支付被安置人的保险费用。市、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置补助资金使用的监督。二是如何有效处理房屋拆迁补偿纠纷。由于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拆迁人群中占很大比例,这些部门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在实践中,这些部门往往以较低的价格拆除原居民的房屋,而对被拆迁人的补偿费往往过低,或者违反拆迁安置合同进行补偿,很多这样的纠纷被诉诸法院。对于补偿纠纷的解决,在审理中,拆迁合同有约定的,应当按照拆迁合同的约定办理;当事人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对于价格补偿,新的安置补偿金额应与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的安置价格相结合,并在补偿中充分考虑地段差异。不同类型的房屋应该有不同的补偿标准,主要是指住宅用房和商业用房。如何确定房屋在拆迁中的使用性质,是当前拆迁安置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应当根据房屋的实际使用性质予以认定。对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拆迁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被拆迁房屋的承租人,租赁期未满的,承租人有权使用被拆迁房屋,承租人有权要求拆迁人和产权人返还已支付的租金并赔偿损失。房屋所有权发生交换的,应当维持承租人与原房屋所有权人之间的租赁关系。过渡期内,承租人自行安置的,拆迁人应当支付临时安置补助。搬迁补助和临时安置补助按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因拆迁人责任延长过渡期的,拆迁人除承担违约责任外,还应自逾期之日起增加临时安置补助。
-
村委会签署拆迁协议的程序和规定是什么?
405人看过
-
签署拆迁补偿协议是否有风险?
211人看过
-
土地流转协议与村委会签署
241人看过
-
村委有资格和村民签订拆迁协议吗?
145人看过
-
农村拆迁是不是有权签协议的
248人看过
-
村委会代表拆迁方与村民签协议合法吗
162人看过
拆迁协议是拆迁人在拆迁前与被拆迁人就拆迁事项达成的书面协议,包括拆迁范围、补偿方式、补偿金额、搬迁期限等事项。 拆迁协议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公平性。在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需要积极履行协议内容,同时也可以在协议规定的... 更多>
-
拆迁的协议是在村委会签的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11村民委员会,为中国大陆地区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的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三至七人组成。领导班子产生依赖民主选举,每三年选举一次,没有终身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
已签订拆迁协议是拆迁方是村委会违法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2-09-11《国有土地上》第2条明确规定,只针对“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给予公平补偿。因此,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不适用该条例的规定。根据《》第47条的规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规定。”征收时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是作为地上附着物进行补偿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
村委会不给村民签拆迁补偿协议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02确实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村的做法,与现在的法律,党中央的政策相悖。村委会的做法是侵犯你们合法权益的行为,应当被法律所禁止。 法律规定,征地拆迁中,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书,及时足额发放拆迁补偿款。村干部开支不明,这也是在愚弄老百姓。 通过法律解决吧,人如果习惯于忍受压迫,只能使得压迫者更频繁、更深入的压迫你。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这是你们的正确选择。
-
拆迁协议已签署还能维权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16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后,利益遭受到不合法的侵害时,是可以维权的,维权的手段主要是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二十五条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 补
-
村委会向私人签署协议合同有效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3-11-0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