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以胁迫手段“入干股”该如何定性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7 08:56:36 134 人看过

2014年6月至7月期间,被告人刘某邀集多人先后到三家按摩店强行要求“入干股”,都被经营业主拒绝。刘某等人对经营业主威胁“过几天要带人来赶走店子客人”、“找几个绝症患者来堵门”,第一家按摩店经营业主怕招来麻烦就交给刘某等人2000元现金了事;第二家按摩店经营业主以自己是尿毒症患者不怕死为由对刘某等人不予理睬,刘某等人赶走店内几名顾客并继续威胁“要找几个绝症患者来扰乱生意”后离开;第三家按摩店经营业主报警,刘某等人见警车临近后离开。

【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刘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将要实施损害行为相威胁,多次强行索取他人财物,其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第二种意见认为刘某等人强拿硬要他人财物,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评析】

笔者认为刘某等人行为同时构成寻衅滋事罪和敲诈勒索罪,应当按照想象竞合犯处理,定寻衅滋事罪。具体理由如下:

一、刘某等人行为同时构成寻衅滋事罪和敲诈勒索罪。

刑法第293条第1款第3项规定,寻衅滋事罪的法定情形之一是“强拿硬要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从客观方面来讲,本案中刘某等人以实施“赶客、堵门”的胁迫手段强行要求“入干股”来获取好处,应当认定为行为人使用蛮不讲理的手段,强行拿取索要公共或者私人财物,是一种强拿硬要公私财物的行为,且根据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刘某等人强拿硬要他人财物超过一千元,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从客体上讲,行为人不仅侵犯了他人财产所有权,而且扰乱了按摩店正常的经营秩序,这种经营秩序属于一种公共秩序。从主观上来讲,行为人不仅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主观故意,而且还存在逞强耍横的动机。因此构成寻衅滋事罪。

根据刑法第274条的规定,在客观方面,刘某等人行为采取“赶客、堵门”的恫吓手段,强行要求按摩店业主同意他们“入干股”,本案中刘某等人要求“入干股”实际就是要求按摩店业主交付一定财物,应当认定为刘某等人以将要实施损害行为相威胁,强行索取他人财物。在主观方面,刘某等人明知无正当理由仍强行索财,其主观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明显。在客体方面,刘某等人行为不仅侵犯他人财物所有权,而且还侵犯了他人正常的经营秩序。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明确规定,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74条规定的“多次敲诈勒索”。因此构成敲诈勒索罪。

二、刘某等人的犯罪行为符合想象竞合犯的犯罪形态,应当从一重处断。如前所述,刘某等人行为同时构成寻衅滋事罪和敲诈勒索罪。从刑法规定来看,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和敲诈勒索罪之间不属于法条竞合,因为至少在主观要件上,依据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的通常做法,寻衅滋事罪要求具备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动机,而敲诈勒索罪只需要在主观上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法条上的重合和交叉关系,故不属于法条竞合的情形。从本案来看,刘某等人以要实施“赶客、堵门”的胁迫手段,多次强行索取他人财物,其主观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明显,因而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同时,因刘某等人主观上还具备逞强耍横的动机,因而行为还符合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从罪数理论的角度讲,这是一个行为基于不同的罪过触犯了两个罪名,是想象竞合犯。对于想象竞合犯,应当从一重处断。从法定刑来看,本案行为若定性为敲诈勒索罪,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定性为寻衅滋事罪,应当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因此本案中刘某等人行为明显应当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三、从行为实质的角度来看,以寻衅滋事罪评价本案行为更为适宜。敲诈勒索罪的主要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的主要客体是公共秩序。本案刘某等人的行为虽然在主观上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客观上侵犯了他人财物所有权,但是刘某等人强行索要得逞的财物不过2000元,数额较小,而以“赶客、堵门”相胁迫则严重侵犯了多家按摩店的正常经营秩序和顾客自由消费的权利,也就是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所以刘某等人的行为本质主要是侵犯公共秩序,其次才是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若以敲诈勒索来评价本案行为,重点落在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上,没有把握到行为的主要本质,而以寻衅滋事罪来评价本案行为,重点落在侵犯公共秩序上,把握了行为的主要本质,显得更为适宜。

如何定性双向虚开案件中行为人的受票行为?

1、行为人受票和开票均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形

在受票环节,行为人让他人为自己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后用此抵扣了其真实的增值税销项税款,或尚未抵扣其真实的增值税销项税款但侦查机关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目的是为了抵扣其真实的增值税销项税款的,行为人的受票行为也符合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犯罪构成。与此同时,行为人也实施了对外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的,应当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论,虚开税款数额应当将行为人受票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及对外虚开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累加计算。

2、行为人虚接受用于抵扣税款的发票又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形

在受票环节,行为人让他人为自己虚开用于抵扣税款发票后用这些发票抵扣了其真实的增值税销项税款,或尚未抵扣其真实的增值税销项税款但侦查机关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取得虚开的用于抵扣税款发票的目的是为了抵扣其真实的增值税销项税款的,行为人的受票行为符合虚开用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犯罪构成。与此同时,行为人也实施了对外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的,也符合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犯罪构成。那么,对该行为人应当定一罪还是两罪呢?

这里涉及到选择性罪名的适用问题。刑法第二百零五条属于典型的选择性罪名,即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这一罪名针对三类不同的犯罪对象(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税款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发票),既可以概括适用,也可以拆分适用。对于行为人同时触犯其中两个以上罪名的,直接概括适用罪名即可,不分别定多个罪名。如在前文的张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案中,公诉机关认为张某受票和开票的行为均构成犯罪,指控张某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税款发票罪一个罪名,而并没有指控张某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和虚开用于抵扣税款发票罪两个罪名。只是在本案中,张某的受票行为不构成犯罪,因此尽管公诉机关对本罪的选择性罪名的适用方式是恰当的,但是在本案中其指控的具体罪名是错误的。

综上,如果行为人的受票行为和开票行为均符合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的犯罪构成,且其犯罪行为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犯罪对象的,法院应直接以本罪的概括罪名即一个罪名定罪,不定数罪。但是,在计算虚开税款数额时,应将行为人虚接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和对外虚开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累加计算。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3日 01: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想象竞合犯相关文章
  • 胁迫手段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性质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般会被认定无效。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但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构成胁迫需要胁迫者具有故意,实施非法的胁迫行为,且被胁迫者需要因胁迫违背真实意愿而行动。行为人以胁迫手段“入干股”构成什么罪行为人以胁迫手段“入干股”通常涉嫌敲诈勒索罪。一、敲诈勒索罪的立案标准是敲诈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以上,若具有以下情形可将标准定为一千元以上:1、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2、一年内曾受过敲诈勒索的行政处罚;3、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4、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5、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6、利用或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7、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二、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
    2023-07-06
    250人看过
  •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如何
    一、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如何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但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构成胁迫需要胁迫者具有故意,实施非法的胁迫行为,且被胁迫者需要因胁迫违背真实意愿而行动。二、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是什么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必须同时满足如下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三、民事行为包括哪些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1.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包含三个成立要件,即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主体、有意思表示、有确定并且在客观上具有实现现实性的标的。它与事实行为最大的区别就是民事主体具有意思表示,即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2.准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如催告、通知、宽恕。此类行为并没有创
    2023-05-06
    458人看过
  •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如何?
    一方以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但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构成胁迫需要胁迫者具有故意,实施非法的胁迫行为,且被胁迫者需要因胁迫违背真实意愿而行动。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什么民事行为,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该行为区别于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比如道德行为、情谊行为等,也区别于其他法律领域的行为,比如犯罪行为、行政行为等。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3-08-09
    262人看过
  •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如何?
    一方以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但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构成胁迫需要胁迫者具有故意,实施非法的胁迫行为,且被胁迫者需要因胁迫违背真实意愿而行动。一、民法典中网络服务合同应如何撤销如果双方协商一致,可以撤销合同。如果有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情况的,不利的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合同。《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
    2023-06-21
    441人看过
  • 如何认定胁迫行为?
    胁迫一般包括以下两种情形:(l)以将要发生的、会造成被胁迫人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2)以直接对被胁迫人或其亲友实施不法行为,造成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此种情形下,不仅合同无效,而且胁迫人直接侵犯了被胁迫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承担侵权行为责任。和构成欺诈行为类似,构成胁迫也必须具备4个要件:(l)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胁迫的故意,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明知会造成被胁迫人发生恐惧而故意进行威胁;第二层是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被胁迫人作出某种意思表示。(2)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胁迫行为既可以以将来发生的损害,也可以以直接发生的损害相威胁。受胁迫危害的人既可以是被胁迫人的被代理人,也可以是被胁迫人的父母、配偶、儿女等亲属。受危害的客体是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或者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3)被胁迫人因胁迫而订立了合
    2023-04-27
    304人看过
  •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行为的是否有效力
    一、以胁迫手段实施的行为的是否有效力所谓胁迫,是指行为人通过威胁、恐吓等不法手段对他人思想上施加强制,由此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并基于恐惧心理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当事人因受胁迫而作出意思表示,其意思表示并没有产生错误,受胁迫人在作出符合胁迫人要求的意思表示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意思表示的法律后果,只是这种意思表示的作出并非基于受胁迫人的自由意志。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胁迫的构成要件是什么(一)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即胁迫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会对受胁迫方从心理上造成恐惧而故意为之的心理状态,并且胁迫人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
    2023-05-06
    136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状态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想象竞合犯也称观念的竞合、想象的数罪,是指基于数个不同的具体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异种罪名的情况。例如行为人甲欲杀死某乙,开枪后不仅致乙死亡,而且又致乙身旁的丙轻伤,就属于想象竞合犯。我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想... 更多>

    #想象竞合犯
    相关咨询
    • 行为人以胁迫手段 入干股 该如何定性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2-18
      以胁迫手段入干股的行为可以构成勒索罪。
    • 该如何认定胁迫行为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5-24
      1、胁迫行为的认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具有胁迫的故意。主要表现为明知会造成对方产生恐惧故意威胁,并希望对方因胁迫行为作出某种意思表示; 实施了胁迫行为; 对方因为被胁迫订立了合同; 胁迫行为是非法的。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如何认定一般性胁迫行为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09
      认定构成胁迫行为的方法: (1)胁迫人一方主观上具有胁迫的故意; (2)胁迫人一方客观上实施了胁迫行为; (3)被胁迫人因胁迫,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而订立了合同; (4)胁迫手段违法。
    • 应该如何认定胁迫行为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15
      胁迫行为的具体认定标准如下所述: 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
    • 胁迫行为应该如何认定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29
      胁迫行为的具体认定标准如下所述: 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