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产食品首被检出塑化剂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20:07:45 239 人看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1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餐饮服务单位立即禁止采购和使用广州市美益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番石榴香精,广东省江门市高迪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茶粉、液态酥油和蛋牛奶香油,江门市展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面包酵素改良剂,杭州溢香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桂花香精、绿茶香精、杏仁香精。

这是继日前东莞昱延食品有限公司被查出非法生产含有塑化剂的食品添加剂之后,大陆企业首次被检出生产含有塑化剂食品。据悉,在针对台湾地区发现违法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情况进行的检查中,有关部门从上述4家企业8种产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国家食药监局据此要求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监部门,加强对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对发现已采购相关产品的,立即进行封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问题产品处置和召回工作。

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后,卫生部于日前联合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药监局等有关部门在28个省(市、区)的内地生产企业、批发市场等地,对食品添加剂、饮料、调味料等15类产品6100个样品进行了抽样检测。

经过对15类产品、6100个样品进行抽样检测后,检查结果显示,在上述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塑化剂类物质,其余样品未检出。另外,抽检的140多份方便面样品,未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情况。

此次检测样品取自28个省(市、区)的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等。涵盖食品添加剂、饮料、调味料、果酱、果浆、糖浆、乳制品、糕点、饼干、方便面、糖果、冷冻饮品、蛋制品、食用植物油、胶囊锭状粉状类食品等15类产品、6100个样品。

国家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餐饮行业可能存在的其它涉事饮料和食品,将根据通报情况和媒体曝光密切留意和追索,并且已加紧对化妆品、保健品、药品等领域进行塑化剂摸查工作。

塑化剂的阴影不仅仅存在于食品、保健品之中,在药品中亦可能普遍存在。2010版国家药典显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属于合法使用的药用辅料范畴,主要使用方向为增塑剂和包衣材料。国家食药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密切关注药品中塑化剂问题,正安排组织有关的监督检查及抽验。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8日 19:3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产品相关文章
  • 东莞检疫局:未收到含塑化剂等问题产品报检
    东莞台产食品遭遇信心危机东莞市检验检疫局尚未收到含塑化剂等问题产品的报检台湾塑化剂危机愈演愈烈。有消息称,涉毒的统一芦笋汁主要流向福建和东莞。羊城晚报记者6月1日走访发现,东莞的大超市已难觅统一芦笋汁的踪影。受此影响,东莞消费者对台湾产饮品的信心明显大打折扣,台湾产的其他食品也普受牵连。东莞本土零售巨鳄、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一家门店的店长表示,受塑化风暴冲击,该店80%的台湾食品都已下架。市面难觅统一芦笋汁昨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发现,在东莞城区的沃尔玛、家乐福、吉之岛等大型超市,均未出售统一芦笋汁。而作为在东莞拥有最多便利店门店的美宜佳,石竹店店长陈先生介绍,今年年初,总部曾派发统一芦笋汁到该门店销售,但由于销路不佳,没到2个月,陈先生便将这批芦笋汁退回。在东莞市塘厦镇、凤岗镇、樟木头镇等台商比较聚集的镇街内,商贸行、大中型超市及销售台湾产品的便利店,均未有媒体报道的受塑化剂污染的芦笋汁上
    2023-06-07
    230人看过
  • 康师傅已将方便面及饮料产品就塑化剂送检
    近日,塑化剂风波席卷台湾地区众多食品企业,而论文《方便面和方便米线中酞酸酯的污染现状研究》的出现,使方便面行业也迎来舆论的拷问。上述论文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是方便面类食品塑料包装中最常用的两种塑化剂。但一些塑料生产企业指出,塑料软包装产品一般由聚丙烯和聚乙烯组成,聚乙烯本身柔软,不需添加塑化剂。康师傅新闻发言人陈功儒表示,康师傅的方便面及饮料产品,已经送到北京的权威机构进行检测。公司生产所用的包装,都是按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去采购的,而且会向供应商索取全套手续文件,以确保原材料的安全性,只有符合相关标准的才会采购。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副总裁盛家武说。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类似污染问题。白象方便面当前使用的包装,均按国家相关标准采购。白象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邓敏也表示,对于专家指出的塑料溶出问题,白象和行业内其他大型企业都在推广采用纸质包装,尽可能地避免
    2023-06-07
    268人看过
  • 香港澄清4款方便面未检出塑化剂
    广州家乐福超市在自查中,发现一款农心方便面与之前港媒报道的辛拉面特辣香菇牛肉味涉塑方便面品名相似,出于安全考虑,本周三将该货品下架。在厂家提供产品合格的检验报告后,超市方昨日将该产品重新上架。何剑辉摄港府澄清4款方便面未检出塑化剂被指涉塑方便面昨重新上架信息时报讯近日来自媒体的消息称,香港政府有关部门首次验出4款内地制造日清和韩国农心方便面的调味粉和酱料含塑化剂,但生产商上海农心食品有限公司给超市发来了第三方检测报告并公开声明称,包括辛拉面在内的所有农心产品全部符合国家和国际食品安全要求。而昨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安全中心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港府之前并未发布过所谓4款方便面含有塑化剂的信息。港府澄清未检出塑化剂之前报道疑媒体转载出错摆乌龙此前有香港媒体报道称,港府有关部门在4款市售方便面中检出塑化剂。这4款方便面分别是:惠康超市独家代理的御品皇生面香浓牛肉味,日清生产的大将炒面日式烧汁味
    2023-06-07
    233人看过
  • 专家称少吃一次性塑料包装食品可规避塑化剂污染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如何判定产品是否合格很难确定。是零检出,还是可以含有极微量物质?国家至今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卫生部专家表示,虽然塑化剂的毒性是三聚氰氨的10倍,但只有长期超量摄入才会损害健康,偶尔一次超量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食品所研究员刘兆平介绍,塑化剂是一种塑料中的添加剂,它不是食品添加剂,不能直接用于食品中。刘兆平:对于塑料中的增塑剂也有一个标准,它的溶出量不能超过每千克食品中的0.5毫克,而且用了增塑剂的包装材料或容器不能用于包装脂肪性食品,不能用于婴幼儿食品包装。刘兆平介绍,塑化剂的毒性大概是三聚氰氨的10倍。刘兆平:只有长期摄入,超过这个量之后才产生危害,而且是一辈子每天都吃到这个量,才可能引起健康损害,偶尔一次超过这个量,并不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什么影响,而每天都吃达到这个量的机率几乎是不可能的。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伍学炎介绍,塑化剂摄
    2023-04-24
    119人看过
  • 首批食品添加剂量化国标实施
    2月23日讯记者昨日从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获悉,卫生部发布的《食品添加剂琼脂(琼胶)》(GB1975—2010)等9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正式开始实施,这也是我国首批对于食品添加剂制定的详细量化标准。这部分食品添加剂企业的生产及流通使用环节将更加规范。因有标可依,也将降低政府监管部门的检测难度。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张泽生表示。记者看到,新国家标准对各种添加剂的分子式、结构式及感官要求、理化指标甚至检验方法等都做了详尽的量化规定,而此前通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只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等,且最大使用量一项多标示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2023-06-07
    387人看过
  • 台湾对大陆出口涉塑产品更新至57项
    昨日,国家质检总局更新台湾地区通报的对大陆出口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其相关产品名单,名单新增了2家企业共8款产品。至此,台湾对大陆出口的涉塑企业达到15家,相关产品为57项。名单中新增的是大汉酵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IOZYMEBIOTECHNOLOGYCORP。)的保能净蔬果发酵粉102固体饮(CLEANSEPOWDER)、大汉酵素魅莉粉(BioYongFermentedPowder),以及东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TUNGSHAINGFOODSCO.LTD。)的台湾美馔金桔柠檬汁饮料(490ml/瓶)、台湾美馔百香果汁饮料(490ml/瓶)、台湾美馔金桔柠檬汁饮料、台湾美馔百香果汁饮料、HUMA金桔柠檬汁、三咸月巴运动饮料。
    2023-04-24
    166人看过
  • 台湾检测发现部分儿童产品塑化剂超标2千倍
    台湾行政主管部门31日凌晨起,动员台湾22个县市卫生局、消保官前往各大卖场、超商进行稽查。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中国台湾网5月31日消息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塑化剂风暴愈演愈烈,含塑化剂的产品检验报告一一出炉。台湾卫生主管部门昨天(30日)公布的检验不合格名单中,赫然出现超标2000倍的儿童产品。据报道,目前受塑化剂影响的商家数约达215家,下架封存产品品项506项,多数厂商仍在排队等待检验数据。而确认验出高浓度DEHP(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在塑胶中常用的塑化剂)的产品几乎都是保健食品,台湾卫生主管部门昨天公布的检验不合格名单中,赫然出现超标2000倍的儿童产品。专家建议,应立即针对曾食用超高剂量的儿童主动进行健康筛检,他们是最可能直接受害的塑化儿童。台湾林口长庚医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梁直呼这么高的剂量实在不可思议,给小朋友吃更是可恶!林杰梁说,DEHP有生殖毒性,目前规定每公斤体重
    2023-06-07
    293人看过
  • 塑化剂风波酿台湾30年最严重食品掺毒事件
    台湾塑化剂风波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已酿成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机。最新排查结果显示,台北知名的观光夜市士林夜市也被波及,不少食品摊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含毒产品或原料。截至29日,全台可能受污染的产品已超过500项。台湾大学30日举行从添加塑化剂看食品安全公共论坛,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在会上表示,起云剂是复方食品添加物,世界各地的起云剂配方不同,多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植物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而成。而本次塑化剂事件,是有不肖业者将塑化剂的1种DEHP(邻苯二甲酸二酯)当作起云剂的配方。孙璐西称,塑化剂DEHP的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这次塑化剂风波是她30年来看过的最严重食品掺毒事件。目前塑化剂事件已波及岛内多种GMP(食品良好作业规范认证)食品。岛内有关机构30日宣布,因在宝健运动饮料、白兰氏儿童成长钙片等7项产品中检出塑化剂,因此取消上述7项产品的GMP认证资格。另据岛内媒体报道
    2023-06-07
    216人看过
  • 台塑化剂事件已通报世卫明起“扫荡”有害食品
    台湾因塑化剂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风波持续蔓延。截至29日中午的调查数字显示,受这一事件牵连的厂商已经接近200家,全台可能受污染产品已近500项,就连水果糖浆、儿童钙片、乳酸菌咀嚼片等都卷入了其中。为加快处理这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岛内有关机构将从5月31日零时起展开扫荡。届时,使用起云剂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等5大类食品,都须提供检验安全证明,否则一律下架回收,违者将受重罚。官方也将不再接受诸如下游厂商也是受害者、不知者无罪等推脱理由。据岛内媒体报道,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要求相关机构全力清查所有产品,并呼吁消费者勿掉以轻心但也不要过度恐慌。有分析称,这起事件势必重创台湾食品业,相关损失恐高达千亿元新台币,特别是健康食品及饮料业的损失将最为惨重。已通报世界卫生组织由于多家厂商连日来每天都会有更多的食品被检验出含有塑化剂,所以尚无法断定其影响范围究竟有多广。同时随着食品的全球流动,这起食品
    2023-06-07
    249人看过
  • 揭秘舌尖上的“塑化剂”
    台湾饮料、酒鬼酒等风波,让塑化剂这一本陌生的化学名词,引起广泛关注。然而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塑化剂并未走远,其仍在化妆品、保健食品、儿童玩具中存在,一份检测报告甚至显示,200份食品中,逾四成超出国家规定限量值。塑化剂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导致肝癌。专家表示,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涉塑数据,不应成为一个让公众疑虑的黑匣子。200份食品四成超限塑化剂祸起包装迁移广泛使用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严禁添加到食品中,但允许使用在食品等包装容器中,很容易产生迁移,我国卫生部门对3种塑化剂的最大迁移量进行了明确规定。杭州市疾控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地200份食品检测中就存在两种不同的塑化剂,一种87份样品超限,另一种16份食品超限,共占样品比例逾四成。这份发布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上的相关数据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涉及检测的相关食品,都是在杭州市场上随机购买,且是
    2023-06-07
    408人看过
  • 质检总局发现3种台湾产雪莲酒包含塑化剂
    本报讯继6月9日大陆首次在进口环节检出2种台湾涉塑食品后,国家质检总局昨天在官网公布,在大陆入境口岸实施检疫时又发现3种台湾雪莲酒含有塑化剂。在质检总局《大陆从台湾地区进口食品检出塑化剂的企业及其产品名单》显示,最新检出的含塑化剂的台湾食品是:百草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雪莲酒(500ml/瓶)、雪莲金露酒(500ml/瓶)、雪莲御露酒(600ml/瓶)。而上周,质检总局在口岸检验查出了台湾餐御宴食品有限公司的烘焙客无糖糙米手工饼(玄米海苔口味)、台湾好味良钰食品有限公司的真爱99棒(水蜜桃口味)涉塑。至此,包括6月9日公布的竹叶堂芒果酥和HAMU牌金桔柠檬汁饮料两种在内,质检总局已在口岸环节通过检验检疫措施,查出7种原先并未进入台湾名单但检出有塑化剂的台湾进口食品。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对问题食品目前已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尚未进入大陆市场销售。同时,这些问题企业的相关产品不得进口。
    2023-06-07
    140人看过
  • 33种产品的食品添加剂被禁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公告,从即日起,禁止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33种产品作为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根据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质检总局决定从即日起,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再受理33种产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申请,其中包括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食品防腐剂、二氧化氯等食品用消毒剂。已批准的生产许可证书,由监管部门撤回并注销,并于今年12月20日前完成。据了解,33种产品涉及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盐、噻苯咪唑、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氯化磷酸三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1-丙醇、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单乙醇胺、二氯异腈氰尿酸钠、凡士林、硅酸钙铝、琥珀酸酐、己二酸、己二酸酐、甲醛、焦磷酸四钾、尿素、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新洁尔灭)、铁粉、五碳双缩醛、亚硫酸铵、氧化铁、银、油酸、脂肪
    2023-06-07
    107人看过
  • 质检总局:加强台湾进口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产品检验
    针对近日台湾部分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在其生产的起云剂中违法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非食用物质,并导致使用违法企业生产的起云剂的下游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受到污染的问题,国家质检总局立即采取措施加强进口台湾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检验监管,保障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质量安全。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国家质检总局立即要求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来自台湾地区相关添加剂和饮料等产品的检验监管,防止问题产品进入大陆。凡检出DEHP的产品,一律不准入境;如果发现问题产品已流向社会,立即告知进口企业实施召回。5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台湾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检验监管的公告》,并同时向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和各地质量技术
    2023-06-07
    399人看过
  • 塑化剂风波奶粉惹恐慌
    台湾塑化剂风波刚退去,近日,网传香港市场的美素、明治、美赞臣三热门品牌奶粉又陷塑化剂危机引围观,民众对塑化剂的恐慌仍在延续。该消息来自一家香港媒体,报道称,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曾接受委托,对三个受欢迎的奶粉品牌进行化验,结果全部验出含塑化剂(DEHP)。而医学界目前尚未就DEHP对人体发育影响进行研究,但有儿科医生指DEHP或与男童性迟熟有关,并呼吁家长选择初生婴儿奶粉时切勿掉以轻心。但文中并未提及具体是哪三家,网传涉事的三家品牌名称来源不明。据报道,荷兰美素佳儿香港分公司客户服务部负责人称其所有产品绝不使用塑化剂和起云剂,现在市面上美素佳儿的奶粉也卖得很好,并没有受报道影响。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新闻发言人表示,此次结果是媒体自身委托专家检测,食环署对其内情并不了解。而负责上述检测的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在接受新快报采访时承认确有此事,但他澄清受检奶粉塑化剂含量极低,低到估计人奶都会有这个量。目前,
    2023-06-07
    80人看过
换一批
#消费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产品
    词条

    产品是指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更多>

    #产品
    相关咨询
    • 怎么去投诉塑化剂食品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27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遭遇商品质量问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即找经营者陈述自己购买含塑化剂食品的经过,并依法提出索赔要求,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2、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投诉应写明投诉人姓名、地址、邮政编码和被投诉单位名称、地址,受损害事实,所购商品的名称、牌号、规格、数量、价格、生产单位及交涉经过等,并提出自己的要求。 3、向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如工商、
    • 食品中含有塑化剂怎么投诉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29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遭遇商品质量问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即找经营者陈述自己购买含塑化剂食品的经过,并依法提出索赔要求,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2、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投诉应写明投诉人姓名、地址、邮政编码和被投诉单位名称、地址,受损害事实,所购商品的名称、牌号、规格、数量、价格、生产单位及交涉经过等,并提出自己的要求。 3、向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如工商、
    • 食品相关产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8-30
      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 塑化剂超标怎么处理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14
      如食品中添加的塑化剂超标的,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应当没收其违法所带的和违法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 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为什么要对食品等进行出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6-11
      出厂检验是食品生产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食品生产者能够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卡,是为了防止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既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保障,也是对企业自身声誉的保障。如果食品生产企业不能严格把关,就有可能使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出厂后出现问题,食品生产企业即使召回食品,也会对其声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有责任、有义务对自己生产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