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犯罪的事由概述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2 11:02:48 493 人看过

一、排除犯罪的事由的概念

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并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例如,正当防卫行为,客观上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损害,其行为表面上符合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实际上也不符合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不仅不成立犯罪,而且是法律所鼓励的行为。

从客观上看,排除犯罪的事由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没有社会危害性。说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是就一般意义而言,而不是犯罪的危害结果,相反是刑法允许造成的结果;说行为表面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是从纯客观角度比较而言,而不是确实符合犯罪的客观要件,相反是刑法允许实施的行为。

从主观上看,排除犯罪的事由,在日常生活意义上是行为人故意实施的,但行为人根本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故意与过失。相反,在许多情况下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权利免受侵害或者威胁。所以,行为人主观上根本没有罪过,不能认为正当防卫等行为具有刑法意义上的故意与过失。

二、排除犯罪的事由的分类

对于排除犯罪的事由,可以从理论上进行不同的分类,如以刑法有无明文规定为标准,分为法定的排除犯罪的事由与非法定(超法规)的排除犯罪的事由。刑法明文规定了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两种排除犯罪的事由,但从刑法的相关规定来看,事实上还存在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如法令行为、正当业务行为、经被害人承诺的行为、自救行为、自损行为、义务冲突,等等。研究排除犯罪的事由的具体种类,不仅要说明这些行为本身在具备一定条件下不成立犯罪,还要特别注意研究排除犯罪的事由与犯罪行为的区别。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4日 19: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犯罪动机概述
    犯罪动机
    马克思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凡是不以行为人本身而以当事人的思想方式作为主要标准的法律,无非是对非法行为的公开许可。对于法律而言,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①]这句话科学地阐明了行为是行为人手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然而任何行为均不是凭空产生的。行为是出于人的动机下,才得以发生。如同,我们一日三餐基于我们有饥饿的心理需要而对于食物有着强烈的获得动机。睡觉的欲望则是基于身心的疲乏这一需要的出发点而使自己采取一定的方式来达到休息的目的。拿到我们法律上来讲。这样的例子就更是不胜枚举了,故意犯罪(无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其行为都是先受某种动机的驱使。当然在初始阶段大部分尚不是出于要犯罪的动机。而对于过失犯罪,也无论是疏忽大意的情况下,还是在过于自信的情况下,它都是有一定动机的。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犯罪现象的日趋严重,犯罪种类,手段的增多和
    2023-06-11
    258人看过
  • 经济犯罪概述
    经济犯罪
    经济犯罪是指在商品经济的运行领域中,为牟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法规,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经济犯罪活动与杀人、抢劫、盗窃等其他形式的犯罪有着显著的差别。它最终的目标是获得资金,一次得手非法获利数额大大超过其他形式的犯罪。经济犯罪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学者希尔提出的。1872年希尔在英国伦敦进行的预防与抗制犯罪的国际会议上,以犯罪的资本家为题作了演讲,在演讲中首次使用了经济犯罪一词。我国学者对经济犯罪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主要观点有:(1)经济领域说。认为经济犯罪就是发生在经济领域里的犯罪。这种观点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有关。(2)经济法规说。认为经济犯罪就是指一切违反我国刑事法规、经济法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危害我国经济制度及公共财产关系,情节严重,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3)主体行为方式说。认为经济犯罪是指行为人
    2023-06-11
    404人看过
  • 行测常识判断排除犯罪的事由知识点
    一、排除犯罪的事由的概念: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并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从客观上看,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没有社会危害性;从主观上看,是行为人在日常生活上的故意实施的,蛤行为人根本不具有刑法意交上的故意与过失。二、排除犯罪的事由的种类:法定的、非法定的。法定的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其它的有:法令行为、正当业务行为、经被害人承诺的行为、自救行为、自损行为、义务冲突等。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的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本质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客观特征是: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不法侵害时采取对不法侵害造成损害的方法。主观特
    2023-04-12
    329人看过
  • 责任排除事由
    消费者
    责任排除事由是指生产者的缺陷产品虽然给受害者造成了损害,但法律明文规定不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这些情形一般包括:(一)生产者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包括批发、零售、租赁以及提供货物履行任何法定或约定义务,或者提供货物作为奖品、捐赠甚至换取任何非金钱的代价(包括商品奖券)等,总之是指在任何时候均未将该产品提供给其他人。世界各国产品责任立法都规定了这一生产者抗辩事由。我国的产品质量法第29条第1款也作出了同样规定。据此规定,即使缺陷产品给他人造成了损害,生产者也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二)产品投放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即引起损害的缺陷在产品离开生产者之后才形成的。此种情形,除日本的《制造物责任法》外,欧共体成员国和美国绝大多数国家的产品责任法均有规定。这意味着生产者只对其控制下(如设计、制造、储运等)形成的缺陷负责。如果生产者能够证明造成损害的缺陷在其制控产品时并不存在,或者证明缺陷是以后形
    2023-06-07
    191人看过
  • 对于犯罪嫌疑人供述要排除的情形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犯罪嫌疑人供述要排除的情形包括使犯罪嫌疑人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而违背意愿作出的供述、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收集的供述等。《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六十七条对采用下列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一)采用殴打、违法使用戒具等暴力方法或者变相肉刑的恶劣手段,使犯罪嫌疑人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而违背意愿作出的供述;(二)采用以暴力或者严重损害本人及其近亲属合法权益等进行威胁的方法,使犯罪嫌疑人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而违背意愿作出的供述;(三)采用非法拘禁等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收集的供述。严禁以非法手段收集证据1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调查、收集证据,严禁刑讯逼供或者采取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程序合法是法治的基本要求。关于调查取证的程序,治安管理处罚法已有明确规定。在调查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办案人员不得违背这些程序规定。以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等方式获取来
    2023-06-11
    438人看过
  •  网络犯罪罪行的分类概述
    该段内容讲述了计算机犯罪的相关法律条款。根据刑法第286条第三款规定,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计算机程序罪均有可能被定罪处罚。若情节严重,则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1.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罪:2.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3.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计算机程序:根据我国刑法第286条第三款的规定,若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其后果将受到罚款等行政处罚,若情节严重,则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 制 作 、 传 播 计 算 机 病 毒 等 破 坏 性 计 算 机 程 序 的 相 关 标 题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计算机程序不仅是违法行为,而且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计算机程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
    2023-09-03
    377人看过
  • 商业犯罪类型的概述
    商业诈骗罪的类型有:1、预付款欺诈,罪犯会引诱潜在投资者提前支付看似盈利的业务预付款。犯罪的形式有很多,包括金融贷款欺诈、西非欺诈和彩票欺诈;2、破产欺诈,罪犯通过相关信用卡设备或贷款欠大量债务,然后宣布破产以逃避偿还债务;3、保险欺诈,犯罪者欺骗保险公司非法获得保险金或者领取不属于他们的保险金。此外,保险公司或其员工也会欺骗客户或其他保险机构谋取利益;4、房地产诈骗,房地产诈骗是指通过诈骗手段骗取房地产或其楼款;5、证券欺诈,这种欺诈包括各种不同的违法行为,如从客户账户窃取股票,或精心策划的股价和交易量来控制股价。违约金有什么类型(一)法定违约金。从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来看,法定违约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法律、法规具体规定违约金的数额。(2)由法律、法规直接规定违约金的固定比率。(二)约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主要有两种情况:(1)法律、法规对违约金未作具体规定,完全允许当事人约定的违
    2023-07-18
    76人看过
  • 企业职务犯罪的概述
    企业职员的职务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犯罪行为。包括侵占公司、企业资产,挪用公司、企业资金等职务犯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类型有什么1、渎职型国企职务犯罪,所涉及的罪名有: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等。2、贪利型国企职务犯罪,所涉及的罪名有: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等。3、单位福利型国企职务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
    2023-07-05
    287人看过
  • 犯罪前科的解释和概述
    犯罪前科是指曾经犯罪,受过刑罚处罚的情况。犯罪前科对个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升学、入伍、就业三个方面。有犯罪前科的人是不能入伍的,也不能报考公务员,同样也不能参加司法考试。在企业中应聘的时候,负有如实报告犯罪记录的义务,还可能会影响被录用的几率。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有犯罪前科能办驾驶证吗是可以办理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一)有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精神病、痴呆以及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等妨碍安全驾驶疾病的;(二)三年内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或者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未满三年,或者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的;(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四)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五)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
    2023-07-03
    440人看过
  • 共同犯罪的分类和刑事责任概述
    共同犯罪分类和刑事责任主要有三种情况:1、没有特定身份的人不能单独构成身份,犯特殊主体犯罪,但可以构成身份犯的共犯;2、没有特定身份的人与有特定身份的人共同犯罪的,不适用有特定身份的人的从重处罚;3、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利用职务实施共同犯罪的,应当作为主犯确定案件的性质。共同犯罪的分类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的不同,《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1)首犯。首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2)主犯。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骨干犯罪分子。(3)从犯。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4)胁从犯。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5)教唆犯。教唆犯是指故意用语言或授意、怂恿、劝告、收买或诱骗等一切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教唆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
    2023-07-04
    196人看过
  • 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自损行为是什么意思
    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自损行为主要是行为人自己损害自己权益的行为。自损行为一般不具有违法性,但是必须以不损害法律保护的其他利益为条件。如果行为人为逃避履行法定义务或者为获取某种非法利益而实施自损行为的,不阻却违法。侵权行为的免责事由(一)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二)受害人的过错受害人的过错,是指受害人对侵权行为的发生或者侵权损害后果扩大存在过错。(三)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不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四)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不得已采取的致他人较小损害的行为。(五)受害人的同意受害人的同意,是指受害人在侵权行为或者损害后果发生之前自愿作出的自己承担某种损害后果的明确的意思表示。《刑法
    2023-08-14
    187人看过
  • 胁从犯的概述
    胁从犯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是我国刑法的独特体例。它有两个特征:一是在主观上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实施的行为是共同犯罪行为,但从其内心而言,行为人本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参与共同犯罪,只是由于受到他人的暴力威胁才参加了共同犯罪。二是在客观上行为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的实施,但是其犯罪行为显得比较消极,缺乏积极主动精神。胁从犯仅包括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不包括被诱骗而参加犯罪的情形。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自由,仅是不完全自愿地、而尚有选择的自由,否则,如果行为人的身体完全受到外在的暴力强制,完全丧失了选择行动的自由,可以认为为不可抗力或者紧急避险而不负刑事责任。对被胁迫者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即开始被胁迫、不情愿地参与犯罪行为,但后来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好处,而非常积极地、自愿地继续参与犯罪者,不能仍然认为还属于胁从犯,综合全案,可能就是从犯甚至主犯了。
    2023-06-11
    410人看过
  •  贿赂罪犯罪特征概述
    贿赂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管理活动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本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提供财物或其他利益,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实施沟通、撮合,促使行贿与受贿得以实现的行为。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贿赂罪对国家和社会都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应受到严厉的打击和惩罚。贿赂罪的犯罪构成包括以下几点: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管理活动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2.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提供财物或其他利益,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3.贿赂罪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以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4.贿赂行为会导致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损害公共利益,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5.贿赂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国家和社会都造成极大的危害。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实施沟通、撮合,促使行贿与
    2023-08-27
    419人看过
  • 假币罪犯罪构成概述
    构成这种犯罪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行为人在主观上出于故意。货币不是商品,不能出售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在现实生活中更不可能存在用低于货币面值出售某一货币的情况。只有伪造的货币,才能有以低于货币面值出售或者购买的可能,因此,无论是出售者还是购买者,其主观上想牟取非法利益,发不义之财的目的不言自明。至于运输伪造的货币罪,行为人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在主观上也有故意。如果托运人并未向承运人如实告知所运货物的真实情况,因受蒙骗等原因不知道所运输的是伪造的货币的,不构成犯罪。2.行为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出售、购买、运输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出售伪造的货币是指以盈利为目的,以各种方式或途径,以一定的价格卖出伪造的货币的行为。购买伪造的货币,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价格用货币买入伪造的货币的行为。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明明知道是伪造的货币,而使用汽车、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或者以其他方式将伪造
    2023-07-05
    218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概述
      海南在线咨询 2023-11-13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是过失犯罪。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我国刑法规定的排除犯罪的事由有哪些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2-14
      我国刑法规定的排除犯罪的事由: 1、意外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2、正当防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 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法令行为有几种情况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8-15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只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不过有法令行为的也可以算作排除犯罪事由:法令行为,是指基于成文法律、法令、法规的规定,作为行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所实施的行为。由于法令行为是法律本身所允许乃至鼓励的、形成法秩序的一部分的行为,因而是合法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 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重大自损的是什么行为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7-26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只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不过有自损行为也可以算作排除犯罪事由:自损行为,指自己损害自己权益的行为,如自杀、自伤、自己毁损自己所有的财物等,这些行为一般不成立犯罪。
    • 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义务冲突适用哪些法律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0-08
      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义务冲突是指行为人同时负有几种义务而不能兼顾时,如果因为履行较髙或同等义务,而被迫不履行其他义务的行为。主要包括作为义务与作为义务的冲突、作为义务与不作为义务的冲突、作为义务与自身利益的冲突三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