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刑后有取保候审吗在中国严谨的法制框架下,一旦被裁定有罪的被告人或者罪犯,他们往往无法获得取保候审这一重要权益。取保候审实际上是一项专门针对刑事犯罪行为实施的强制措施,通常在案件正式进入审理阶段之前或正在审理期间内使用,其主要目的在于保障被告人能够按时出席庭审环节以及案件的公正审理得以顺利推进。当判决结果最终公布且生效之后,被告人理所应当地去接受刑罚的执行,而非继续享受取保候审的待遇。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等,也有可能会考虑采用监外执行的方式来替代传统的监狱服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判刑后有取保候审的可能吗已被判定有罪者,将无法享受保释(取保候审)之权利。
然而,对于那些身患重疾,生命健康可能受到短期威胁之人,或是患有严重慢性疾病且在劳改场所经过长期治疗仍无明显改善者,经过劳改机关的严格审查和批准之后,是可以允许其外出就医的。毕竟,取保候审这一机制仅适用于判决结果尚未明朗之前。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在中国完善的法律制度之下,任何被认定为犯罪行为者,其在被判有罪之后,通常无法再获得取保候审的资格。取保候审旨在保障被告出席审判环节并保证案件能够公正公平地得到审理。待判决正式生效之后,罪犯必须接受相应的刑事处罚,并且将不再享有取保候审的权利。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中,例如被告人身患严重疾病,可以考虑申请采取监外执行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的监狱服刑。这充分展现出中国法律制度既严谨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独特魅力。
-
取保候审后判刑吗,取保候审时间可顶刑期吗
338人看过
-
缓刑取保候审判决下来后能取保候审吗
125人看过
-
取保候审有判死刑的吗,取保候审会判死刑么
373人看过
-
取保候审判刑的几率有多大,取保候审判刑后保证金退还吗
488人看过
-
取保候审后酒驾判刑后能被审判吗
381人看过
-
取保候审判缓刑机会大吗,取保候审判缓刑有案底吗
407人看过
-
取保候审后判刑吗,取保候审时间可顶刑期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3-03-01取保候审后可能会判刑,取保候审仅仅是变更了强制措施。如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将有可能予以逮捕。至于其最终结果是否需要坐牢,由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 取保候审的时间是不能抵刑期的。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 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
-
取保候审到期后会判刑吗取保候审多久可以判刑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10打人方取保候审,说明已经涉嫌故意伤害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取得受害人的谅解书,可以判缓刑。应判处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12个月,到期可以变更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
-
取保候审后会判刑吗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辽宁在线咨询 2023-12-07犯罪嫌疑人在申请取保候审之后,还是会被人民法院判刑处罚的,是否被人民法院判刑处罚和是否申请取保候审之间无必然联系。《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
-
取保候审时被判刑后逃跑的可以取保候审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10取保候审逃跑之后被抓,现实中不太可能再办理取保候审。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