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遂与犯罪中止的界限在哪里?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6 15:12:16 425 人看过

犯罪中止和既遂的区分:犯罪的既遂是罪犯完成了他的犯罪行为并且犯罪结果产生了,已经对他人或者国家利益产生的实质危害。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如何区分抢夺罪既遂与未遂

抢夺罪犯罪构成要件齐备的客观标志,就是公然夺取的犯罪行为造成了行为人非法占有所夺取的公私财物的犯罪结果。因此,非法占有财物的犯罪结果是否发生,是抢夺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

非法占有财物的犯罪结果,是以行为人对财物获得了实际控制为标准。这里的“实际控制”,并非指财物一定就在行为人手里,而是说行为人能够支配该项财物。这种实际控制并无时间长短的要求,也不要求行为人实际上已经利用了该财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5日 23:1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犯罪成立和犯罪既遂的界限
    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犯罪成立指的是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该当性,犯罪既遂指的是犯罪的形态。成立犯罪后,不一定就是既遂一种形态,也可能是未遂,也可能是犯罪预备,还可能是犯罪中止,等等。过失犯罪成立犯罪既遂吗过失犯罪成立既遂。只要犯罪嫌疑人的过失行为造成犯罪结果的发生,就会构成犯罪既遂。根据法律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3-07-05
    301人看过
  •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界限在哪里
    一、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界限在哪里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界限是:1.客观行为不相同。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而抢夺罪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使他人来不及反抗;2.客体不完全相同。抢劫罪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还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而抢夺罪则一般只侵犯了财产权利;3.犯罪后果要求不同。抢劫罪对财物的数额没有要求,而构成抢夺罪要求抢夺的财物数额较大。根据司法解释,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4.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抢劫罪是希望或准备以武力或类似性质的力量迫使被害人失去财物,是希望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无法反抗的情况下取得财物,而抢夺罪是以突然取得财物的故意实施的,是希望通过趁被害人不备而取得财物,而不是希望通过武力威吓迫使被害人失去财物;5.二者主体范围不同。抢劫罪为年满14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抢夺罪则必须是
    2023-10-04
    287人看过
  • 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有哪些内容?
    关于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是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1)应以行为人的抢劫是否非法占有了公私财物为标准,已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为既遂,尚未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是未遂。(2)认为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为特征的侵犯财产权利,同时也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因此,无论抢到财物与否,只要在抢劫中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就是既遂。(3)认为本条对抢劫罪分两款作了规定,实际上是两个犯罪构成,因此,应当按照两种情况,分别确定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即第一款是一般抢劫罪,就应以抢到财物与否为既遂与未遂的标准;第二款是结果加重犯,不存在未遂的问题。区分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应当以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否具备,即法定的犯罪结果是否已经造成为标准。依照本条的规定,抢劫罪的犯罪构成有基本的和加重的两种形态。因而,其既遂未遂标准应分别考察,当犯罪事实属于基本的犯罪构成时。以行为人所
    2023-06-28
    250人看过
  • 假币犯罪的既遂与未遂界定
    假币犯罪的既遂与未遂,因其罪名各异而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关于伪造货币罪的既遂标准,理论界和实务界有以下几种观点:有的以伪造行为的完成与否作为既遂与否的标准;有的以币券是否达到使一般人足以误认为其为真币之程度为标准;有的以伪币是否进入流通领域为标准。我们认为,伪造货币罪属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伪造行为,并且伪造出了货币,即构成伪造货币罪的既遂。在伪造过程中(假币尚未伪造出来之前),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将假币制造出来,是未遂。对于制造、销售伪造货币的印刷版、胶片、模具或者其他伪造货币的工具的,不认定犯罪数额,以伪造货币罪定罪,根据犯罪情节量刑。对于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既遂标准,有人认为,只要行为人将出售、购买或者运输之行为实施完毕,即构成既遂。但出售、购买或者运输行为,也存在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把行为实施完毕的可能。因此,不能认为行为人一着手实施出售、购买或者运输伪造的货
    2023-06-11
    88人看过
  •  探究犯罪未遂、犯罪既遂与犯罪中止的法律依据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犯罪中止的区别在于:犯罪既遂常常需要受到刑罚追究,而犯罪中止通常不会受到刑事处罚。犯罪未遂可以减轻处罚;犯罪既遂发生在已经完成犯罪的阶段,犯罪中止还没有形成危害性结果,犯罪未遂是因为特殊原因没有达成预期后果。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犯罪中止的区别在于:1、犯罪既遂常常需要受到刑罚追究,而犯罪中止通常不会受到刑事处罚。犯罪未遂可以减轻处罚;2、犯罪既遂发生在已经完成犯罪的阶段,犯罪中止还没有形成危害性结果,犯罪未遂是因为特殊原因没有达成预期后果。 犯 罪 未 遂 与 犯 罪 中 止 的 区 别 : 发 生 阶 段 与 结 果 预 见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是两个在犯罪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犯罪形态。犯罪未遂是指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达成犯罪目的的情形。而犯罪中止则是指在犯罪分子实行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从发生阶段
    2023-09-02
    100人看过
  •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界定
    一、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界定1、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当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在实行犯罪的过程中中止犯罪行为的,是犯罪实行形态的中止。例如甲携带凶器去杀乙,路上遇到几名治安联防队员,治安联防队员并不知道甲的目的,走了。后来,甲内心悔悟,打消了杀人的意念,返回家去,因而未着手实行杀人行为。甲的行为构成预备阶段的中止。2、实行阶段的中止,是指在犯罪的实行过程中,自动地中止了实行行为。例如,甲在杀乙的过程中,见乙痛苦呻吟的惨状,产生了怜悯之心,中止了杀人行为。甲的行为构成实行阶段的中止。又如,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二、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区别1、停止的时间点不一样。犯罪预备是犯罪着手之前开始准备工具
    2023-04-20
    141人看过
  •  超载与超限的界限在哪里?
    本文探讨了公路限载和超载的问题,指出超载主要关注的是汽车性能和行车安全性,而公路限载则主要关注公路的正常运用。因此,对于超载的核定需要综合考虑汽车性能、道路设施和交通安全等因素,而对于公路限载则需要关注公路的承载能力和交通安全因素。公路限载是指汽车装载超过公路对其限值的现象,该现象主要研究了车辆装载与公路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公路的正常运用。超载:指汽车装载货物时超过汽车额定载重量,对超载的核定,主要关注的是汽车性能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行车安全性。 公 路 限 载 与 超 载 区 别 : 关 注 限 载 与 超 载 对 公 路 的 影 响针对整治公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的问题,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措施。对于超载的处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的处罚为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而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量的处罚为二百
    2023-09-29
    67人看过
  • 犯罪既遂与中止:理解与掌握的关键
    犯罪未遂和中止既遂的区别:1、不同的概念。犯罪既遂:指犯罪分子对特定犯罪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的刑法分则;犯罪未遂:犯罪已开始实施,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成功的,为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是犯罪中止。中止犯不造成损害的,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2、责任不同。犯罪既遂一般追究刑事责任;犯罪中止一般免除刑事处罚;犯罪未遂可以减轻处罚;3、阶段不同。犯罪既遂已完成犯罪阶段;犯罪暂停尚未形成后果;犯罪未遂是由于特殊原因未能达到预期后果。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有什么区别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产生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
    2023-07-16
    219人看过
  • 拐卖儿童犯罪中既遂与中止的区分
    2001年9月4日,李某?女,51岁?因家庭琐事与家人赌气,离家出走来到L市,在火车站结识了王某。王某看她可怜,无所依靠,便将其介绍给在当地打工的张某,意欲促成一段姻缘。双方见面后,均无异议,李某随住到张家。9月7日上午,李某见张家的大人均外出,顿起歹意,将张某年仅7个月的孙子盗走,抱到S县老家出卖,但因要价太高,没找到买主。当日晚,婴儿又哭又闹,在惧怕和怜悯的双重心理支配下,李某又乘车返回L市,打算把孩子送还。次日,形迹可疑的李某被警方抓获。9月11日,检察院以拐卖儿童罪将李某起诉至法院。对于本案的处理,主要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李某的行为应定拐卖儿童罪(既遂)。理由是拐卖儿童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拐骗、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儿童中的一种行为,就构成犯罪既遂。李某将婴儿送还的行为,可作为量刑时的从轻情节予以考虑。另一种意见认为应定拐卖儿童罪(中止)。理由是李某在实施拐卖过程中
    2023-06-11
    380人看过
  •  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界限:何为成功,何为失败?
    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犯罪结果是否实现。犯罪未遂是指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导致犯罪结果未实现,而犯罪既遂是指犯罪目的已经实现。在认定和量刑标准上,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是不同的。犯罪既遂按照相关法律行进审判定罪,而犯罪未遂在量刑上往往有减免,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犯罪结果是否实现。具体而言,犯罪未遂是指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导致犯罪结果未实现,而犯罪既遂是指犯罪目的已经实现,犯罪既遂按照相关法律行进审判定罪,而犯罪未遂在量刑上往往有减免,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在认定和量刑标准上都是不同的。 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认定标准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是刑法中关于犯罪形态的重要概念,二者的认定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犯罪既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2023-08-21
    431人看过
  • 区分脱逃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行为人实施脱逃的目的在于逃离羁押或者改造场所,以达到逃避关押、改造的目的。因此,脱逃行为是否得逞,主要应看行为人是否逃出了羁押、改造场所,是否摆脱了看管人员的控制,已经逃离羁押或改造场所的范围,摆脱了看守人员监视控制的,就是脱逃既遂;实施脱逃,如果在羁押改造场所内被发现,或者虽然逃出了羁押改造场所的范围,但在看守人员直接监视下被抓回的,是脱逃未遂。区别既遂与未遂,是裁量刑罚的一个依据。如果查明行为人脱离劳改场所,确实是偷干其他的事情,并无脱逃意图的,如在农田劳动的犯人,晚间溜出劳改场所,去偷附近农民种植的瓜果等,不宜作为脱逃罪论处,可视其情节给予纪律或者其他处罚。一、脱逃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脱逃罪的犯罪构成如下:客体要件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对犯罪嫌疑入、被告人、罪犯进行拘留、逮捕、羁押、监管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施加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法律强制措施,是保护
    2023-04-07
    328人看过
  • 遗弃罪与相似罪名的界限在哪里
    本罪与虐待罪的界限1、客体要件不同。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虐待罪侵犯的客体则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享有合法权益,也侵犯了被害人的身体健康。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遗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具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的行为;而虐待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经常或连续折磨、摧残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行为。3、主体要件不同。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扶养义务而且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人;而虐待罪的主体,必须是在一个家庭内部共同生活的成员。4、犯罪主观方面不同。两罪在主观方面虽均是故意,但其故意的内容不同。遗弃罪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应当履行扶养义务,也有实际履行扶养义务能力而拒绝扶养;而虐待罪的故意是行为人有意识地对被害人进行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5、犯罪侵犯的对象不同。遗弃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
    2023-06-03
    377人看过
  •  既遂与中止:犯罪行为的两种情况
    犯罪既遂和犯罪中止是刑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已经满足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而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已经构成了犯罪,而后者则没有。犯罪既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分在于:1.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已经满足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2.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 区 分 关 键 】 满 足 构 成 要 件 v s 自 动 放 弃 犯 罪关键标题:区分满足构成要件与自动放弃犯罪法律分析:在刑事案件中,满足构成要件与自动放弃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满足构成要件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案件事实和证据能够完全符合某一具体罪名的构成要件,从而使该案件可以被认定为犯罪。而自动放弃犯
    2023-09-01
    70人看过
  • 绑架罪的既遂与未遂和中止
    犯罪既遂是指某一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实践中,有的人认为只要绑架行为实施完成,即构成犯罪既遂,也有人认为应当以是否实际取得财物利益或其他非法利益为判断既遂行为的标准。评判既遂未遂不能简单地从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形式上机械地分析,绑架罪客观行为应当视为单一行为而不是双重行为,应当以绑架行为是否已实际控制了被害人质,并将其置于自己实际支配之下为标准,如果行为只实施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并未对人质的人身实际控制,不构成既遂,那种以是否实际取得钱财或其他非法利益为客观评判标准是简单的结果论。一、绑架罪的罪数形态问题从司法实践分析,绑架罪罪数形态的认定主要存在于以下二种情形:一是在绑架罪实施过程中又犯其他罪刑,二是实施组织罪行为过程中又犯绑架罪的,本文仅就第一情形加以探讨。我们知道绑架罪侵犯的是复合客体,犯罪行为人侵害的不仅是被害人的人身健康,有时还涉及到生命及健康权。(1)致人
    2023-04-04
    476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犯罪中止, 既遂, 既遂, 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犯罪既遂, 犯罪既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4
      制造条件的,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法定结果出现(结果犯),简单地说,并且所实施的行为已具备了刑法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准备工具,或者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危险犯),是犯罪预备,是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或者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行为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为了犯罪,或者已着手实施犯罪(举动犯)。在犯罪过程,就是
    • 被起诉到法院,犯罪既遂,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界定是哪些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28
      三者区别如下: 既遂:已经发生犯罪事实,并在客观上产生一定结果,可以认为是具备了犯罪的整个过程。 未遂:已经实施犯罪行为,但因外界某种因素干扰,中途终止未能得逞,没有造成犯罪嫌疑人想要、并可能达到的结果。 中止:已经实施犯罪,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自动停止继续犯罪的行为。
    • 犯罪既遂跟犯罪中止咋办,犯罪既遂与犯罪中止区别是哪些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29
      犯罪的中止和未遂是两个概念,它们均属于故意犯罪的形态类型,极易混淆。如何区分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在刑法理论界似乎已成定局,而在司法实践中关于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溯及理论上的争议有悖于法治的基本精神。犯罪中止、犯罪未遂作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并不具备刑法所规定的某一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因而如何正确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对行为进行正确地定性和量刑,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犯罪形态 要区别犯
    • 犯罪既遂还能中止吗,犯罪既遂后是否存在犯罪中止的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27
      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分则各种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和刑法的一般理论,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几种形式: 1行为犯。也称举止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 2结果犯。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法定的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3结果加重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导致了基本犯罪构成结果以外的
    • 犯罪未遂中止既遂哪里更重一点
      湖北在线咨询 2021-08-24
      犯罪未遂、中止还有既遂这三种中既遂是属于最重的;犯罪的既遂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犯罪的未遂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百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犯罪的中度止是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