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的理解与适用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31 21:25:32 139 人看过

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自动停止犯罪或者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一种犯罪形态,刑罚对于该种犯罪形态的处罚有特别从宽规定。因此,正确认定犯罪中止对于人民法院准确量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审判实践中对于何种行为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与其它犯罪形态的区别,特别是与犯罪未遂的区别有时在认识上会出现不同的意见,本文就正确理解犯罪中止略作探讨。什么是犯罪中止?我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关于犯罪中止的处罚是: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危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危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1日 09: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犯罪中止只能适用于行为犯吗
    犯罪中止是能适用于行为犯的。行为犯,指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诉。一、犯罪既遂的类型分为哪些犯罪既遂的类型分为4种类型。犯罪既遂即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犯罪既遂的类型包括四种,即行为犯、举动犯、结果犯和危险犯。1、行为犯,指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的客观方面即为完备,犯罪即成为既遂形态。它以行为是否实施完成为区分标志。2、举动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已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构成既遂的犯罪。3、结果犯,指由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共同构成犯罪的客观方面的犯罪。缺少危害结果,犯罪的客观方面就不具有完整性或者说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就不齐备。结果犯的结果,是指有形的、可以计量的具体危害结
    2023-06-26
    112人看过
  • 犯罪中止处罚原则怎么适用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彻底中止犯罪的意图,即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意图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是作为的方式,也可以不作为的方式。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
    2023-02-18
    201人看过
  •  犯罪中止的刑罚与处理方式
    犯罪中止是一种重要的刑事司法解释,对于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犯罪中止的减轻处罚原则也适用于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分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构成犯罪中止的犯罪分子,在考虑刑罚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 罪 中 止 法 律 定 义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犯罪中止的法律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1. 自动放弃犯罪: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自愿放弃继续实施犯罪的意图,即其内心意志决定不再继续进行犯罪行为。这种自愿放弃犯罪的意图可以是因为行为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无
    2023-09-03
    381人看过
  • 《刑法》第238条中转化犯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其第二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其中对于第二款的规定,在理论上认为,前半部分属于结果加重犯,后半部分属于转化犯,即依照《刑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但在司法实践中,对该转化犯条款如何理解和适用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一、非法拘禁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能否转化为“故意伤害(致死)罪”?对此,实践中有人认为,非法拘禁中只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就应转化为故意杀人罪,一方面,《刑法》规定“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
    2023-06-11
    496人看过
  • 中止审理的适用范围
    案件中止审理的情形根据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不同会有所不同。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都会导致案件中止审理。在刑事诉讼中,自然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起诉后被告人逃脱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都会导致案件中止审理。刑事中止审理情形有哪些刑事诉讼法关于中止审理的情形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1条的规定,遇到下列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中止审理:1、自诉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应当裁定中止审理。2、起诉后被告人逃脱,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
    2023-07-04
    479人看过
  • 犯罪中止在数罪并罚中的适用——兼与北京市高院刑一庭商榷
    犯罪中止在数罪并罚中的适用——兼与北京市高院刑一庭商榷笔者在《刑事审判参考》2003年第三辑(总32期)中有幸拜读了由北京市高院刑一庭提供、南英同志审编的王元帅、邵文喜抢劫、故意杀人一案的文章,在理解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的同时,又对犯罪中止适用的问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在此希望能与北京市高院刑一庭的同志及南英老师进行探讨。该案的经过是:2002年6月6日,被告人王元帅主谋并纠集被告人邵文喜预谋实施抢劫。当日10时,二人携带橡胶锤、绳子等作案工具,在北京密云骗租杨某驾驶的松花江小型客车。当车行至怀柔区大水峪村路段时,经王元帅示意,邵文喜用橡胶锤猛击杨某头部数下,王元帅用手掐杨某颈部,致其昏迷。二人抢得汽车及手机一部、寻呼机一个等物品,共计价值人民币42000元。二人见被害人昏迷不醒,随谋划用挖坑掩埋的方法将被害人灭口。被害人佯装昏迷,趁王元帅寻找作案工具,不在现场之机,哀求邵放其逃走。邵同
    2023-04-22
    216人看过
  • 怎么理解共同犯罪中止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从此可以看出,我国设立犯罪中止制度的目的是:鼓励行为人悬崖勒马,放弃正在实施的行为或积极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即立法为了更好地完成规范、保护、教育的功能,必然对中止犯大加褒奖,为其建起一座“黄金的回归大桥”,使其迷途知返,从而大大降低犯罪既遂的可能性,大幅度减轻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然而我国刑法24条的规定只考虑到了单个人的犯罪中止问题,而没有明确复杂的共同犯罪中止是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和犯罪中止都是刑法的绝望之章,它的复杂程度不亚于探讨生命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犯罪是单个人独自实施的,也有的犯罪是多个人共同故意实施的。相对于单个人的犯罪而言,共同犯罪是一类需要特别重视的复杂的犯罪现象。这不仅是因为共同犯罪的社会危害
    2023-04-28
    80人看过
  • 详解挪用资金罪:理解与适用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在挪用或借贷本单位资金,并且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而仍故意为之。详解消费者投诉误区1.哪些消费行为受《消法》保护误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因此,非此对象的消费投诉不属消协的受理范围。分析:的确,不是所有消费纠纷都可以投诉。但《消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本法执行”。这就是说,除了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消法》保护以外,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也受《消法》保护,消协对此类投诉也应受理。2.是否消费者购买商品出现问题后都可投诉误区: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在两种情况下出现问题投诉,消协不予受理
    2023-07-20
    62人看过
  • 犯罪未遂与中止:犯规与犯过的区分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有冲突。两者不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案例中。在犯罪过程中,既不可能有犯罪未遂,也不可能有犯罪中止。两者不能共存。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成功,中止是指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式,但两者有明显区别。犯罪未遂是指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开始实施犯罪而未能成功的。犯罪未遂已经开始侵犯犯罪对象,其行为本身可以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哪个更重犯罪未遂重。犯罪中止的主观恶性比犯罪未遂小,因此量刑会比犯罪未遂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
    2023-07-08
    303人看过
  • 意志与犯罪中止的关系
    是的,这个是自己自动放弃,是在自己的意志之内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杀人但是送医院构成犯罪中止吗杀人但是送医院不一定会构成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指的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1、犯罪中止发生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中止是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犯罪形态,它可能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也可能发生在犯罪的实行阶段。所谓“犯罪过程中”是犯罪既遂之前的整个犯罪过程中。犯罪既遂后的任何主动弥补损失的行为都不是犯罪中止,只是悔罪的表现;因此,杀人既遂后送医院的,不能构成中止。2、犯罪中止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所谓“自动放弃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主动放弃
    2023-07-05
    226人看过
  • 犯罪解除中止的条件
    1、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2、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3、必须是彻底地停止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一、定罪免处会不会影响三代依据法律规定,定罪免处就是不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没有判刑的,对子女是没有影响的。对犯罪嫌疑人定罪的时候免于刑事处罚的,就是不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其基本特征是:1、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犯罪过程包括犯罪的预备和着手实施犯罪两个阶段。犯罪已经完成,结果已经发生,则不存在犯罪中止问题。2、犯罪中止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自动放弃犯罪,即行为人在客观上本可以继续实行犯罪,但主观上放弃犯罪行为的实施。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行终了,但尚未发生犯罪结果,而行为人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有效的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3、犯罪中止必须是本次
    2023-03-24
    272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中止”与“中止犯”,中止犯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法律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05修订)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分析说明]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构成犯罪中止必须符合四个要件:(1)时间性,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2)自动性,自动停止犯罪或者自动防止结果发生;(3)有放弃犯罪的客观表现,如果犯罪中仅有后悔之意,并无放弃犯罪或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行为,不是犯罪中止;(4)有效性,指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行为人仅仅消极地放弃犯罪不足以防止结果发生的场合,行为人自动采取积极行动实际有效地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责任: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3-04-22
    290人看过
  • 犯罪未遂、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概念梳理
    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两者的区别在于主动还是被动。犯罪预备1.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预备行为。即必须实施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包括准备犯罪工具、调查犯罪场所和被害人行踪、出发前往犯罪现场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犯罪现场、追踪被害人或者守候被害人到来、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拟定实施犯罪的计划以及其他犯罪预备行为等。2.犯罪预备行为必须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停顿下来。所谓着手实行犯罪,是指开始实施特定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如果已经进入着手实行犯罪阶段而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下来的,则成立犯罪未遂。3.犯罪预备行为停顿在犯罪预备阶段必须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谓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不受行为人意志控制的足以制止行为人犯罪意图、迫使其不得不停止犯罪预备行
    2023-07-16
    442人看过
  • 与未遂犯罪中止的情形
    一、与未遂犯罪中止的情形未遂与犯罪中止的情形如下:1.犯罪中止是指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2.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3.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4.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5.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是什么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2.未能完成犯罪
    2023-04-26
    30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抢劫罪适用犯罪中止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10
      犯抢劫罪适用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在抢劫罪中成立犯罪中止应当具备: 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主动终止犯罪行为必须在犯罪过程中主动终止犯罪行为; 2、必须自愿放弃抢劫犯罪的继续进行。 依据《刑法》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犯罪中止是否适用于行为犯
      天津在线咨询 2023-12-02
      犯罪中止适用于行为犯。行为犯,指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诉。
    • 犯罪中止能不能适用缓刑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1-02
      满足条件可以判缓刑。 根据《刑法》规定,判缓刑的条件如下: 其一是被判处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 其二是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其三是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四条
    • 犯罪中止的定义和适用是什么?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9-30
      犯罪中止的定义: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犯罪中止的适用情况: 1、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2、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
    • 对刑事犯罪的中止理解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6-08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