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债务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5 09:44:49 312 人看过

假借理由借钱逃跑,只要金额超过三千元,就涉嫌诈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公私财产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公私财产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个人借钱不还算诈骗吗

借钱立有借据的,是属于民事上的法律关系,即债权债务关系,这种行为的话呢,是属于正常合法的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是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入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并且所谓的进行“自愿”处分自己财产的行为,从而骗取了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借贷式诈骗与民事上的债权债务纠纷在表现形式上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仅仅是以借款为名义转移了财产、到期无法偿还等,不能简单的就认定为诈骗的行为,还要具体判断它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6日 06: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诈骗产生的欠条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先诈骗,最后再补借条也是涉嫌诈骗罪,如果当事人已经将钱还清的话,那么犯罪嫌疑人可以不进行受处罚,但是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将所欠金额还清的话,当事人可以直接进行报警,警方也会根据案件事实来进行调查。涉嫌诈骗罪,事后补写借条不能掩盖诈骗事实。当事人可以进行报案或者向法律进行诉讼。卖收藏品算诈骗吗卖收藏品要根据具体情形确定是否构成诈骗。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目的虚构收藏品价值而出卖收藏品、数额较大的,即构成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
    2023-07-03
    328人看过
  • 网络诈骗:50元盗号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了有关于处理网络账号立案刑法的标准,一般情况下盗窃网络账户的数额达到1000到3000元之间,情节较轻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目的在于规范网络游戏环境,以惩戒网络不法分子。同时公安机关规定,盗窃游戏账户1000元为标准予以立案,立案后会依法对犯罪分子进行行政处罚并处以罚金。盗号属于违法犯罪吗一、盗号属于违法犯罪吗1、盗号属于违法行为。盗号属于盗窃虚拟财产,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一般处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07-04
    416人看过
  • 为了逃避债务放弃继承权是行为是否有效?
    遗产分割后放弃是放弃的所有权,如果放弃继承权致使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也属于放弃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6条规定:“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使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无效。”一、子女选择放弃继承所有遗产可以吗可以放弃继承遗产,继承权作为一项权利,继承人有放弃的自由。首先,必需是继承人本人作出放弃的表示,他人包括继承人的监护人都无权放弃。其次,继承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第三,放弃继承权须在特定时间作出。《民法典》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权须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表示。遗产分割后,遗产已经变成继承人的财产,此时放弃的是所有权而不是继承权。第四,继承人放弃继承不得损害他人利益。比如,放弃继承权致使其不能履行法定的抚养、扶养、赡养义务,或其他债务履行的,放弃无效。第五,放弃继承权须以法定方式作出。在诉讼前放弃的,须以书面方式向其他继承人表示,用口头表示,本人承认,
    2023-03-10
    94人看过
  •  3000元手机诈骗案件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有人被骗3000元购买手机,被认为是诈骗。当事人可以亲自到公安机关报警。如果诈骗涉及的公私财物超过当地受案标准,公安机关可以立案侦查。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人被骗3000元购买手机,这被认为是诈骗。当事人可以亲自到公安机关报警。如果诈骗涉及的公私财物超过当地受案标准,公安机关可以立案侦查。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手 机 诈 骗 立 案 标 准 是 什 么 ?手机诈骗是一种电信诈骗,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当您受到手机诈骗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电信诈骗的钱属于违法犯罪所得,公安机关应当追回违法犯罪所得。如果确定是受害者,将予以赔
    2023-09-29
    298人看过
  • 诈骗赔偿国家赔偿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骗取国家赔偿款的,涉嫌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的对象,即公私财物,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因此,诈骗属于国家财物的国家赔偿款的,也构成诈骗罪。有借条算是诈骗吗1、有借条一般是不算诈骗的,因为借款人可以凭借借条提起民事诉讼,或者申请支付令。2、有以下条件的算诈骗: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具有非法占有;行为人往往通过虚构事实、隐瞒事实取得对方信任;行为人对借款的态度表现为随意挥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
    2023-07-12
    492人看过
  • 债务人恶意逃债行为属于犯罪吗
    1、如果是在法院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可能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2、如果是一般的恶意转移债务情形那么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诉讼,要求撤销该行为。2、恶意转移财产的情形包括:无偿转让财产等行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4-04-15
    118人看过
  • 隐瞒债务转让公司是否属于诈骗
    隐瞒公司负债情况进行股权转让,这并不必然会立即被认定为诈骗犯罪行为,然而该行为很可能构成一种民法上的欺诈违法行为,同时也有可能导致所签署的转让协议被依法撤销。从法律层面分析,如果股权转让的一方故意对其所在企业的繁重负债状况进行掩盖,致使另一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到股权买卖交易中来,进而造成他们因该欺瞒事实而蒙受经济损失,那么这样的行为无疑背离了诚信与坦白的基本原则。在判断此类行为究竟是构成诈骗抑或是单纯的民事欺诈时,我们应当结合股权转让方的主观恶意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着利用负债信息不当谋取受让人财产的不良动机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深入评估。如果转让方的经济目的在于凭借欠债信息的隐藏来骗取受让人的财产,并且缺乏偿还债务或者返还不当得利的真诚意向及实际能力,那么此时便有理由认为他们已经构成刑事意义上的诈骗行为。依据我国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规定,当一方当事人以虚假陈述和欺诈方法诱使对方
    2024-08-20
    482人看过
  • 逃废债务是否属于撤资罪
    逃债、弃债是否构成抽逃资本罪p>逃债、弃债不属于抽逃出资行为。逃废债务是一种债务违约行为,简单地说就是不偿还债务,而撤资是指股东以各种方式从公司提取出资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规定,不交付财物或者不转让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数额巨大的,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单位犯前款罪的,处虚假出资额或者提取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构成虚假出资、抽逃资本罪的诉讼证据是犯罪行为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规定,在公司成立后不交付财物、不转让产权、不抽回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第二,必须有形式证据证明行为人违反公司法,不交付财物,虚报资本,或者在公司成立后提取巨额出资,造成
    2023-05-07
    160人看过
  • 关联公司恶意串通逃债是否属于诈骗
    与关联公司恶意串通逃债的行为一般而言是没有效的。对于债务人与其关联公司恶意串通逃债、签订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关联关系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与关联公司恶意串通逃债行为是否有效与关联公司恶意串通逃债无效。《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相关法律知识《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恶意串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无效】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
    2023-07-28
    137人看过
  • 避险过当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防卫过当,避险过当因为超过了必要限度,所以属于违法行为。因为合法的行为是不用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而防卫过当,避险过当应认定为违法行为。紧急避险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即所损害的利益等于甚至大于所保全的利益。避险过当应当负法律责任,但在刑事上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刑法理论上,把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称为避险过当。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罪名,在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应当在确定其罪过形式的基础上,以其所触犯的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定罪量刑。在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中,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就是应当预见到紧急避险所损害的权益大于或相当于其所保全的权益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当然,在少数或个别情况下,可能由间接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避险过当。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
    2023-05-01
    67人看过
  • 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界定
    债务人恶意逃债的,债权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追讨欠款。第一条途径是,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可直接向债务人原居住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计债款。起诉时应持有借据等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法院就会立案受理。由于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在立案后一般采用公告送达的形式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届满,债务人不应诉时,法院即对借贷人关系明确的案件经审理后作缺席判决。缺席判决后,尽管债务人下落不明,但经债权人申请,法院可以采取拍卖债务人房屋或财产的办法为债权人清偿债务。第二条途径是,由债务人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人,然后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借款。我国《民法典》第四十条规定,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第四十三条规定,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财产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第三条途径是,如果有担保人或保证人,可直接要求对方代替偿
    2023-07-22
    230人看过
  •  逃避责任是否属于事故逃逸?
    这段内容讲述了交通事故中当事人逃逸的认定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察觉到交通事故的发生通常不会被视为逃逸,而当事人知情并逃离现场才算逃逸。对于肇事逃逸的行为人,若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当事人逃逸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当事人不察觉到交通事故的发生,通常不会被视为逃逸。如果当事人知情,且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才算逃逸。对于肇事逃逸的行为人,若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事故逃逸算不算犯罪?交通事故逃逸是一种犯罪行为,涉及到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根据该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处二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如果构成犯罪,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追究刑事责任。
    2023-08-29
    117人看过
  • 转账对方自愿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一、转账对方自愿是否属于诈骗行为对方自愿转账不算诈骗。一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算诈骗,人民法院会对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诈骗罪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诈骗罪的构成要素有: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3.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三、诈骗多
    2023-09-30
    275人看过
  • 杀猪盘行为是否属于赌博或诈骗
    一、杀猪盘行为是否属于赌博或诈骗杀猪盘行为是属于诈骗。诈骗罪属于经济犯罪,杀猪盘的犯罪分子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达3000元以上的应立案。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即认定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即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就可以立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规定,诈骗
    2023-09-11
    309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靠诈骗可以逃避债务吗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8
      有些家庭对外欠了巨额债务,夫妻自作聪明地商量办理假离婚手续,约定财产和债权归一方所有,债务由另一方负责偿还,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不还债了,但这在法律上却行不通有些家庭对外欠了巨额债务,夫妻自作聪明地商量办理假离婚手续,约定财产和债权归一方所有,债务由另一方负责偿还,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不还债了,但这在法律上却行不通。如果债权人将夫妻二人起诉到法院,占有财产的一方以离婚约定为由拒绝还债,另一方同意还债却
    • 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1-24
      恶意逃避债务行为严重破坏了商业的诚实信用原则,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同时,它还直接地侵犯了当事人的债权。现代市场经济要靠法律来规范、靠信用来支撑。市场主体在法律规范的框架下自主、自由交易,必须以良好的商业信用为约束,否则,将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我国刑法既然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等不讲信用的行为都规定了相应的罪名予以惩处,那么对严重破坏信用、侵犯债权的恶意逃避债务行
    • 离婚逃避共同债务的行为是否有效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5-12
      夫妻以假离婚逃债是不行的。对于借离婚而达到的非法目的,属于民法规定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欠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 虚假借款属于逃避债务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1-06
      1、对于虚假借款逃避债务的情况,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债务人的虚假借款行为无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则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百五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
    • 恶意离婚逃避债务对于离婚躲避债务显然是违法行为,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7-25
      借离婚躲避债务显然是违法行为。对于夫妻共同债务或者个人债务,夫妻为了规避该债务办理离婚手续的,并且在离婚协议书中约定由一方承担还款责任,该离婚协议书中的财产约定只对双方之间具有约束力,对债权人无约束力。如果属于恶意规避债务的行为,严重侵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该约定中对债务的承担属于无效条款。债权人可以依法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