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的善意恶意如何区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8 10:35:47 456 人看过

一、占有的善意恶意如何区分

1、主观不同:善意的无权占有,指占有人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自己没有占有的权利,相反,无权占有人(根据起掌握的信息)虔诚地相信自己享有占有的权利。恶意的无权占有,指占有人明知无占有的权利,或者虽非明知但仍有所怀疑所形成的占有。

2、费用不同:权利人请求返还占有物时,善意占有人有权请求权利人补偿其所支付的保管、维修等必要费用;恶意占有人无此权利。

3、赔偿责任不同:无权占有人使用占有物导致磨损、折旧、损坏的,恶意占有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善意自主占有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善意他主占有人超越假想占有权限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二、为什么要区别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1、如果占有人在购买由他人无权处分的财产时主观上是善意的,其占有该财产也是善意的,便可以依善意取得制度取得对该财产的所有权。但恶意占有人则不能依善意取得制度取得对财产的所有权。

2、如果占有人基于将财产据为己有的意思,善意、和平、公然、持续不间断地占有某项财产,经过法定的占有时效期间,则可依占有时效制度而取得对其占有财产的所有权。

3、在不当得利的返还上,善意占有人一般只返还现在的利益,对于已经灭失的利益不负返还责任。而恶意占有人在此情况下应负赔偿的责任。

4、在返还原物时,善意占有人可请求所有人返还其为保管、保存占有物所支付的费用,并对已经在占有物上所获得的孳息不负返还义务。而恶意占有人在返还原物时,无权请求所有人返还其支付的费用,并有义务返还其所获得的孳息。

三、什么是恶意占有

恶意占有,是无权占有的再分类。恶意占有是指占有人明知无占有的权利或者对有无占有的权利有所怀疑而仍然进行的占有。占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占有财产是非法的,但为了某种私利仍然占有他人财产。善意占有:是指占有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对财产的占有是非法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0日 23: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占有相关文章
  • 使用假币罪应区分恶意与善意
    使用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变造的货币而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通常情况下,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上来看,应有恶意与善意之分。行为人在取得假币之前就知道是伪造或变造的货币,但依然取得并使用的,称之为恶意取得假币后使用的行为;行为人在收受后方知是伪造或变造的货币,但依然予以使用的,称之为善意取得假币后知情使用的行为。对于这两种不同情形,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刑法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从考虑使用假币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差异出发,设置了不同的处罚标准,规定了不同的刑事责任。就恶意取得假币后使用的行为,法国刑法规定的法定最高刑为10年监禁,并科100万法郎罚金,但是如果系组织团伙实施的,则可处30年徒刑,并科300万法郎罚金;日本刑法规定处无期或3年以上惩役;我国台湾地区刑法规定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并科5000元以下罚金。而就善意取得假币后知情使用的行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刑法规定的刑罚基本上为罚金,罚
    2023-06-11
    196人看过
  • 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的区别
    是否认定为恶意透支是是否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触犯刑法的关键,有关专家表示“区分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的根本标准就是看行为人主观意志内容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至于客观上是否超过限额、期限透支,透支后经银行催收是否归还等只是认定行为人主观意志内容的征表,只是便于外在、直观地认定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而不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恶意透支行为会受刑事处罚吗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拒不归还的,构成犯罪性的恶意透支。《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信用卡“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1、在司法解释中对“恶意透支”增加了两个限制条件:一是发卡银行的两次催收;二是超过三个月没有归还。这里面就排除了因为没有收到银行的催款通知或者其他的催款文书而没有按时归还的行为持卡人没有接到有关通知或者文书过了一定的期限没有归还的不属于
    2023-06-24
    389人看过
  • 拾得遗失物分不分恶意善意
    (一)什么是善意据有善意据有必需是买了一个无处分权人出卖的物,或者支付对价取得了一个无处分权人转移的债权。必需支付对价。(二)什么是恶意据有?据有分为有权据有和无权据有。恶意据有是无权据有的再分类,指据有人明知无据有的权利或者对有无据有的权利有所怀疑而仍旧入行的据有。(三)拾得遗失物分不分恶意善意?恶意据有与善意据有的意义在于明确详细据有的不同效力和非法据有人的不同责任。现代各国的法律通常划定:对于恶意据有人不合用动产即时取得轨制;无论恶意据有人是有偿取得仍是无偿取得他人财产,原物所有人均可诉请其返还原物,在恶意据有人对不法据有的财产造成毁损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拾得遗失物的行为是恶意据有,只是此种恶意据有暂时不发生效力,被立法者冻住的一种状态。当恶意据有人有他主据有的心态及时返还,便构成无因治理;而假如恶意据有人有自主据有的心态不予及时返还,便会产生恶意据有的法律效果。(四)拾得遗失物的
    2023-06-15
    95人看过
  • 善意占有的情形
    善意占有
    善意取得制度是近现代民法的产物。指动产由无权处分的占有人转让给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占有时,第三人一般可依法取得动产的所有权或他物权,原动产所有人不得请求第三人返还,而只能要求转让人赔偿损失。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有:(1)受让人须通过交易从转让人处取得财产,非交易行为需可取得所有权,但非适用善意取得制度;(2)转让人须为无处分权人;(3)转让处分的标的物须为动产;(4)受让人在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占有。受让人在接受财产时不知,也不可能知道转让人无处分权时才为“善意”,否则为恶意,就不能适用善意取得;(5)善意受让人取得占有的动产须是依所有人的意思合法脱离所有人占有的财产。关于善意取得的效力,善意取得一旦成立,善意受让人即时取得财产所有权,成为财产的合法所有人,而原权利人的所有权并请求权一并丧失。原权利人有请求非法转让人返还不当得利或赔偿损失的权利。《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善意取得】无处分
    2023-08-11
    87人看过
  • 善意取得的善意如何认定
    一、善意取得的善意如何认定关于善意取得的善意认定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首先,从主体角度来看,转让方必须是非有权处分者,而接受方应具备完整的民事行为能力;其次,从客体角度来说,无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都可成为善意取得的标的物,其中,动产以实际占有为准,即以交付的方式进行公示,而不动产的公示方式则表现为登记制度;再次,若动产尚未实际交付,或者不动产的所有权尚未完成登记手续,那么除了所有人以外的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士所从事的处分行为便构成了无权处分,而善意取得制度正是建立于转让人无权处分这一基础之上的。此外,善意原则要求接受方必须是善意的,也就是说,他们对相关事项并非有意进行隐瞒,或者根本就不应存有知情的可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
    2024-04-03
    108人看过
  • 侵占是恶意占有吗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非法占有就是不是通过合法取得的所有权,如抢劫、盗窃、敲诈、诈骗等。法律上没有恶意占有这个概念。构成特征1、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本罪的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和埋藏物。2、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他人的交由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对象特征《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侵占罪,其犯罪对象仅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侵占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侵占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行为特征,即合法持有+非法侵吞:行为人将他人业已合法持有的财物非法转归为己有,并且拒不交出、拒不交还的。行为特
    2023-06-03
    359人看过
  • 商标抢注如何区分恶意抢注?
    恶意抢注”指的是:以获利等为目的、用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中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域名或商号等权利的行为。“恶意抢注”多发生在以“申请在先”为授权原则、能带来一定经济利益或精神利益的权利领域,故多发生于商标、域名及商号。关于“恶意抢注商标”,《商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因此,“恶意抢注”就是申请人利用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方式,将他人已经使用但尚未注册的商标以自己的名义向商标局申请注册的行为。1、申请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这是主观要件“恶意抢注”申请人是把他人已经使用的商标作为自己的商标提出申请,这种行为的本身,就已经侵占了他人的劳动成果,如果注册成功,无异于用合法的方式偷窃。更为严重的是一旦注册成功,“恶意抢注”申请人成为合法所有人之后,即会利用其注册商标的占用权,禁止他人使用原本属于自己的商标或利用其处分权对被
    2023-03-02
    414人看过
  • 民法上的善意与恶意新诠
    一、民法上善意与恶意含义的界定及解释对民法上善意与恶意含义的界定,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善意还是恶意取决于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法律依据是否知悉[1],这应当是一种广义的善意;一种观点将善意(有学者用诚信称之)在内部又作了划分(主观诚信与客观诚信)[2],徐国栋教授的主观诚信应当被看作是一种狭义的善意。笔者认为,民法上的善意与恶意的含义应该界定在信息对称或不对称(知或不知)的范围内,即一种狭义的善意。其实这也是民法上善意与恶意的最初含义和规范目标。如罗马法上的时效取得中的善意占有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等,都是在这种意义上使用的。这里会立刻产生一个问题,即徐国栋教授所指的客观诚信(包含于广义善意范围内)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将其排除在善意与恶意概念与制度之外,对其如何加以规范?笔者认为,这种意义上的善意(诚信)可以通过民法的帝王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加以规制。也许有人会指出,诚实信用原则本身就包含了笔
    2022-04-10
    135人看过
  • 恶意占有他人财产如何判刑
    一、侵占他人财产怎么判罚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二、恶意侵害夫妻共有财产的要怎么制裁为了避免夫妻一方的财产权受到损害,惩戒不当得利的一方,“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日起计算。《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对制裁措施作了具体的规定:“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
    2023-04-03
    246人看过
  • 恶意透支信用卡和善意透支信用卡怎么区分
    我国刑法学界通说认为,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志内容不同,即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银行资金的意图,没有这一意图的即为善意透支,否则即为恶意透支。换言之,善意透支是先用后还,没有占有透支款的意思;恶意透支是明知不能偿还或不愿偿还而故意透支,具有非法占有透支款的目的。更具体地讲:区分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的根本标准就是看行为人主观意志内容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至于客观上是否超过限额、期限透支,透支后经银行催收是否归还等只是认定行为人主观意志内容的征表,只是便于外在、直观地认定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而不具有决定性意义。一、透支信用卡的立案标准是什么信用卡诈骗案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应予立案追诉: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2023-03-23
    201人看过
  • 怎样区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
    一、怎样区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行为人具有不同的主观故意。二者在客观表现上虽然都是造成了透支,但前者的行为人是为了先用后还,届时将归还透支款和利息;而后者是为了将透支款占为己有,根本不想偿还或者没有能力偿还,因此在行为上必然表现出千方百计地逃避有关部门的催款,甚至采取潜逃的方法躲避债务。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信用卡进行透支的情况经常发生,但行为人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必须对其行为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具体结合到前述情况,如果采取提供假证明、假身份证的欺骗方法办理信用卡,然后进行大量透支的,其行为本身就足以证明是进行恶意透支;如果是合法地办理信用卡,并使用自己的信用卡进行大量透支的,就从其透支前后的具体表现来进行分析,比如透支后潜逃的,或者经银行多次催款仍拒不偿还的,或者大大超过自己的实际支付能力进行透支,实际上不可能偿还的,都
    2024-02-01
    448人看过
  • 如何区分是否存在恶意举报
    对于是否存在恶意举报的区别,主要看举报的事情是否有事实依据的,如果是通过捏造事实、虚构事实等方式举报的,就是属于恶意的举报。相关法律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2023-06-13
    182人看过
  • 合同中是如何区分恶意串通构成合同恶意串通
    恶意串通,是指为牟取私利,相互勾结、恶意通谋,共同作出虚假意思表示的行为。合同无效中的恶意串通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主观恶意:指双方主观上存在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恶意”。第二,串通行为:指上述的恶意以行为人与相对人串通的方式作出,表现为行为人之间为实现非法目的,从而相互通谋损害第三方利益。恶意串通在主观上的要件包含了意思表示不一致与加害第三人意图,客观上则需达到串通行为构成了对第三人的侵害。在认定上则须结合行为构成上的“过错、违法性”等诸多要素去综合评价。一、恶意串通的司法解释恶意串通使之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为牟取不法利益合谋实施的违法行为。恶意串通的合同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当事人双方是出于故意;2、恶意串通的合同是为牟取非法利益。当事人订立恶意串通的合同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可以又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之间串通,压低标价。在买卖
    2023-03-21
    363人看过
  • 恶意欠薪的“恶意”如何确定?
    只有恶意逃避劳动报酬支付的行为才可能构成欠薪罪。但何为“恶意逃避”呢?结合《刑法修正案》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恶意逃避行为包括: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的;逃跑、藏匿的;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的材料的;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用人单位具有支付薪资能力而故意不支付或拖延支付,也属“恶意欠薪”。由于欠薪罪要求“欠薪数额较大”,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3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或者拒不支付10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3万元至10万元以上的”构成“数额较大”。当然司法解释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法院备案。比如目前浙江省即规定“欠1名劳动者3
    2023-06-18
    327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占有
    词条

    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占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根据租赁合同在租期内占有对方交付的租赁物。 占有人也可能是无权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借他人的物品,过期不还。占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无权占有的,为善意占有;明... 更多>

    #占有
    相关咨询
    • 如何区分善意透资和恶意透资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5-10
      1、一般来说,行为人连续透支造成巨大透支额或者对已透支额未按期归还又继续超限额透支且拒不偿还的均可认为属恶意透支; 2、如果行为人在限额内透支或虽超过限额透支但按期偿还的则属于善意透支。
    • 恶意侵占属于善意侵占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04
      恶意侵占的财产,买受人可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善意购买,可以对抗被侵占人的主张。原所有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被侵占人的损失由侵占人承担。
    • 恶意侵占的能够善意购买么
      天津在线咨询 2023-10-12
      恶意侵占的通常能够善意购买。购买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的,应认定为善意购买,可以对抗被侵占人主张,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被侵占人的损失由侵占人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 怎么区分恶意透资和善意透资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9-29
      1、一般来说,行为人连续透支造成巨大透支额或者对已透支额未按期归还又继续超限额透支且拒不偿还的均可认为属恶意透支; 2、如果行为人在限额内透支或虽超过限额透支但按期偿还的则属于善意透支。
    • 信用卡诈骗中如何区分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3-29
      分清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正确认定使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的信用卡诈骗罪。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行为人具有不同的主观故意。二者在客观表现上虽然都是造成了透支,但前者的行为人是为了先用后还,届时将归还透支款和利息;而后者是为了将透支款占为己有,根本不想偿还或者没有能力偿还,因此在行为上必然表现出千方百计地逃避有关部门的催款,甚至采取潜逃的方法躲避债务。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信用卡进行透支的情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