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内外各种有害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知觉、意识、情感、思维、行为和智能等障碍的一类疾病,特点是心理状态的异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精神症状。注销残疾证由本人或亲属持相关证件到当地残联申请,符合条件审查合格后,将会收回《残疾证》并注销作废。
精神残疾证等级划分标准
精神残疾分为四级,最严重的是一级。18岁以上(含)的精神障碍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分数和下述的适应行为表现,18岁以下者依据下述的适应行为的表现,把精神残疾划分为四级;1、精神残疾一级:WHO-DAS值116分,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与人交往,无法从事工作,不能学习新事物。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的支持,生活长期、全部需他人监护。2、精神残疾二级:WHO-DAS值在106~115分之间,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3、精神残疾三级:WHO-DAS值在96~105分之间,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能独立从事简单劳动,能学习新事物,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需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4、精神残疾四级:WHO-DAS值在52~95分之间,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忽略个人卫生。能与人交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差,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尔需要环境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残疾人残疾状况变化不再符合残疾标准或死亡的,发证残联应及时将残疾人证注销;残疾人本人或智力、精神残疾人及未成年残疾人的监护人要求注销残疾人证的,提交相应身份证明材料和书面申请,发证残联可收回残疾人证,并在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注销相关信息。残疾人证注销后,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残疾人残疾状况变化的认定,以指定机构作出的残疾评定结论为准。
-
怎么注销精神残二级残疾证
427人看过
-
精神残疾证能否被废止?
109人看过
-
精神残疾证持有者是否有起诉的权利?
407人看过
-
精神残疾证是终身的吗
494人看过
-
如何注销神经病的残疾证
497人看过
-
精神残疾是否给付残疾赔偿金吗?
60人看过
残疾证是认定残疾人及残疾类别、等级的合法证件。我国残疾类别共分为七类分别是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及多重残疾。凡符合标准的残疾人均应发给残疾人证。... 更多>
-
精神残疾证的注销与劳动能力鉴定重庆在线咨询 2024-11-18在患有精神残疾且相关证明文件已被注销的情况下,在适当的时候,个体仍然可能具有进行民事行为的权利。 如果涉及到身体残疾问题,无论何时何地,个体都具备独立实施民事行为的能力。这意味着身体上的缺陷与否并不足以决定个体是否具有进行民事行为的能力,而其民事行为能力更多取决于相关法律规定中的年龄标准和精神健康状况。具体来说,根据我国现行《民法典》相关条款规定,年满18周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并自行承
-
-
什么是精神残疾,精神残疾可由哪些疾病引起,精神残疾是如何分级的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15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同时导致其对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 精神残疾可由以下精神病引起: (1)精神分裂症; (2)情感性、反应性精神障碍; (3)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5)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6)其他精神障碍。 精神残疾的分级 对于患有上述精神疾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者,应用“精神残疾分级的操作性评估标准”
-
精神残疾证是终身的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4-03-25精神残疾证不是终身的。任何一种形式的残疾人都是五年为一个期限,没有永远的。到期了必须接受重新检查,检查过后重新评级才行。办理精神残疾证方法如下:1、申请,需持申请人身份证、户口本和二寸免冠照片六张向户口所在地县级残联提出办证申请;2、受理,县级残联接到办证申请人提交的相关手续后,由办证人员对申请人、照片、身份证、户口本进行核对;3、残疾评定,直接填写评定表,并在评定表中明确记录残疾特征和直观评价。
-
注销精神残疾证后能鉴定无劳动能力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4-10-06在患有精神残疾且已被注销相关证明文件之后,适当时机下仍然可能享有进行民事行为的权限。 若涉及到身体残疾问题,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个体始终都具备独立实施民事行为的能力。这意味着身体上的残缺与否并不足以决定当事人是否具备进行民事行为的能力,而其民事行为能力则更多地取决于相关法律规定中的年龄标准以及精神健康状况。具体来说,根据我国现行《民法典》相关条款规定,年满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并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