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自治和自愿原则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3 09:14:55 419 人看过

意思自治是指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意思自治原则是确定合同准据法的最普遍的原则。自愿原则又称为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依照自己的理性判断,自主参与民事活动,管理自己的私人事务,不受国家权力和其他民事主体的非法干预。自愿原则是民法平等原则的表现和延伸。

从意思自治原则看我国仲裁法的完善(一)

[摘要]:意思自治属于法哲学范畴,它是指每一社会成员依自己的理性判断管理自己的事情,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主行为、自主负责。意思自治的真谛是尊重选择、自主参与和后果自负。但意思自治要受公序良俗和强行法规定的限制。意思自治原则于16世纪创立,最初是指当事人经协商一致有权决定合同所应适用的法律。后被发展为合同自由原则,再后来又被扩张使用到合同领域外其它具有契约性内容的领域中来,如仲裁。意思自治原则是仲裁制度中最根本的原则,是仲裁制度的基石。在仲裁制度中,意思自治原则表现为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仲裁庭的意思自治、仲裁机构的意思自治三种形式,并在仲裁原则、仲裁实体制度、仲裁程序、仲裁庭内部以及仲裁庭或仲裁机构与法院关系上均有体现。在仲裁制度中,意思自治原则要求:当事人、仲裁庭、仲裁机构主体独立,三者得自由行使自治权,他者不得随意干涉;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的意愿;当事人地位和权利平等;不违背公序良俗和强行法规定。意思自治原则是世界各国仲裁立法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按照该原则的要求,我国的仲裁制度存在着仲裁的适用范围较窄、仲裁协议表现形式简单且效力限制严格、仲裁方式和仲裁依据单一、仲裁机构自治权受限以及仲裁庭的组成、仲裁管辖权的行使、案件的审理、人民法院对仲裁的监督、仲裁规则的制定等不能较好地体现当事人、仲裁庭或仲裁机构的意愿与意志,等等。为了完善仲裁立法,彰显仲裁优势及特色,并实现仲裁所固有的价值,本文从意思自治原则要求出发,以逻辑分析、比较法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就完善上述立法内容提出了设想。

[英文摘要]:

[关键字]:意思自治原则仲裁立法完善

[论文正文]:

第一章引言

我国较系统的仲裁制度始于建国初期。此前虽也有关于仲裁制度的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或因仲裁的范围狭窄,或因仲裁与调解不分,或因行政性很强,或因规定不一,而只能被视为我国仲裁制度的一种开端。建国后,我们设立了统一的仲裁机构,制定了相关规范,从而形成了较系统的仲裁制度。之后,又经过40多年的从只裁不审到先裁后审、一裁两审、或裁或审的发展历程,一裁终局这一较完善的仲裁制度才得以确立。我国较完善仲裁制度确立的标志便是199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的颁布。《仲裁法》的颁布是中国仲裁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结束了我国仲裁实践中多头仲裁、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他界定了仲裁范围、突出了仲裁的民间性、确立了协议仲裁制度,从而最终确立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或裁或审、一裁终局的仲裁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对于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完善我国经济建设的法律环境,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也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仲裁法》的颁布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仲裁法》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公布施行之后解决民商事纠纷的又一部重要的程序法。她使仲裁成为与诉讼并驾齐驱的解决民商事纠纷的两种重要手段之一。《仲裁法》颁布实施前,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独立的仲裁机构仅有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而《仲裁法》颁布实施后,依照《仲裁法》的规定,各地独立的仲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建立起来。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仲裁机构185家,拥有仲裁员3万多名。这些仲裁员广泛分布于法律界、经济界等多个领域,且大多为其所在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仲裁法》的规定,可仲裁的范围也扩展为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间除涉及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等人身关系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外的所有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得益于仲裁的专家办案、一裁终局、灵活便捷、经济保密等特色,各地仲裁机构所受理的案件数连年快速增长。

1995年,全国新组建的仲裁机构受案数仅为107件;而1997年受案数已达3458件;到了2001年、2002年、2003年,则分别高达12127件、17959件、28835件。全国仲裁机构截止2003年底共仲裁各类经济纠纷9万多件,案件标的额达到人民币1800亿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涉外仲裁案件,案件当事人涉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2002年全国仲裁机构受理案件同比增长48%,2003年增长到60%;许多仲裁机构仲裁案件快速结案率、经济纠纷的自愿和解调解率达到60%以上,仲裁裁决的自动履行率也达到50%以上;全国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被人民法院撤销和不予执行的比例不到1%。由此可见,我国的仲裁事业正在迅猛发展,仲裁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中的作用正在明显加强。

由于仲裁机构的仲裁员多为其所在领域的专家、学者,使得人们对公正性的企盼易于实现,所以选择仲裁解决争议的将越来越多。同时由于仲裁范围、领域的广泛性和不分国界的国际性,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随着国际经济交流的不断加强,作为国际惯用解决纠纷方式的仲裁也将更为人们所愿意接受。由此看来,仲裁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中的作用不但不会弱化,反而只会加强。由于仲裁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中具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有关仲裁制度法律的健全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仲裁与诉讼一道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

尽管在颁布之初,《仲裁法》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作了较客观的规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仲裁制度的建设,并在解决国内国际商事纠纷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形势、经济形势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受加入WTO所要求,就健全的仲裁制度而言,《仲裁法》或缺少内容,或某些内容已失去了实践基础。这些内容,尤其是其中不符合国际惯例的规定已成为阻碍仲裁制度作用充分发挥的桎梏。因此,对其中与国际惯例、客观实际不符的规定必须予以修改、完善。

《仲裁法》颁布实施以来,关于《仲裁法》修改、完善的问题一直是仲裁理论界和实务界所热心的最重要的问题。早在《仲裁法》刚刚颁布不久,便有学者指出了我国现行仲裁制度的不足。如在海南大学法学院前院长谭兵教授主编的《中国仲裁制度研究》一书中,一批学者就提出了友好仲裁、仲裁第三人、当事人协议约定仲裁规则、临时仲裁等《仲裁法》未作规定的问题,并建议将这些内容纳入到《仲裁法》的规定中来。其后,许多专家、学者、仲裁实际工作者纷纷从多个角度指出了《仲裁法》的不足并建议加以完善。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王生长先生便在他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仲裁法》一文中提出了《仲裁法》应有改动地采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以改善中国的仲裁环境、建议在中国内地允许临时仲裁,以方便当事人、建议扩大解释仲裁协议的书面条件、给予仲裁庭决定仲裁协议或仲裁管辖权的效力等权力、市场决定仲裁费用等主张;宋连斌先生在《涉外仲裁的修改与完善》一文中提出了应赋予当事人选择仲裁程序规则及确定仲裁程序准据法的自由、有限度地承认临时仲裁等观点;奚玮、邓兴广诸先生在《第三人参加仲裁程序初探》一文中就应当有条件地允许第三人参加仲裁程序问题进行了论述;刘云兵先生提出了排除《仲裁法》与《民事诉讼法》有关仲裁法立法的不同规定、统一国内仲裁与涉外仲裁在立法及实践上的差异、摒弃目前法院对国内仲裁裁决实施监督时进行实体审查的做法等建议;等等。有的学者还就上述问题中的某个问题作了专门阐述。尽管对上述个别主张,也有人持反对意见,如关于仲裁第三人问题,有的学者认为:由于第三方没有参与签订仲裁协议,因而他并非仲裁协议的一方当事人,在这种情况下允许第三人参与仲裁将严重损害仲裁程序所具有的保密性和经济性,并导致程序拖延,不利于仲裁优势的充分发挥。因而,仲裁程序中不应存在第三人制度。除个别问题有类似相左意见外,其它问题的作者观点基本一致。上述研究结果均系从仲裁制度的本质出发,或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国际惯例而来,或从我国仲裁实践存在的问题分析、归纳总结而来。由于这些主张和建议既包含了理论内容,又包含了实践内容,且其内容涵盖了从仲裁的提起到仲裁裁决执行的仲裁全过程,因而对完善我国的《仲裁法》具有极好的参考价值。从所搜集资料来看,国外关于《仲裁法》完善的资料极少,基本为国内学者所著。从国内众多的著作来看,研究的基本态势是着眼于我国仲裁制度与国际接轨、促进中外仲裁制度一体化的目的来谈如何完善我国的《仲裁法》。

《仲裁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完善《仲裁法》?自《仲裁法》贯彻实施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此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极有价值的剖析。但这些剖析方法多为针对《仲裁法》的某些具体规定,分析其不合时宜之处,并得出对此应予修改和怎样修改的结论,而不是以某一原则作为标准对整个《仲裁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作全面、系统地阐释、分析。意思自治是仲裁的特有价值,是仲裁与诉讼相区别的根本所在。因此,本人欲尝试从意思自治这一贯彻仲裁制度始终的根本原则入手,以《仲裁法》的规定是否正确贯彻了这一原则为根据,分析仲裁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方法。(待续,见下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8日 23: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国际商事纠纷相关文章
  • 意思自治原则的概念及其含义
    意-思自治原则的概念及其含义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又称私法自治原则,指私人相互间的法律关系应取决于个人之自由意-思。只要不违反法律之根本精神,个人之法律关系均可依其自己的意-思,自由创设。意-思自治原则强调尊重个人意-思自由,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有权依自己的真实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不受其他任何主客观因素的干涉。意-思自治是一种法哲学的理论,即人的意志可以依其自身的法则去创设自己的权利义务,当事人的意志不仅是权利义务的渊源,而且是其发生根据。传统民法上的法律行为是与事实行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事实行为属非意-思表示行为,而法律行为则是指民事主体以一定的意-思表示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法律行为者,乃以发生私法上效果之意-思表示为要素之一种法律事实也。”可见民事法律行为以当事人有意-思表示为其必不可少的要素。从民事检察监督的角度出发,意-思自治原则在民事领域包含两层含义:处分民事权利的自
    2023-06-14
    212人看过
  • 意思自治原则有什么适用范围
    一、意思自治原则有什么适用范围第一,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时间。所谓的协议选择法律的时间就是指当事人在什么时候选择法律的问题,它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关于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时间,一般认为,既可以在订立合同的当时,也可以在订立合同之后。目前,多数国家允许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后重新选择一个法律而改变原来的选择。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之后选择法律的时间有:(一)是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后选择合同准据法,包括合同订立后争议发生前,以及合同争议发生后;(二)是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后,对订立时所选择的法律,通过协议将其变更。在这个时间点内,只要合同当事人自愿协议选择的法律,都不违反法律规定,都是允许的。第二,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方式。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有两种,即明示选择和默示选择。明示选择是指当事人通过语言文字明确表达出来的选择法律的意图;默示选择是指通过合同的具体情况而表示出来的可以表明当事人
    2023-05-06
    234人看过
  • 意思自治原则可以适用于什么
    一、意思自治原则可以适用于什么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合同之债法律适用中占据首要地位,其核心在于尊重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体现“自愿”和“契约自由”的原则。1.这一原则允许合同当事人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自主决定合同的各项条款和权利义务关系。2.通过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可以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增强合同关系的确定性和稳定性。3.该原则也有助于快速解决因合同产生的争议,促进国际贸易和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二、意思自治原则适用时间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时间主要涉及到合同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时间点。1.根据该原则,当事人既可以在订立合同时选择适用的法律,也可以在订立合同之后,甚至在争议发生后重新选择法律。2.这种灵活性使得当事人能够根据合同履行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适时调整适用的法律,确保合同关系的稳定和公平。3.虽然多数国家允许当事人在订立合同后重新选择法律,但这一选择仍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限制。例如,
    2024-07-08
    417人看过
  • 意思自治原则在适用中的问题
    一、意思自治原则在适用中的问题2010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意思自治原则适用领域得到大幅扩张豑。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适用若干问题解释(一)》,该解释对意思自治原则的相关问题予以明确。这里将结合法律适用法及其司法解释,对涉外法律中意思自治原则适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简要的法律梳理和分析。二、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意思自治的核心是当事人的自治,是自由实现的主要法律形式。民事立法对意思自治的规定体现在许多方面:一是可以提供选择的机会,增加自由选择的功效,即用共同规则的形式,预先为民事者设定可供选择的行为模式,以规范民事者的自由民事为;二是为民事者自由意志的外化,排除人为的不正当障碍,以保证民事行为的自由开展;三是把自由上升为受国家强制力保护的客体;四是在具体民事活动中,法律保护民事者可以自由的选择合作伙伴、合作形式、合作内容等。同时,意思自治还表现在
    2023-05-06
    447人看过
  • 自愿注册原则和申请在先原则
    什么是自愿注册原则和申请在先原则?2006年4月3日浏览次数:18467次什么是自愿注册原则和申请在先原则?自愿注册是相对强制注册而言的,即商标使用人是否将其使用的商标申请注册随其自愿,可以申请注册,也可以不注册就使用。强制注册是指使用的商标必须注册,否则,不得使用。自愿注册符合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但决不是鼓励使用未注册商标。未注册商标不但不受法律保护,而且还有侵权的危险。我国《商标法》第五条规定,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必须申请商标注册。现在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只剩下烟草制品一种,最近国家药监局也准备要求药品企业必须使用正式注册商标。申请在先原则是一个时间概念。我国《商标法》规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初步审定并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驳回申请在后的商标。如同一天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申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近似的商
    2023-04-23
    125人看过
  • 国际私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产生
    16世纪法国的杜摩兰在《巴黎习惯法评述》中主张“合同应适用当事人自己选择的法,如果当事人没有明确表示选择何地法律,法院应根据整个案件的各种迹象推断当事人意欲适用的法律”。杜摩兰因此被称为“意思自治之父”,并被公认为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上的奠基者。随着涉外民事活动交往日益频繁和复杂,法律适用中的冲突也趋于激烈,而传统冲突理论在解决新问题和复杂问题时也更难以实现效率和公平兼顾的目标豍。意思自治原则使私法主体自由意志得以发挥,尊重主体自由从而促成交易安全和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当事人预见性,有利于纠纷的解决。因此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理论中得到越来越多学者认可,并被更多地付诸立法和司法实践。国际私法处理涉外法律冲突的方法有什么国际私法处理涉外法律冲突的方法是:1、间接调整方法,又称冲突法调整,是指在相关国内法或国际公约中,规定某些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受哪些法律调整或控制,而不是直接规定如何调整涉外民事
    2023-08-16
    277人看过
  • 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及法律地位
    一、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如下:1.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时间;2.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方式。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有两种,即明示选择和默示选择。3.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范围;4.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分割选择法律;意思自治原则的合理性在于,它能体现个人的真实意思,符合“自愿”和“契约自由”的原则,也符合商人的追逐贸易自由的要求。二、意思自治原则的法律地位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民法中的法律地位,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原则。1.意思自治原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对民事关系(尤其是合同关系)一般法律规则的高度概括。这一原则的实质,是对民事主体的独立意志在民事活动中的支配地位的一种法律确认。2.意思自治原则只是我国民事立法诸原则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必须反对将意思自治原则绝对化、神圣化。3.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我国生产力已发展到相当水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同样会遇
    2023-05-06
    214人看过
  •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意思自治原则
    依我国法律规定,法院审理涉外合同纠纷,应该适用合同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在当事人未作选择或所作选择无效的情况下,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律。意思自治原则是涉外合同之债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该原则在涉外合同中适用范围有:第一,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时间。第二,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方式。第三,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范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
    2024-04-30
    359人看过
  • 合同自治原则:涉外合同中自治的意义
    依我国法律规定,法院审理涉外合同纠纷,应该适用合同当事人合意选择的法律,在当事人未作选择或所作选择无效的情况下,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律。意思自治原则是涉外合同之债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该原则在涉外合同中适用范围有:第一,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时间。第二,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方式。第三,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法律的范围。涉外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原则我国的涉外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原则主要有允许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选择合同的管辖地及法律适用,也可以选择仲裁。当事人选择的国家法律与合同争议要有实际联系,且不违反我国的法律、法规。涉外合同纠纷中就管辖权或适用法律问题在当事人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则需要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来确定。《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一条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
    2023-07-12
    280人看过
  • 法律行为与意思自治原则的相互联系
    一、法律行为与意思自治原则的相互联系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的基石,其在民法体系中的体现多种多样。1.在民事立法层面,意思自治原则确保个体能够在国家预设的规范下自由决定行为模式,这不仅赋予了民事者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也加强了其选择的有效性。例如,法律会排除不正当障碍,以保障个体行为的自由进行。2.意思自治原则还把个体的自由意志上升为受国家保护的权利,确保在具体民事活动中,如选择合作伙伴、合作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个体的自由不受侵犯。二、意思自治在民法各领域的表现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1.在所有权领域,它保障了财产所有者依法处分其财产的自由;2.在契约领域,体现为契约内容、形式、对象的选择自由;3.在婚姻家庭及继承领域,表现为婚姻和离婚的自由,以及制定遗嘱的权利;4.在民事责任方面,则强调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特别是在合同领域,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尤为重要,它确立了合同自由的基
    2024-01-15
    112人看过
  • 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是什么
    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中有哪些体现?体现在很多方面:1。它可以提供选择的机会,提高自由选择的效果,即以共同规则的形式,预先设定公民的选择行为模式,从而规范公民的自由民事行为。为实现公民自由意志的外化,消除人为的不正当障碍,保证民事行为的自由发展。提高受国家强制力保护对象的自由4。在具体的民事活动中,受法律保护的公民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合作形式和合作内容。意思自治也反映在民法领域的各个方面:1。在所有权领域,所有权人可以依法任意处分其财产。在合同领域,它表现为合同内容、合同形式和合同对象的充分选择。在婚姻和家庭继承领域,它体现在婚姻、离婚、遗嘱等自由方面。在民事责任领域,它体现在自己的责任上,即每个人都应独立承担因自己的行为而产生的责任。意思自治主要体现在合同领域,具体表现为合同自由。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又称私法自治原则,是指个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应当依赖于个人的自由意志。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基本精
    2023-05-07
    77人看过
  • 补签劳动合同是否符合意思自治原则
    补签劳动合同不符合意思自治原则,劳动合同与人事局无关,一般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一、未提交入职材料算事实劳动关系吗未提交入职材料算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每月二倍的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
    2023-02-27
    239人看过
  • 商事自治规则是什么意思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国际商事纠纷的频频发生,使得国际商事仲裁的作用日渐突出,利用国际商事仲裁来解决国际商事争议,既能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又较为高效与便利。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当事人拥有很大的自主权,自愿达成仲裁协议,自主选择仲裁员、仲裁地以及仲裁适用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可以说,当事人商事自治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已成为国际商事仲裁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商事自治原则起源于契约理论,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将其作为确定契约准据法的基本原则,其实作为确定国际私法中准据法基本原则的商事自治原则,早已经不再局限于契约领域,而成为侵权、婚姻、信托、继承、物权以及司法管辖权等领域确定准据法的重要准则。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商事自治原则已经成为私法领域的核心准则。仲裁作为一种当事人之间定纷止争的方式,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开始有了以仲裁方式解决商品交换中所发生纠纷的做法。其产生之原因便在于它既达
    2023-06-14
    317人看过
  • 如何理解自愿原则
    (一)自愿原则是贯彻合同活动的全过程的,包括:1、订不订立合同自愿,当事人依自己意愿自主决定是否签订合同;2、与谁订合同自愿,在签订合同时,有权选择对方当事人;3、合同内容由当事人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自愿约定;4、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协议变更有关内容;5、双方也可以协议解除合同;6、可以约定违约责任,在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二)本条规定的原则是一般原则,不宜于直接作为裁判的依据。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对合同自由原则进行限制的法律规范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合同的法律效力源自法律,由国家的强制力保障。(三)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这样规定,既体现了当事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订立合同,又明确了当事人行使这项权利时必须“依法”。订立合同的自愿原则《民法典》第五条【自愿原
    2023-08-18
    262人看过
换一批
#国际商事仲裁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国际商事纠纷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由于贸易、投资、合同、运输等商业活动产生的争议。这些争议可能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具有跨国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国际商事纠纷的解决需要遵循国际商事仲裁、调解等非诉讼方式,或者通过诉讼程序在相关国家或地... 更多>

    #国际商事纠纷
    相关咨询
    •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什么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18
      当事人意思自治是国际私法上的当事人意思自治,指依合同当事人的自主意志确定合同所适用的法律。 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选择了支配他们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法院就应当以他们选择的法律作为合同准据法。
    • 遗嘱的意思自治原则和公证不一样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16
      公证遗嘱效力优先规则没有违背遗嘱意思自治原则,我国民事法律规定,任何人都是有权利处分自己的财产的,若是预计到自己即将死亡,此时也是可以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来处分自己的财产的。公证遗嘱只是为了防止遗嘱并非是财产所有者根据自己的意愿订立遗嘱,故此也没有违反意思自治的原则。
    • 商标侵权是否适用意思自治原则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4-02
      不适用的,作为法律选择适用法,效率是冲突法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经济学认为,效率是投入与产出或者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分析全面假定个人、企业或社会组织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赋予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权利,能够使当事人有机会选择符合其利益的最适当法,同时避免传统侵权冲突法由法官选择法律的成本。
    • 自愿原则的实质原则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23
      民事诉讼法自愿原则的实质,就是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其内容应该包括自己行为和自己责任两个方面。自己行为,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参与民事活动,以及参与的内容、行为方式等;自己责任,即民事主体要对自己参与民事活动所导致的结果负担责任。自愿原则,是指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进
    • 如何理解合同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19
      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又叫合同自愿或契约自由原则,就是指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当事人享有充分的合同自由,合同能完全体现当事人自己的意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该条即是意思自治原则的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