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男方不可以不让女方看孩子。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夫妻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归男方,但男方不让女方看望子女的,女方可以通过双方所在地居委会与男方沟通协商子女看望权;双方协商不成的,女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是由父母直接抚养还是由父母双方抚养。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两岁以下的子女,以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父母双方未能就抚养问题达成协议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和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作出判决。如果孩子已满八岁,应尊重他们的真实意愿。
关于离婚后孩子改姓的问题,离婚后孩子可以改姓吗
离婚后孩子可以改姓吗离婚后孩子改姓是可以的。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规定是这样的: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一般而言,子女出生后,其姓名是经父母双方协商一致后确定的,因此孩子姓名的变更,也应由父母双方协商一致。父母离婚,任何一方无权擅自更改孩子的姓名。
因此,离婚后孩子改姓,不经过对方同意,抚养孩子一方是无权单独更改的,就算更改了,对方也有权利起诉变更,到时候还得改过来。
离婚后孩子改姓,另一方不给抚养费等可以吗男方常常以此为要挟,不许孩子改姓,是不对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这就是说,无论孩子和谁姓,父母任何一方都要承担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不能以离婚后孩子改姓就不给孩子抚养费。如果孩子由父姓改为母姓,而父亲不给抚养费的,作为孩子的母亲可以先和孩子父亲商量,协商不成,可以去法院起诉孩子父亲支付孩子抚养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离婚妇女拒绝男方探视请求
265人看过
-
离婚后孩子有权拒绝对方探视吗
306人看过
-
能否在子女抚养权中拒绝让对方探视?
209人看过
-
离婚如何行使探视权,离婚后子女是否有权拒绝对方探视
254人看过
-
离异后男子拒绝让我探视孩子,我该怎么办?
92人看过
-
能否拒绝婆婆探视孩子
69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
女方拒绝男方探视可以拒绝男方支付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30一、男方拒绝支付抚养费,女方可以拒绝探视吗不可以,是两个不同法律关系。不能因为男方不支付抚养费就不让探视。但是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男方支付抚养费。二、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后果如果一方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
夫妻双方离婚后一方拒绝探望孩子另一方可以拒绝孩子探视权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20针对另一方不支付小孩抚养费的情形,双方可以先行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抚养小孩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同时还可以根据抚养情况适当的要求增加小孩的抚养费。 夫妻双方无论谁获得小孩的抚养权,都不可以拒绝另一方前来看望小孩,相反获得小孩的一方还要予以配合。因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如果获得小孩抚养的一方不让
-
2022年离婚后男方不履行抚养费我能否拒绝他探视孩子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25给付抚养费是男方应该履行的义务,而探视孩子是男方的权利。两者不能相互联系。 男方有探视孩子的权利,你不可以阻止他探视孩子,也需要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如不支付抚养费,可以法院起诉要求支付。
-
离婚后男方拒绝女方探视子女,女方可以尝试以下方式处理新疆在线咨询 2024-11-23离婚后女方受到前夫的威胁时,如何处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男方只是口头威胁而没有相关录音证据,法律可能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也就无法追究相关责任。因此,在离婚后被前夫威胁时,可以尝试通过录音方式固定证据。在录音过程中,作为受威胁的一方,应尽量注意隐蔽性,同时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如果受到威胁后及时报警处理,则可能避免进一步的风险。此外,如果行为过激,比如找上门打闹、纠缠、路上堵截女方或女方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