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还贷中的房子分配情况有两种,婚前贷款按揭的由产权登记方继续偿还,共同还贷部分由产权登记方支付,婚后共同贷款的方式可以让其中一方偿还。离婚房子归孩子不过户有效,只要夫妻双方统一意见即可。
一、离婚房子还贷中怎么分配
离婚房子还贷中分配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1.房产是一方婚前按揭付首付购买,婚后双方共同偿还房贷的,则尚未还清的房贷属于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
2.房产是婚后双方共同按揭购买的,或者一方用共同财产按揭买的,则房产属于双方的共同财产,债务也属于双方的共同债务。但是如果夫妻双方经过协商可由其中一方进行偿还,也是可以由其中一方来进行偿还的。
二、离婚房子归孩子不过户有效吗
离婚房子归孩子不过户有效。在离婚协议中,双方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对房产进行划分,离婚房子归孩子不过户是有效的,但建议当事人拿着协议去办过户,对外公示会更具有法律效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三、离婚房子可以过户给未成年小孩吗
离婚房子可以过户给未成年小孩。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有处理自己财产的权利,夫妻双方离婚时,只要双方协商一致,是可以把房产过户给未成年孩子的,这个时候,夫妻只需要去房管局办理过户即可。
房产过户无论是买卖还是赠予,房管部门的办理手续都是一样的。办理该手续时需带房产证原件、土地证原件、产权人夫妻双方身份证及结婚证原件、转入方身份证原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
离婚贷款房子怎么过户,夫妻离婚房子有贷款怎么分配
103人看过
-
离婚后房子归孩子所有,还没过户,能不能卖
268人看过
-
离婚协议中房子归一方所有没过户房子归属怎么划分
100人看过
-
离婚时房子归孩子但未过户是否归子女
401人看过
-
离婚房子过户还有贷款吗?
405人看过
-
协议离婚房子归女方男方不配合过户怎么办,协议离婚房子归女方怎么过户
241人看过
婚房通常是指准备结婚的新婚夫妇准备或购买的房产,是两个人爱情的重要物质体现。一般来说,婚房会选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装修风格适合婚房使用的房子。 在房价方面,婚房需要考虑到双方的经济承受能力,需要考虑到房价、贷款等经济因素... 更多>
-
离婚房子归孩子, 孩子还可以分到房子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01-20对于孩子,你们约定好了没有,对方同意的话协商是可以的,你们手头上协议写了没有,你们离婚的财产分割清楚了么,房产是谁付的首付。
-
离婚孩子归女方抚养, 男方还在还贷, 孩子归谁, 孩子的房子怎么分配湖南在线咨询 2022-01-201、孩子不满2周岁的时候,抚养权随母,所以,你现在离婚的话,孩子随你一同生活;对方支付抚养费,具体师傅方式双方协商解决,不能协商的话,由法院判决按月给付。并对孩子的探视女性约定或者判决; 2、你们已经还完贷款的房子是一人一半,可以一人拿房,支付给不拿房的人一半房屋折价款;房屋的市值双方协商解决,不能协商,则由法院指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3、没有还完贷款的房屋需要协商一致的价格,不能协商的话,也是法
-
离婚房子归孩子, 孩子还小, 孩子还有贷款安徽在线咨询 2022-01-192周岁以内,一般判给女方,你可以要求他每月给付抚养费。但是我看你的意思,房子是他婚前买的,一般来说就是他的个人财产,不会因为婚姻关系的存续变为共同财产。但是如果婚后你们共同还贷的话,你可以就还贷部分极其增值部分要求分割。当然只要对方同意,你们可以协商解决,让他把房子赠与你并且办理过户手续。
-
离婚房产如何分割,离婚后房子归谁, 但孩子还在, 怎么分配?西藏在线咨询 2022-01-221,房屋是婚后取得,因此是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当平均分割。 如果对方有过错,你可以适当多分财产以作补偿。 3,共同债务共同承担,个人债务由个人承担。 4,孩子的抚养权双方协商,一般本着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处理,如果孩子较小,随母亲可能性大.不抚养孩子一方有探视权,同时需要支付抚养费,一般以实际收入的20%-30%为限.可以要求一次性支付. 抚养费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生活需要或者支付抚养费的实际经济情
-
离婚房子孩子怎么办孩子的抚养权归谁房子和房子归谁, 孩子怎么分配广西在线咨询 2022-01-23离婚时,不能参与分配的。2、若是婚后购买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一般是按照照顾女方和孩子的利益予以分配的。3、对于孩子的抚养权: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4、抚养费的标准一般按月工资收入的20~30%比例给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1]第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