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3岁工地意外死亡赔多少年?
53岁工地意外死亡赔20年,具体的赔偿规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十九条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八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第三十条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相关计算标准,依照前款原则确定。
二、工人工地意外死亡怎么处理
随着我国各项建设的开展,建筑公司等施工企业目前雇佣着大量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大量的农民工。发生伤亡事故后,受害方(包括伤者、死亡者的近亲属等人员)可以选择侵权途径和工伤途径来要求赔偿。
(一)侵权途径
首先就需要按照我国《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来确定具体赔付项目及数额;其次是需要明确的是要明确事故责任分担问题,尽管实践中受害方责任较小,但是也要负担相应的事故责任;最后就是结合上面两点来确定最终赔付数额并签订协议。
(二)工伤途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工伤,目前基本认为只要是构成工伤的,受害方无事故责任。
采取以上两种途径来处理伤亡事故,在实践中都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途径选择:赔付方及受害方要各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途径,因为两种途径有不同赔付项目、赔付标准、处理程序,工伤途径需要先认定工伤,工伤认定完毕后再处理赔付问题,而侵权可以直接诉讼。
2、签订协议后的处理:实践中有很多签订完协议后反悔又诉讼至法院的争议,签订完协议后最好到法院走调解程序或司法确认程序,这样也防止当事人的反悔来撤销协议等。
由于工人在施工的过程之中死亡的情形是时有发生的,故此对于施工单位的负责人来说,需要做好防护措施,这样可以降低工地死亡、受伤等事故受伤的概率,进而可以降低需要承担支付民事赔偿金的责任。
-
53岁上有老下有小,工伤死亡赔偿多少
145人看过
-
53意外去世工伤能赔多少
304人看过
-
63岁职工工伤意外死亡多少赔偿最合适
212人看过
-
童工死亡工厂赔多少钱,雇佣童工意外死亡赔偿
73人看过
-
工地上死亡赔偿标准,工地死亡赔多少
414人看过
-
在工作中意外死亡单位赔偿多少钱,及意外死亡赔偿的范围
216人看过
-
工地意外死亡最多是多少?年龄21岁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221、属于工亡的,可以要求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2、属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可以要求死亡赔偿金、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3、两者赔偿标准不同,所以要看属于哪一种性质,仅从你的描述无法判断,可以来电咨询。
-
工地意外死亡赔偿金算因工死亡应赔偿多少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051,属于工伤,先申请工伤认定,认定后,享受工亡待遇。如果公司为死者缴纳了工伤保险,该工伤赔偿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公司没有为死者缴纳了工伤保险,全部工亡保险赔偿,由公司全额赔偿。该工伤赔偿,公司拒绝支付的,死者近亲属应先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赔偿,不服劳动仲裁时,才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工伤赔偿。 2,在一个月之内单位不申请的,在一个月之后一年之内死者近亲属、工会组织也可以申请工伤认定。遇有特殊
-
车祸死亡53岁可以赔多少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2发生交通事故,根据交警划分的责任来承担责任或请求赔偿。如果就赔偿协商不好,可以通过人民法院诉讼处理。人身损害,除了责任划分还要看按城市标准还是按农村标准计算,还要看被抚养人情况,赔偿项目为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合理的交通费和住宿费、误工费、精神抚慰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等等。
-
53岁建筑工地死亡赔偿标准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21据《工商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建筑工地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如下: 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
-
工人意外死亡赔偿标准是多少,工地出现意外死亡怎么处理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28依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可按照建筑工地意外死亡赔偿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