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发病不救助是犯罪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6 22:11:39 394 人看过

没有救助义务选择旁观,不会受到刑事处罚,有救助义务而不救,可能会构成犯罪。

救助义务分两种:

一种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如警察在违法犯罪分子对他人实施暴力伤害时的救助义务,医务人员对危急病人的救助义务。

另一种是因行为人的先前行为导致其负有的救助义务,如带着不会游泳的人去游泳,就有负责对方生命安全的义务,叫人去喝酒,就有保护酒友安全到家的义务。

一、夫妻之间有救助义务吗?

法律上并没有单独规定夫妻间的救助义务,而按照常理,救助义务应当包含在扶养义务之内,“扶养”既然包括一般生活上的相互照料,就更应该包括在一方的生命处于危险状态时予以救助。所以,在夫妻一方的生命处于危险状态时,另一方有义务救助。

(一)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在实际生活中,受社会长期夫权的影响,常有夫妻一方(主要是男方)限制另一方(主要是女方)学习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的现象,这是违法的。

(二)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三)夫妻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扶养是一种法律关系,扶养方为义务人,被扶养方为权利人,只有义务人履行扶养义务,才能保证权利人享受权利。扶养是夫妻间相互对等的义务,不是单方义务,也就是说丈夫有扶养妻子的义务,妻子有扶养丈夫的义务。

二、犯罪了之后一定会坐牢吗?

不一定要坐牢。

首先,我国刑罚体系中有五大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三大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附加刑可以独立适用,若判处附加刑就不用坐牢了,因为属于财产刑而非自由刑。若管制也不用牢,但要限定一定范围的自由,比如说你只能在你们县范围内活动,不能走远,走远要跟公安报道。

另外,《刑法》上还有定罪免刑的情况,就是该种行为是犯罪行为,但是因情节轻微危害不大,而不判处刑罚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3日 22: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计划生育相关文章
  • 畅通刑事被害人的救助之路
    就在邱兴华案被害人家属被忽略余音未了之际,从最高人民法院传来利好消息:据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在部署2007年人民法院工作时提出,要把研究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这预示着我国最高司法机关正在探索建立诉讼终结后的司法救助,对于保护公民权利和完善国家救助制度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有损害必有救济是通行的法治原则。通常认为,刑事犯罪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因而强调通过公诉与裁判惩治社会秩序的挑衅者。然而,近现代以国家追诉为标志的刑事司法模式和以监禁刑为中心的刑罚结构,虽然在法律效果上实现了对犯罪的惩处,但在社会关系的恢复尤其是被害人损失的弥补上渐显力不从心。随着国家主义的刑事司法理念向人本主义的刑事司法理念的转变,人们意识到犯罪不仅只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战争,更是对被害人个体的侵害。认识的回归使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成为现代国家刑事司法关注的重要内容,相关制度设
    2023-06-08
    211人看过
  • 旅客突发疾病承运人应否救助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承运人应当将旅客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安全运输”不但包含了承运人本身要采取措施保证旅客的安全,在运输过程中,对于患有急病、分娩、遇险的旅客,承运人还应当尽力救助。虽然旅客的这些情况大多不是由承运人的原因造成的,但是作为承运人,如果其有能力对旅客的急病、分娩等情况采取救助,而对旅客的安危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这是有悖于一般的善良道德风俗的,也是与合同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相违背的。所以《民法典》规定,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应当对患有急病、分娩、遇险的旅客尽力采取措施救助。这是承运人在运输过程所应承担的道德义务,也是法律规定的法定义务。如果未尽此义务,要承担责任。一、承运人需履行哪些义务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承运人需要履行的义务主要有:1、承运人应当向旅客及时告知有关不能正常运输的重要事由和安全运输应当注意的事项。2、承运人应当按照客票载明的时间和班次运输旅客。
    2023-03-24
    355人看过
  • 受害人不是犯罪能定罪吗?
    受害人不指认,但是有其他的证据或是犯罪嫌疑人认罪的,一般可以定罪。被害人指认可以作为原始证据,但是不能直接定罪,还需要其他相关证据进行佐证。定罪需要具备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两个要件,有其他证据能证明的就可以定罪。一、批捕了改口供犯法吗无论在侦查、审查起诉或者审判中哪个阶段,改口供都不犯法。批捕了,改口供也不犯法。首先,只有被告人的口供,没有其他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的,不能定罪。其次,被告人不认罪,或者没有被告人的口供,但其他证据足以证实被告人有罪的,法院也会判决被告人有罪。所以,被告人是否认罪,是否改口供都不犯法。是否够罪,需要综合各类证据进行论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2023-03-23
    461人看过
  • 刑事被害人救助亟待国家立法
    今年6月,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与该区司法局、卫生局、民政局等单位联合会签文件,通过经济救助、法律援助、心理辅助、社区帮助等四助一体的联动工作,形成援助合力,全面关怀刑事被害人,取得良好成效(据本报8月1日2版)。这种做法很好,解决了司法实践中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形式单一的问题。8月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西昌学院法学教授王明雯这样表示。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她提交了关于建立和完善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建议,建议早日进行全国立法。记者:我国现行的被害人救助制度实施效果如何?王xx:2009年3月,中央政法委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后,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目前,全国已有半数省份制定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实施办法,相当一部分遭受严重暴力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获得救助。可以说,《意见》施行两年多来,此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刑事
    2023-04-22
    110人看过
  • 刑案未成年被害人首获救助金
    为了避免未成年人受害者在刑案宣判后,只能拿到一纸判决、经济上蒙受损失,昨天,海淀法院首次将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对象从被告人扩大到被害人:在餐馆打工时被同事扎伤的17岁男孩和遭受性侵的智力残疾未成年女孩,各获得海淀法院发放的2万至5000元不等的救助金。此次司法救助系今年10月两高等部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后,北京法院首次进行的救助。案件:被害人重伤靠借款就医相关材料显示,今年1月29日0时许,17岁的被害人刘某被在一饭馆打工的21岁李某持刀扎成重伤,因伤造成实际经济损失5万余元。但李某无赔偿能力。法官了解到,刘某因家庭经济困难,提早辍学来京打工。其父母靠种地为生,家中还有奶奶和三个弟弟、妹妹,家庭人均年收入270元,刘某的医疗费还是其父母费尽周折借来的,日后还将面临支付后续治疗费。救助:启动专项款补偿创伤昨天,针对被害人刘某的实际困难,海淀法院利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项资
    2023-06-11
    361人看过
  • 父母生病,子女不救是否犯罪?
    违法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和扶助的法律义务。子女对于父母生病见死不救的行为,构成遗弃行为,是一种不作为违法行为近亲属可以报警或者父母向法院刑事自诉追究刑事责任判刑坐牢。同时,要求履行赡养义务,支付医疗费用。父母遗产,子女是怎么分的如果有遗嘱,即按遗嘱分割遗产。如果没有遗嘱,则应当按照我国《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来处理。《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如果有表示放弃继承权的应该在遗产处理前明确表示放弃继承权,否则在分割遗产时,即使没有到场也应该分出其应得的那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
    2023-07-05
    247人看过
  • 抑郁症患者杀人犯罪的受害者救助与保护
    抑郁症患者不一定是精神病患者,也不一定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抑郁症患者不会犯罪,因此不会失去刑事责任能力。但是,抑郁症可以作为判处刑罚的酌定情节。抑郁症患者杀人是犯法的,不能免除刑罚。精神病患者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况下犯罪时,患者是处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状态的,因此确实是不负刑事责任。但一般情况下,像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患者是不会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的,因此不可能免除刑罚。不过,患有此类精神疾病的犯罪人,抑郁症会作为判处刑罚的酌定情节。民法典中抑郁症患者是否有子女抚养权民法典规定,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而夫妻离婚时,双方要争夺抚养权的,有抑郁症一方可以争取,但可能处于不利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的抚养义务和子女的赡养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
    2023-06-30
    197人看过
  • 最高法:刑事被害人可获国家救助
    本报综合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昨天发布消息说,最高法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的决定》(下简称《决定》),要求积极开展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对因犯罪行为导致生活确有困难的被害人及其亲属提供适当的经济资助,努力使被害人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决定》提出,深化刑事审判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刑事一审、二审程序和死刑复核程序,确保刑事案件依法规范审理。改革和完善刑事庭前程序,明确庭前程序与庭审程序的不同功能,推动和规范庭前证据展示等活动,继续深化庭审改革,提高庭审效率,保证庭审效果。针对调解工作,《决定》要求加大对刑事自诉案件和其它轻微刑事案件的调解力度,尽可能促进当事人和解,力争轻罪案件一审终了;注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民事调解,尽最大努力调解解决赔偿被害人损失,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此外,积极开展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对因犯罪行为导致生活确有困难的被害人及其亲属提供适当的经济资助,努力使被害人的
    2023-06-05
    237人看过
  • 拐卖人口罪的判决是否应该考虑被害人的救助和保护?
    我国刑法拐卖人口只规定了拐卖妇女、儿童罪。如果拐卖的人口属于成年男性,则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是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1、犯罪分子是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2、拐卖了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3、拐卖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4、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5、犯罪分子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6、犯罪分子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7、拐卖行为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8、犯罪分子把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拐卖人口罪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判死刑构成拐卖人口罪的犯罪分子是可能会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拐卖妇女、儿童,情节特
    2023-06-30
    191人看过
  • 大病救助的受助人群有哪些
    大病医疗救助的对象有以下几种:1、农村五保对象;2、城镇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来源、无法定赡扶养人的人员;3、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享受民政部门定期定量生活补助的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5、享受民政部门定期抚恤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6、总工会核定的特困职工;7、城乡低收入家庭成员。大病医疗救助是指依托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平台,资金投入稳定、服务平台共用、信息资源共享、结算支付同步、管理运行规范、救助效果明显、能够为困难群众提供快捷服务、覆盖城乡科学规范的一种新型医疗救助制度。不列入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的范围(1)未经定点医院批准,在非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2)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规定的诊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医疗服务设施目录以外发生的医疗费用;(3)不能提供定点医院的诊断病历、诊断证明、住院凭证,以及应提供而不提
    2023-07-05
    110人看过
  • 人大代表建议制定《刑事被害人救助法》
    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难筹程序烦琐形式单一消极被动,李其宏代表建议目前,刑事被害人救助存在资金难筹程序烦琐形式单一启动及实施消极被动等诸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驻马店市中级法院副院长李其宏建议,启动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工作,将列入立法计划,尽快将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实施两年,全国半数省份推广李其宏说,2009年3月,中央政法委等八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意见》施行两年多来,各单位积极协调配合认真统筹部署,此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国已有半数省份制定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实施办法,相当一部分遭受严重暴力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获得了救助。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大力开展,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涉法涉诉上访,促进政法机关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实施救助
    2023-06-11
    155人看过
  • 帮助犯是共同犯罪吗,帮助犯是主犯吗
    一、帮助犯是共同犯罪吗帮助犯是共同犯罪。帮助犯就是帮助他人进行共同犯罪的一种,并且其行为就是故意的,帮助犯是属于共犯的,应按照共同犯罪进行处理,但是如果该帮助犯在共同犯罪中处于帮助作用,则按照从犯处理。对于帮助犯,应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就以从犯论处;如果被胁迫实施帮助行为,并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则应以胁从犯论处。二、帮助犯是主犯吗帮助犯不是主犯。罪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根据分工决定的,可以分为主犯、从犯和胁迫从犯,帮助犯一般被认定为从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开展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由三人以上共同犯罪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三、帮助犯的构成要件帮助犯的构成要件如下:1.成立帮助犯要求有帮助的行为和帮助的故意,共犯从属性说还要求被帮助者实行了犯罪。2.如果帮助行为与正犯的行为结果之间不具有
    2023-06-20
    371人看过
  • 山东:刑事被害人救助有了制度保障
    (记者王海鹰)《山东省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将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凡因严重暴力犯罪造成严重伤残,无法通过诉讼及时获得赔偿的刑事被害人等可申请救助,最多可获得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36个月的总额。这个办法是山东省委政法委、山东省法院等8部门近日联合签发的。它标志着山东省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从此有了制度保障,刑事被害人的困难将得到及时救助。根据这个办法,各级党委政法委设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专门机构,负责审批办案机关提出的救助意见;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设立或明确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专门机构,负责本部门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审查、申报、救助金发放等具体工作。整个救助工作遵循生活紧迫急需、一次性救助、随案管辖三项原则。办法规定,救助资金实行省、市、县(市、区)分级筹集,分级管理,分级发放,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社会筹集等为辅,实行多渠道筹集,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根据这个
    2023-04-22
    160人看过
  • 伤害助势行为故意伤害罪是共同犯罪吗
    是共同犯罪,根据共同犯罪的基本理论,现场助势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帮助行为,尽管只是精神上的帮助,但完全起到了教唆的作用,伤害助势人是伤害罪正犯的帮助犯。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要求既要在主观上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又要在客观上有共同犯罪的行为。1、因各共犯者之间的共同谋划,相互分工配合,使得共同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远远超过多个单独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简单相加,共犯者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也进一步加大。同时由于共犯形态与一般犯罪形态的差异,为有利的打击该类犯罪,实现《刑法》保护社会的功能,立法上对共同犯罪予以单独规定;2、共同犯罪中各共犯者实施的行为未必完全相同,所起的作用和主观恶性不尽一致,为准确打击,不枉不纵,需在立法上对共同犯罪作出全面规定,如主、从犯的规定及对其量刑上的差异,以实现罪责刑相适应这一刑法基本原则。一、故意伤害罪共同犯罪的怎么判刑1、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2023-03-23
    311人看过
换一批
#婚姻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 更多>

    #计划生育
    相关咨询
    • 刑事被害人救助法院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21
      被害人救助是指对受到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在未能获得犯罪分子的赔偿及其他方面的补偿时,由有关方面给予适当经济补助,帮助其解决暂时生活、医疗困难的一种措施。它是一种抚慰性、救济性的体现司法人文关怀的经济资助。
    • 重伤人员救助是犯罪前提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09
      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中止。 乙具有杀人的故意,实施杀人行为,但积极救助避免了他人的死亡结果,当然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中止。 成立中止犯要求犯罪结果没有发生,这里的“犯罪结果”指的是行为人希望通过犯罪行为造成的结果,被害人重伤这种结果显然不是。至于处罚的时候当然要考虑造成重伤的结果,在量刑上肯定比没有造成损害或轻伤的中止犯要重一些。
    • 如果交通肇事罪不救助被害人,会加重处罚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14
      法律规定很明确,致使受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一般都是比较偏僻的地方,没有人发现受害者,才会得不到救助,在人员密集的地方,肯定会有人报警的,受害人也就会得到救助。 第七条并不存在致使受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况,只要存在指使、强令他人违章家事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行为和后果就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关于交通肇事罪不救助被害人的问题,可以参考以上内容。
    • 农村大病救助怎么颁发
      宁夏在线咨询 2023-11-18
      手续大概是去民政部取一份二张表,按照该表内容填写好,先由村委主任签名、盖好村委会公章,再镇政府民政办盖章上报民政局批准按费用比例下达。 (一)条件 1、必须参加了本年度的新农合; 2、自付费用超过1万元; 3、金方户口农业户(困难)。 (二)标准 1、自付费用1--3万(含1万,3万)的,按自付费用的25%补助; 2、自付费用3--5万(含5万)的,按自付费用的35%补助; 3、自付费用5万以上的
    • 紧急救助受助人损害能赔偿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12
      紧急救助造成受助人损害的,除造成重大过失外,均不需要承担责任。《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对于生活中见义勇为的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从法律层面来讲,不仅不需要承担任何民事赔偿责任,我们还应当对其给予表彰和大力宣传,让见义勇为者放心救人、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