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缓执行期后的假释需要注意什么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被判处罚金、符合一定条件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罪犯,才能申请假释。然而,对于被判定有死刑(包括死刑缓期执行)这一极端罪行的罪犯来说,他们无法直接享受假释制度的权利。值得强调的是,死刑缓期执行的考验期长达两年,若通过此阶段并被减为无期徒刑或25年有期徒刑,则满足特定条件后可申请假释。然而,对于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而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他们将被排除在假释的范围之外。
《刑法》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二、死缓执行社区矫正吗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法定标准的特定类型罪犯置于社区环境中,通过教育改造等手段,协助其重新融入社会,恢复正常生活的一种非羁押性刑罚执行方式。
然而,这里需要明确的是,社区矫正在多数情况下并不适用于那些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仅仅包括以下五类罪犯:
首先是被依法判处管制的罪犯;
其次是被公开宣布缓刑考验期的罪犯;
第三是获准被裁定假释的罪犯;
第四是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或永久地被剥夺了政治权利而在外接受社区改造的罪犯;
最后则是尚未达到法律上的刑满释放条件,但却已经开始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可以看出,社区矫正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的适用可能性。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九条
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我国法律规定,对于部分犯罪人员,在他们服刑期间可以被批准申请假释,但是对于被判处死刑(包括死缓,视情况而定)的罪犯来说,并没有此类权利。如果这些死缓监狱中的罪犯,在相应的刑罚执行过程中,经过减刑处理后获得无期徒刑或者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并且满足相关条件,是可以向法院申请假释的。然而,对于那些累犯以及涉及严重暴力犯罪行为(例如谋杀、强奸等)的重刑犯,他们将永远无法获得假释的机会。
-
死刑缓期执行后是否有被假释的可能
466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致死罪刑缓期执行是否有假释?
360人看过
-
死缓期间可以假释吗?假释需要多长时间?
77人看过
-
死缓可以假释吗,需要什么条件
500人看过
-
死缓的假释考验期
334人看过
-
什么是假释,怎样才可以假释,假释期间要注意什么
346人看过
-
缓刑什么意思,解释缓刑执行的条件,缓刑应当注意什么贵州在线咨询 2022-04-19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根据《刑法》规定,执行缓刑期间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
-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死缓,缓期二年执行是什么意思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9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指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指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
-
-
什么是缓刑死刑缓期执行多久以后就要执行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08所谓死刑缓期执行,是我国刑法所独有的一种刑罚制度。它适用于那些应当判处死刑,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罪犯。死刑缓期执行期限固定为两年。实行这个制度,是为了体现不废除死刑,但杀人要少的政策。关于什么是死刑缓期执行,它没有放松对罪大恶极的罪犯的惩办,同时又给某些罪犯以悔罪自新、重新作人、争取减刑的最后机会。这种制度,对于分化瓦解敌人,惩罚和改造罪犯是有利的,而且可以为国家保存一批可以利用的劳动力。
-
保释后还需要注意什么北京在线咨询 2023-03-29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法院开庭审理: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