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欺诈和诈骗的界定及法律解析
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合同诈骗罪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
3.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民事欺诈的客体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三、诈骗罪立案了还能撤案吗
诈骗罪立案了还能撤案。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八十三条经过侦查,发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案件:
(一)没有犯罪事实的;
(二)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三)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四)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五)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六)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章 立案、撤案 第二节 立 案 第一百八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提出纠正意见的,公安机关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回复人民检察院。
-
涉及财物的欺诈行为的法律界定
372人看过
-
涉及集资诈骗罪的法律问题解析
429人看过
-
欺诈行为如何界定及追究法律责任
53人看过
-
诈骗和欺诈法律上怎么区分
107人看过
-
网恋欺诈的界限:钱财数额与诈骗的界定
55人看过
-
分析套路嫖涉及的法律问题:民事欺诈还是刑事诈骗
320人看过
-
界定贷款诈骗罪与贷款欺诈行为的方法湖南在线咨询 2024-12-23界定贷款诈骗罪与贷款欺骗行为的关键在于区分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贷款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的方法取得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而贷款欺骗行为则是指行为人通过欺骗等手段获得贷款,但并不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其贷款到期不能偿还时,不应认定为贷款诈骗罪,而应按照借贷纠纷处理。 要正确区分贷款诈骗罪与贷款欺骗行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
-
诈骗和欺诈法律上怎么区分西藏在线咨询 2023-01-24诈骗和欺诈法律上的区分: 1.目的不同。诈骗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欺诈的目的是与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获取不正当利益。 2.故意内容不同。诈骗的故意是实质故意,欺诈的故意却不要求深入认识到社会危害性。 3.位阶不同。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不是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
-
网络欺诈和诈骗行为的法律制裁重庆在线咨询 2025-01-20无论诈骗金额大小,只要存在诈骗行为特征,就属于违法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
诈骗罪定义及案例分析江苏在线咨询 2024-11-10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如下: 1.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 本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3.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14一、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