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私募基金操作风险大的误区。私募基金操作的高度灵活性和持仓品种的多样化,往往能抢得市场先机,赢得主动,使创造高额收益成为可能。
第二,私募基金的风控能力弱、盈利低的误区。因私募基金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其资金运作和收益状况,不能被社会所认知,从而造成私募基金运作风险大于收益的认识误区。实际上,私募基金灵活的操作风格,极易调动市场的投资热情,更易产生赚钱效应。
第三,私募基金股东不稳定的误区。私募基金成立时,都会选择稳定可靠、信誉好的合伙人。但因没有管理层的监管,也就迫使了私募基金在成立和运作中的谨慎行为。这种自律性和内压式的自我管理模式,也有利于回避风险,减少外界监管的成本。
第四,法律环境限制的误区。由于私募基金从成立、管理、到运作,都在地下进行。易让人忽略其有利的一面。但从海外成熟证券市场私募基金的发展来看,私募基金的发展规模远大于公募基金,足以说明私募基金发展的前景和潜力。
第五,管理滞后的误区。由于私募基金的管理方式和运作组织结构表现得相对较简单,经营机制也会更加灵活,日常管理和投资决策的自由度也相对较高。从这个方面来讲,私募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管理基金的做法更值得肯定。
-
投资者对私募基金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
454人看过
-
实施股权激励可能存在哪些认识误区?
312人看过
-
继承权放弃认识存在误区
297人看过
-
对法定继承人的误区认识有哪些
331人看过
-
对于成品房购买存在的几个错误认识
450人看过
-
对仲裁认识有哪几个误区
345人看过
合伙人是指投资组成合伙企业,参与合伙经营的组织和个人,是合伙企业的主体。 合伙人被依法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可以依法转为有限合伙人,普通合伙企业依法转为有限合伙企业。其他合伙人未能一致同意的,... 更多>
-
对试用期的认识的误区有哪些?四川在线咨询 2023-06-13目前,一些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其原因既有现行有关试用期的规定不完善的因素,也有用人单位故意违法的因素,还有有关方面对试用期规定存在错误认识,从而导致法律规定没有得到切实执行的因素。 错误认识之一,认为试用期满后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等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考察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因此,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即使是处于试用期中,也应当
-
私募和公募的区别在哪里?江西在线咨询 2023-01-121、募集方式。公募,是通过公开发售来募集资金的。私募,是通过非公开发售来募集资金的。 2、募集对象及门槛。公募,募集对象为广大社会公众,无人数限制,也无投资门槛。私募,募集对象为少数的合格投资者,拥有300万金融资产证明或最近三年50万以上收入证明,而且每只基金都有人数上限,个人投资门槛在100万以上的。 3、产品规模。公募,产品规模通常为几亿元,甚至百亿级的,规模是较大的。私募,相对公募来说就小
-
-
私募基金投资不托管存在哪些风险?河北在线咨询 2024-12-01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范化有助于其业务稳定发展。过去,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受到无序和恶性竞争的困扰,导致业务发展受到限制。 2. 代理开放式基金业务的开展为商业银行培养了大量中间业务经营人才。 3. 商业银行通过代理基金业务可以丰富其中间业务种类,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
私募基金托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04私募基金托管方问题: 【法律依据】 1、《外包指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办理私募基金销售、销售支付业务的机构开立销售结算资金归集账户的,应由监督机构负责实施有效监督,在监督协议中明确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的连带责任条款。 《外包指引》第十四条规定: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所述监督机构为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和获得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 2、《外包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