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污染公益诉讼不容缺位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9:34:51 71 人看过

近年来,我国海洋污染事故频发,在给海洋环境带来重大损害的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然而,目前海洋环境污染公益诉讼却少有人问津,国家的合法海洋权益得不到赔偿。

海洋环境公益诉讼步履维艰

环境公益诉讼属于公益诉讼的范畴,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即将遭受侵害时,为了维护国家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对侵害国家环境权益、社会公共环境权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请求给予赔偿,并由法院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目前我国每年海洋环境污染事故频发,不可避免地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这种海洋污染损害包括两个方面:私有利益损害及公益利益损害。私有利益损害主要指因海洋环境污染所造成的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直接利益损失(如养殖损失、渔业损失),其私有利益的索赔方往往是受损的个人或单位。为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受到损害的个人或单位必然会向法院对肇事方提起民事责任诉讼,对自身造成的污染损害请求索赔。相比之下,公益利益损害主要指对海洋所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环境容量损失等海洋自身遭受的损害。这种污染损害往往找不到直接的受损对象,其侵犯的是国家的合法权益。对于这部分损失,由于没有直接的利益相关实体代表国家提出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索赔公益污染损害的实例较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对海洋环境污染事故提请环境公益诉讼的仅有2002年塔斯曼海轮海洋溢油生态索赔案。该案由天津市海洋局代表国家提起海洋环境生态损害赔偿。目前该案一审已经判决,判令被告支付原告995.81万元,其中海洋环境容量损失750.58万元,调查、监测评估费用及其生物修复研究经费等245.23万元。此案二审正在进一步审理过程中。

当海洋环境遭受污染损害后,进行的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维护的将不是个人的私利,而是国家和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从目前环境公益诉讼的实际情况来看,造成海洋环境公益诉讼步履维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思想意识问题。首先,不少行政主管部门并没有意识到海洋环境污染对海洋生态服务功能、海洋环境容量损失等较深层次的无形的影响,其认识仅拘泥于变差的海水水质、损失的海洋渔业资源量和养殖资源量等表面的污染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不会也不可能想到对海洋环境公益损害的索赔。其次,由于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维护的是国家的公共利益,一些相关单位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认为向法庭提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审理持续时间长,程序较为复杂,还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和财力,最终诉讼结果也未必胜诉。如败诉,单位还需支付诉讼成本费用。而即便胜诉,胜诉的收益归宿是国家,而不是单位本身。单位自身在整个公益诉讼中并没有任何的收益可言,而且还存在自身利益损失的风险。这就使得一些相关部门明哲保身,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二是诉讼主体的法律适用问题。我国现行的三大诉讼法中,只有刑事诉讼法针对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犯罪行为,授权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明确了公益诉讼的主体。而在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诉讼的主体必须是与案件存在直接利害相互关系,存在间接或没有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不能成为适格的主体。依照现行法律,其提请的公益诉讼自然不会得到法院的受理。然而在海洋环境公益诉讼中,环境污染事故侵害的是国家的合法权益,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人。在此种情况下,依照现行的诉讼法,国家的环境公益利益损害找不到适格的诉讼主体,自然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和救济。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会损害国家的环境利益,另一方面也会大大淡化社会各界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热情,影响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积极性。

必须加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设

一、诉讼主体扩大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洋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海洋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和检举。因此,笔者认为,传统的诉讼法应对环境诉讼主体资格的认定条件给予扩大化。环境保护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该有权代表国家进行环境公益诉讼,维护国家合法权益。

二、鼓励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需要消耗起诉人相当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为了环境公益而进行的起诉,起诉人还需承担败诉的风险和诉讼成本、取证等一系列诉讼损失。而如果胜诉,则收益归国家,将用来恢复和补偿污染事故造成的环境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提请环境公益诉讼没有任何利益所得。起诉人作为一个理性人,即使存有维护国家及社会合法权益的用心,但不可能长期赔本赚吆喝。因此如没有鼓励公益诉讼的激励机制存在,最终的结果可能导致环境公益诉讼无人问津,环境公益得不到法律上的保障。

美国为了鼓励公民环境诉讼,在《清洁水法》中规定,起诉人胜诉后,败诉方承担起诉方花费的全部费用,国家再对其给予奖励;《垃圾法》规定,对环境违法人提起诉讼的起诉人可得罚金的一部分。这些鼓励诉讼的措施和推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众的环境公益保护意识。借鉴美国的做法,我国为鼓励公民、社会团体等进行环境公益诉讼,也可采取诸如起诉人如败诉可根据实际情况缓、减或免交诉讼费用,胜诉后国家给予奖励或分享胜诉收益的一部分等相关措施来鼓励环境公益诉讼。这样,一方面是对原告付出的弥补,另一方面,有利于鼓励更多的人维护环境公益。

海洋环境关系到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位使公众环境利益保护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海洋环境公益诉讼是维护国家海洋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和进行海洋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因此必须加强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环境公益诉讼目前的弱势局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8日 04: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环境污染相关文章
  • 电磁辐射环境污染诉讼属于公益诉讼吗?
    一、电磁辐射环境污染诉讼属于公益诉讼吗?是的,可以对污染环境罪提出公益诉讼,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不同划分的。诉讼法理论认为,利益受到了损害,受害者就有权向法院起诉,请求司法救济。按照提起诉讼的主体公益诉讼可以划分为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提起的公益诉讼,前者称为民事公诉或行政公诉,后者称为一般公益诉讼。污染环境罪的犯罪事实是基于实际来进行合法的处理的,但相关情况的认定,是基于实际的犯罪事实来进行判决的,涉及到需要用公益诉讼的方式来进行起诉的,也是可以按照法定的程序来进行办理的,具体情况可以咨询检察机关。二、环境污染的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有什么?检察机关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之前,应当在新闻媒体上公告,告知有关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适用条件侵权主体在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4-02-06
    399人看过
  •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机制主要针对哪些污染?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机制主要针对的环境污染损害(一)船舶污染何谓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纵、海上事故及经由船舶进行海上倾倒致使各类有害物质进入海洋,海洋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船舶造成污染的特征:(1)经由船舶将各类污染物质引入海洋。(2)污染物质进入海洋是由于人为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也就是说污染行为在主观上表现为人的故意或过失。(如:洗舱污水、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3)污染物进入海洋后,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1)船舶操作污染源,这种污染的产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员故意的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洗舱污水排入海洋,船舶机舱工作人员故意将含有污油的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还有的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错开伐门将燃油排入海洋。(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于发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使各种污染物质,主要是燃油
    2024-01-27
    224人看过
  •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处罚规定有什么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处罚规定有如果行为人违反了规定,那么会对行为人进行罚款。根据《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责核准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海洋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运行,限期补办手续,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一)环境影响报告书未经核准,擅自开工建设的;(二)海洋工程环境保护设施未申请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即投入运行的。第四十六条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原核准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海洋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运行,限期补办手续,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海洋工程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或者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发生重大改变,未重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原核准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海洋主管部门核准的;(二)自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之日起超过5年,海洋工程方开工建设,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未重
    2023-06-28
    304人看过
  • 论污染防治法中的环境公益诉讼条款
    由于我们的立法者妥协性地写入代表人诉讼制度和支持起诉制度,2008年《水污染防治法》错失了写入环境公益诉讼条款的良机。1989年《环境保护法》的控告权条款(第六条)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实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保留了一个较大的空间。为了明文规定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我们有必要在环境基本法中写明公民和依法登记的环境保护民间组织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此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还有待于民事诉讼法诉的利益”观念的突破和污染防治法环境公益诉讼条款的确立。【关键词】公益诉讼;污染防治;代表人诉讼;支持起诉;诉的利益【写作年份】2008年【正文】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大爆炸。12月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三位教授和三位研究生向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了国内第一起以自然体(鲟鳇鱼、松花江、太阳岛)和自然人(北京大学法学院师生六人)作为共同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以治理松
    2023-06-11
    270人看过
  • 首宗环境污染公益诉讼剑指乱倒垃圾
    去年3月,群众举报称光明新区楼村水库附近有货车长期运输垃圾倾倒至库区周围,宝安区检察院调查后提起公益诉讼。近日,宝安区法院正式受理该案。经宝安区检察院查明:自2012年起,大量泥头车运输垃圾、渣土到楼村水库附近倾倒、填埋。垃圾倾倒地点在楼村一号路公明供水调蓄工程4号坝下游施工红线范围以外约200米处,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垃圾总量约3万立方米。由于相关部门疏于监管、清查,导致现场垃圾堆积如山、恶臭刺鼻,严重危害生态环境。该院查清案件基本情况后,监督查处了该案件中涉嫌渎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针对相关行政机关职能部门发出了检察建议。随后,检察机关协调确定具有环境监管职责的光明新区城建局作为本案原告单位,而检察院作为支持起诉方,向宝安区法院提起该起环境污染侵权损害赔偿公益诉讼案件,最终成功立案。该案是新《民事诉讼法》实施后,全市成功立案的首宗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件。
    2023-04-24
    317人看过
  • 法院受理环境污染行政公益诉讼合理吗?
    一、法院受理环境污染行政公益诉讼合理吗?法院受理环境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是合理的。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的相关法律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不同划分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受害者就有权向法院起诉,请求司法救济。公益诉讼不是一种单独的诉讼形式,而是一种以诉讼目的为基准界定的概念,旨在描述检察机关、公益性团体或个人所进行的具有公益性质的诉讼活动。二、公益诉讼的法律特征是什么?1、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不特定的人。一般仅指无利害关系的人。且如果原告为多人,可由裁判法官选择适宜的人作为原告。2、原告起诉的出发点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法律尊严及社会公平,而非个人一己私利。3、公益诉讼涉及的案件范围宽泛,可以是民事侵权行为,也可以是行政违法、刑事犯罪活动。4、公益诉讼的地位体现在对国家机关执法能力不足的补充与协助,而非取代国家机关进行执法活动。5、原告在胜诉后往往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
    2024-01-10
    329人看过
  • 环境污染诉讼中的诉讼标的
    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所提出的诉讼请求无外乎以下三种:(一)赔偿物质损失。对于环境侵权受害人的物质损害赔偿,应贯彻全面赔偿的原则,即加害人不仅应赔偿受害人所遭受的直接损失,即现有财产损失,也要赔偿间接损失,即可得利益。所谓可得利益,是指当事人尚未得到,在未来应当得到的,但因环境污染而未得到的收入。⑤如果受害者是法人的话,因为环境污染侵权导致其商品名誉上的损失,笔者认为也应该列入财产损失的范围之内,特别是一些知名的品牌,更应该加以保护。(二)赔偿精神损害。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受害者因生命健康权,可以向法院提出精神损害赔偿。据此,在司法实践中认可了环境污染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这里还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说明:1、法人可否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根据目前的法律及司法解释,一般都认为法人是不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笔者也持此观点。
    2023-06-06
    215人看过
  •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全文内容有哪些
    第一章?总?则规定?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本条例。规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适用本条例。规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规定?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所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工作。海事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具体负责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规定?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需要,组织编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沿海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相应的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
    2022-11-24
    417人看过
  • 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时效
    一、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1.对于工厂的污水、废气、废烟、废渣等有毒气体进行过滤后排放2.外出尽量不用私家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3.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节约纸张4.多种植花草树木、不乱砍滥伐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时效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是三年。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属于一般民事纠纷,适用普通诉讼时效的规定。《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三、环境污染侵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环境污染侵权的构成要件有:1.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国家保护环境的规定污染环境的行为行为人须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且该行为
    2022-07-05
    82人看过
  • 对于环境污染哪个机关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一、对于环境污染哪个机关可以提起公益诉讼?1、检察院(1)《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第四款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检察建议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依法履行职责,并书面回复人民检察院。出现国家利益或者
    2023-06-15
    223人看过
  • 强制性责任险缺位环境污染难理赔
    渤海湾漏油事件已发生3个月,国内受害方通过法律起诉向康菲公司索赔仍是未知数。记者昨日从保险业内了解到,国内目前对由于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公众受害责任赔偿,法律上虽有规定,但是怎么赔和赔多少则规定得不是很清楚。保险业内人士建议环境污染责任险应该尽早强制性推行,以免面临环境污染难理赔的尴尬。目前起诉难获赔偿虽然渤海湾漏油事件已经发生了3个月,不少水产养殖户纷纷委托律师起诉康菲公司,但因为各种客观原因而被驳回,这次康菲公司将如何对国内受害方进行赔偿却仍然是未知数。保险业内人士介绍,康菲公司作为全美最大的炼油公司,近10年分别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华盛顿州、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等地牵扯多起环境诉讼或纠纷,最终或被各州地区法院判决赔偿,或被州政府部门责令罚款,或与联邦及州政府达成和解协议,共计偿付67862万美元,按照目前美元对人民币汇率6.3890折合成人民币约43.3570亿元。对于康菲公司在此次
    2023-04-23
    383人看过
  •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案件中的热点问题探讨
    科学发展是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准确定位,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在保护海洋环境、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的案件中,除去已在法律中明确规定的严格责任归责制度、赔偿责任限制制度和风险分担制度等法律制度外,还有更多的保护海洋环境的法律制度可以制定和推广。一、建立强制保险制度与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海洋污染损害案件具有污染面积广、受害人数多、赔偿数额大的特点。海洋污染损害一旦发生,单纯依靠加害人的经济能力有时根本不可能真正对受害人实现补偿。强制保险制度与基金制度正是损害赔偿社会化和风险分摊的重要手段。上述两种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减轻加害人的赔偿负担,防止因赔偿而导致企业关闭或破产,同时,也可以为受害人提供切实的损害赔偿保障,实现对受害人的真正救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强制保险制度与基金制度是当前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中较为成熟且为环境保护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我国目前只是根据《1969年
    2023-06-06
    287人看过
  • 污染环境罪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生态环境,国家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以及《放射防护条例》、《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条例》等一系列专门法规。违反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就是侵犯国家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制度。本罪的对象为危险废物。具体包括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所谓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放射性废物是指放射性核素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废弃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是指含有传染病病菌的污水、粪便等废物;有毒物质是指对人体有毒害,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固体、泥状及液体废物;其他危险废物则是指上述列举之外的,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
    2023-02-25
    281人看过
  • 污染环境诉讼时效是几年?
    一、污染环境诉讼时效是几年?1、污染环境诉讼时效是三年《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2、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1)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2)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二、环境污染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是什么?环境污染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包括行为的作为、或者是不作为导致了损害后果发生,对于仅有环境的污染行为,但是该行为没有造成人身、或者是财产损害,或者是损害后果存在,但二者没有因果关系的,都不能认定构成了环境侵权要件。1、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国家保护环境的规定污染环境的行为。有许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行为人如违反这些规范性文件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就须对该行为承担赔偿责
    2024-01-17
    462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责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更多>

    #环境污染
    相关咨询
    • 对环境污染可提起公益诉讼吗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3-30
      一、对环境污染可提起公益诉讼吗? 可以,环境公益诉讼即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性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时,法律允许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会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利益归属于社会,诉讼成本应当由社会承担,因此,原告起诉时可缓缴诉讼费,若判决原告败诉,出于防止诉权滥用的考虑,原告仍应缴纳诉讼费,若判决被告败诉,则应
    •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是怎样的内容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9-22
      船舶污染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船舶的名称、国籍、呼号或者编号;(二)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的名称、地址;(三)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气象和水文情况;(四)事故原因或者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五)船舶上污染物的种类、数量、装载位置等概况;(六)污染程度;(七)已经采取或者准备采取的污染控制、清除措施和污染控制情况以及救助要求;(八)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应当报告的其他事项。作
    •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保护法七十条有哪些内容?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9-27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舶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未如实向组织事故调查处理的机关或者海事管理机构反映情况和提供资料,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以其他方式妨碍调查取证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 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有哪些?有何治疗办法?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28
      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难以控制.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对
    • 环境污染污染环境罪是那几种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14
      认定 区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与环境监管失职罪 两罪同属结果犯的范畴,都是由于其行为造成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严重后果的发生,且主观上都含有过失的罪过形式,个别情况下也存在着故意形态,但主要是间接故意。两罪的主要区别是: 1、客体不同。本罪客体是国家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属于破坏环境资料的犯罪。而后罪侵犯的客体则为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管理活动,属于渎职犯罪。 2、客观方面不同。本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