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如何理解“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4 08:03:37 90 人看过

我国《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保险法》施行前保险合同发生纠纷适用当时法律规定

10月1日将实施的新《保险法》,如果此前签署的保险合同发生保险纠纷该如何办?

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新《保险法》新增“不可抗辩规则”,那么,新《保险法》实施前合同如果发生纠纷如何处理?最高法院认为,除本解释另有规定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的,参照适用新《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对于新《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认定无效而适用新《保险法》认定有效的,适用新《保险法》的规定。

最高法院认为,保险合同成立于新《保险法》施行前而保险标的转让、保险事故、理赔、代位求偿等行为或事件,发生于新《保险法》施行后的,适用新《保险法》的规定。

不过,最高法院也给保险公司留下一个口子,认为保险合同成立于新《保险法》施行前,新《保险法》施行后,保险人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申报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为由,主张解除合同的,适用新《保险法》的规

《刑法》第十二条,【刑法溯及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3日 05: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法溯及力相关文章
  • 如何理解和适用刑事诉讼法中“传唤当事人”的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和适用该款规定,一些法院在认识上存在分歧,在做法上也存在差异,并由此引发了一些争议。其中的主要争点有二:一是应否传唤在押的被告人,二是应否传唤刑事被害人。这些争点的处理,不仅关乎刑事司法过程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关乎司法的公正与权威,而且关乎被告人与被害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关乎我国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制度的落实,因而应当理性、审慎对待。一、应否传唤在押的被告人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地方法院不传唤或者不按法律规定的期限传唤在押被告人,其主要理由在于:其一,立法之所以规定要传唤当事人并向其送达传票,其目的在于通知当事人开庭的地点和日期,以保证其能够按时到庭参加审判活动。因此,从立法的目的看,传票主要适用于未被羁押的被告人,如被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措施的被告人。至于已经被采取羁押措施的被告人,由于其已经被关押在看守所,法院的法警会在开庭当日将其带到法庭接受审判,因而没有必要传唤或者
    2023-04-22
    116人看过
  • 解除合同时当事人应如何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一、解除合同时当事人应如何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合同一方当事人主张解除合同时,应当通知对方。《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当事人一方未通知对方,直接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张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该主张的,合同自起诉状副本或者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对方时解除。二、解除合同的法定条件有哪些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该合同失去意义,应归于消灭。在此情况下,我国《民法典》允许当事人通过行使解除权的方式消灭合同关系。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
    2024-02-06
    498人看过
  • 定金责任应当如何适用
    (一)定金是当事人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依法或依当事人的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的前后,按照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预先给付对方当事人的金钱。定金是一种债的担保形式,其担保作用是通过定金罚则来实现的。由于它包含了对不履行合同的制裁作用,因而就违约定金来说是一种违约责任形式。当事人可以依照《民法典》的规定,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但适用定金应针对根本违约的情况。如果一方只有轻微违约就适用定金罚则,比如迟延几天交货,则有悖于公平和诚信原则。(二)对于定金与违约金能否并用,如果当事人既约定了违约金,又约定了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两者不能并用,只能选择其一。如果违约金不足以弥补损失的,可以要求增加;定金不
    2023-02-04
    123人看过
  • 法律规定偷窃2000元应当如何处理
    法律规定偷窃2000元的处理是属于我国司法解释中规定的盗窃罪数额较大的情况,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至3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一、盗窃罪的定罪标准是什么关于盗窃罪定罪的标准:盗窃公私财物价值1000元以上的或者是属于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构成盗窃罪,应当立案追诉。构成盗窃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二、盗窃十万元以上判几年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盗窃罪,全国各地量刑标准不统一,同样的数额,在青海与上海,量刑时能相差不少。一、最新的关于盗窃罪的数额标准:1、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3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2、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万元至10万元以上
    2023-03-26
    202人看过
  • 工地欠薪应当如何处理法律规定
    一、工地欠薪应当如何处理法律规定工地欠薪可用以下方式解决:1.建设工地向当地住建局的农民工工资清欠办公室投诉,要求调解,调解不成的,可申请动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若不是建设领域工程,就向该工程的行业主管部门投诉,交通领域去交通部门、水利工程去水利部门、国家投资性工程去发改委。2.向当地人社局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立案处理;3.还可以向当地信访部门寻求支持,调解解决。4.拨打市长公开电话。二、法律规定多久算拖欠工资只要没有按照签订的劳动合同按时支付工资的,那么就算是拖欠工资,没有时间限制。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
    2023-10-07
    89人看过
  • 再审案件适用当时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一、再审案件适用当时法律的规定是什么关于再审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相关规则阐述如下:在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启动再审查理的案件中,倘若原生效判决或裁定系由第一审法院做出,则须按照各类诉讼的最先适用原则,适用第一审程序进行重新审理。在此过程中所作出的最新判决与裁定,均赋予了当事人上诉的权利。而当人民法院承担再审工作时,依法必须另组新的合议庭参与诉讼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二、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如何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
    2024-07-17
    239人看过
  • 法律规定判刑后的罚款应当如何处理
    判刑后的罚款,犯罪分子应当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罚金缴不起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一、盗窃罪处罚罚金是多少盗窃罪处罚罚金是:成人最低数额不得少于1000元,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罚金,但罚金最低数额不得少于500元。罚金在判决规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不能全额缴纳罚款的,人民法院应当随时追回被执行人有可执行财产的情况。因不可抗拒的灾难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二、出狱后不交罚金会怎么样呢?出狱后不交罚金,会强制缴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
    2023-03-21
    319人看过
  • 适用的法律如何规定追索抚养费的时效
    我国法律对追索抚养费的法定时效没有规定,应当支付抚养费的一方有没有支付孩子的抚养费,或者是少支付,可以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的,且此种诉讼,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一、未婚生子三年后能起诉要抚养费吗未婚生子三年后能起诉要抚养费。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对于非婚生子女不直接抚养其的一方父或母也需要支付抚养费,而且对于索要抚养费的诉讼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抚养费的具体的数额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二、子女成年后是否可以追索抚养费?子女成年之后还可以追索抚养费。不抚养子女的一方没有给付抚养费的,子女成长后仍然可以起诉追讨抚养费,追讨抚养费是不受诉讼时效限制的,但是抚养费的给付一般到18岁截止。另外成年子女无独立生活能力或者尚在就读的,仍然可以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三、抚养费欠多久可起诉抚养费欠多久可起诉法律没有明确,只要认为已经超过约定的期限
    2023-06-19
    377人看过
  • 应当如何处理网络诈骗案,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一、应当如何处理网络诈骗案,法律是如何规定的?遇到网络诈骗的,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向公安机关详细告知嫌疑人的银行账号、电话号码等相关信息。目前,我国各地公安机关已着手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该中心可在与银行部门取得联系后,将嫌疑人涉案使用的银行账号快速冻结。需要注意的是:诈骗分子为逃避侦查,会尽可能地将资金快速转到下级卡,再经多层转账后取现。所以,报警速度一定要快,如果资金已经转出或者取现,那么被诈骗资金能够追回的可能性不高。《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诈骗罪法律是如何规定处罚的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2024-01-31
    118人看过
  • 离婚时法律规定财产应当如何分割呢
    一、离婚时法律规定财产应当如何分割呢离婚时个人财产如果没有特别约定的不予分割,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妻双方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的,按照约定处理。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时,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2024-01-11
    95人看过
  • 法律规定的侵权行为如何适用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中的规定,法律规定的侵权行为适用民法典的侵权责任编,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24-04-21
    202人看过
  • 如何应对涉外合同未规定适用法律的情况?
    当事人未选择合同争议应适用的法律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人民法院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合同争议应适用的法律时,应根据合同的特殊性质,以及某一方当事人履行的义务最能体现合同的本质特性等因素,确定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作为合同的准据法。必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涉外合同的几种情形1、当事人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行为,不发生适用外国法律的效力,该合同争议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2、适用外国法律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的,该外国法律不予适用,而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履行的下列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三)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四)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股份转让合同;(五)外国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
    2023-07-08
    322人看过
  • 如何确定涉外合同应适用的法律
    确定涉外合同应适用的法律的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来确定;如果其他法律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如果上述法律没有规定的,则适用与该涉外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一、如果遗产为动产的有什么适用的涉外法律如果遗产为动产的有适用的涉外法律是:涉外继承,遗产为动产的,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即被继承人生前最终住所地国家法。遗嘱方式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或者死亡时经常居住的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遗嘱行为地法律的,遗嘱成立。遗嘱效力适用于遗嘱人立遗嘱或者死亡时常住地或者国籍国的法律。遗产管理等事项适用遗产所在地法律。无人继承遗产的所有权适用于被继承人死亡时遗产所在地的法律。二、涉外民事案件涉外民事诉讼,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诉讼;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审判及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程序。所谓涉外因素是指具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第一,诉讼主体涉外,即诉讼一方或者双方
    2023-03-20
    98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应当如何理解,适用和完善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交通事故大量出现,已成了社会的一大公害。据统计,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①我国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天死亡200多人。其中有50%的肇事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有感于“车祸猛于虎”,社会公众强烈要求国家提供足够的安全措施来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以保障人们的财产、健康、生命,甚至呼吁国家动用刑罚来遏制日益严重的交通肇事行为。《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适用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
    2022-08-15
    396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法溯及力是指新的刑事法律生效后,对于其生效前发生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新的刑法认为旧法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或者应当给予更重的或更轻的刑罚,那么新的刑法就具有溯及力。 根据不同的原则,刑法的溯及力会有所不同。一些国家采取“从旧原则”,即... 更多>

    #刑法溯及力
    相关咨询
    • 当判决书适用的法律部分缺失时,当事人应如何应对?
      广西在线咨询 2024-11-19
      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书中的遗漏事项持有异议,且该情况还处于上诉期限内,则当事人有权向上诉法院或原审法院提交上诉请求进行申诉。 如果已经过了上诉期限且一审判决已经生效,则当事人可以尝试通过申请审判监督程序寻求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审判机关会对遗漏事项进行深入调查和调解。如果调解失败,将撤销原审判决并将案件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 刑事再审程序,也称为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指当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发现
    • 涉外经济合同发生争议时应当如何确定解决法律适用法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19
      发生合同争议时,当事人应当尽可能通过协商或者通过第三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的,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所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当事人没有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处理涉外经济合同争议的实体法适用情况。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或者发生争议后,对于合同所适用的法律已有选择的,人民法院在审
    • 我国对于宪法的解释和适用应当根据宪法的规定解释归结应当如何进行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04
      宪法是通过条文形式确定一定范围的权利,并依此权利规定保障公民应有的利益。但宪法条文本身并没有事先设定或规定对条文的解释幅度和在具体事件牛应如何运用条文的方法,同样也没有明文规定侵权行为发生时应如何去归结。另外,日本制定宪法至今已经历了40余年,制定宪法之初,对当时并未存在或未考虑到的问题出现时如何通过宪法条文的解释去解决问题不能不说是学术界需要研讨的新的法律课题(例如,盗听行为的认识及其处理)。总
    • 审理自诉案件应当如何适用调解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6-13
      对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进行调解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调解并非必经程序。根据《刑诉法解释》的上述规定,人民法院对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而非必须进行调解。这就意味着对案件是否适用调解,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那些犯罪情节恶劣,对被害人造成严重伤害或社会影响不好的犯罪案件不宜进行调解。2、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人民法院首先应当
    • 主动投案的法律规定应如何适用?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23
      1.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