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刑3到7年可以取保候审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27 17:06:32 373 人看过

1、不可以,取保候审属于刑事诉讼期间对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如果已经被判刑三年以上的,一般是不适用取保候审的。

2、如果罪犯患有严重疾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可按规定办理监外执行或者保外就医。如果是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可能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符合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和律师就可以向办案机关申请取保候审了。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5日 19:4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法定量刑5到7年有可能判3年以下吗
    一般情况下,法定量刑5到7年是不可能判处三年以下刑罚的,犯罪分子具有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法定量刑5到7年在减刑的情况下是可能判3年以下的。量刑5年以上是不可以判缓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才可以缓刑。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是法定量刑吗再犯是酌定量刑情节,累犯是法定量刑情节。再犯是指再次犯罪,但再次犯罪是有可能构成累犯的,而累犯是法定从重、加重处罚的情形。量刑酌定情节主要包括: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手段、犯罪人的生活状况、犯罪原因、犯罪人的一贯表现、犯罪后的态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三条【减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
    2023-08-10
    373人看过
  • 取保候审还会判刑吗,什么时候可以办取保候审
    一、取保候审还会判刑吗1、犯罪嫌疑人在申请取保候审之后,是依然还是有可能会被人民法院判处相关刑罚的;是否申请取保候审与是否被判处刑罚没有必然联系。《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二、什么时候可以办取保候审1、侦查阶段:普通案件侦查是
    2024-03-18
    57人看过
  • 取保候审审批时间3天7天
    一、取保候审审批时间3天7天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并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二、取保候审时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
    2023-06-15
    314人看过
  • 酒驾判刑后还可以取保候审吗,酒驾判刑后多久可以取保候审
    酒驾判刑后是不可以取保候审的,但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可以监外执行的除外。酒驾判刑后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需要司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院的核实批准。一、酒驾判刑后还可以取保候审吗酒驾判刑后是不可以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过程中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而判刑以后就不再适用。但对于因酒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符合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的,可以申请暂予监外执行。二、酒驾判刑后多久可以申请取保候审酒驾判刑后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在收到取保候审申请后,司法机构应在7日内就酒驾者是否能取保候审做出答复。同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需再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长等批准,并出具《取保候审决定书》等证明,同时责令其保证人交纳保证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
    2023-06-05
    326人看过
  • 取保候审4年以上可否被判刑?
    判刑四年不可以取保候审,因为取保候审是对犯罪嫌疑人的一种强制措施,这是判刑刑事拘留或者逮捕以后采用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只有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才可以取保候。审判刑以后,可以申请监外执行。判刑4年能减刑多少判刑四年最高可以减刑二年,出现以下情形可以适当减刑:1、服刑期间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均可减刑。提请减刑程序:1、提请减刑、假释,由分监区召开全体警察会议,依法依规,结合罪犯服刑表现,集体评议,提出建议,报监区长办公会审核同意后,报送监狱刑罚执行部门审查;2、经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评审后,将拟提请减刑、假释的罪犯名单以及意见在监狱内公示7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如有警察或者罪犯对公示内容提出异议
    2023-07-12
    98人看过
  • 关于刑事拘留3天取保候审可以吗
    一、刑事拘留3天取保候审可以吗?刑事拘留3天取保候审是否可以要根据是否符合取保的条件而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依法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4、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5、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不能结案,采取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害性的;6、对持有有效护照或者其它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7、提请批准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8、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二、
    2023-02-09
    270人看过
  • 取保候审后判刑可可以性大吗
    取保候审后判刑与否要根据其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性质以及社会危害程度来判定。若是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以及如果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会作出无罪判决。若是在取保候审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确实犯罪的,且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会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定罪量刑。取保候审是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2024-04-23
    141人看过
  • 2022年半年以下判刑是否可取保候审?
    判刑半年不可以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判决后不适用取保候审(保释)了。如果有病能够申请保外就医,如果服刑过半了且表现良好能够假释。《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判5年可以取保候审吗可能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的人,是不能办理取保候审的。因为不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只有可能判处三年以下的人,才具备取保候审的条件。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七条公安机关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
    2023-07-03
    108人看过
  • 取保候审缓刑3年怎么算
    法律综合知识
    一、取保候审缓刑3年怎么算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对于已经被判处刑罚的被告,可以考虑给予缓期三年暂不执行的机会,但前提是满足相关条件。在此期间,如果被告能够遵守规定,并在三年后重新评估时符合执行刑罚的标准,那么将继续执行原判决;反之,若被告未能达到执行要求,则所判刑罚将不再执行。其次,需要注意的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即使其被判处了附加刑,例如罚金或剥夺政治权利等,这些附加刑也必须得到执行。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这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其执行方式主要表现为对那些触犯刑律,经过法定程序确认已经构成犯罪、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进行宣告定罪,然后暂时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
    2024-07-22
    52人看过
  • 取保候审后判刑吗,取保候审时间可顶刑期吗
    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违反法律规定的,将可能予以逮捕,至于是否需要判刑,由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确定。另外,取保候审的时间是不能抵刑期的。一、取保候审期间又犯罪怎么处理被取保候审人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被取保候审期间的义务,但在取保候审期间涉嫌重新犯罪被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执行机关应当暂扣其保证金,待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决定是否没收。对故意重新犯罪的,应当没收保证金;对过失重新犯罪或者不构成犯罪的,应当退还保证金。没收保证金系刑事司法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但当事人如不服复核决定,可以依法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二、可取保候审收监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不遵守取保候审法律规定的,可予以拘留、逮捕。另外取保候审并不中断对案件的侦察、起诉和审理,根据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之后做出判决,如果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未获缓刑的,需要收监服刑。三、取保候审保证
    2023-03-22
    338人看过
  • 3年以上能不能取保候审
    法律综合知识
    一、3年以上能不能取保候审对于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行较重,但在采取取保候审时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且没有逮捕必要时,应当采用取保候审。但是,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够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
    2024-01-07
    146人看过
  • 取保候审判缓一年可以出来吗
    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责令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一、判刑一年缓刑二年是什么意思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法,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
    2023-03-25
    52人看过
  • 取保候审后判刑,没判刑可以追责吗
    判刑后可以取保候审.1、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这与判不判刑是没有关系的;2、根据《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受案机关决定继续取保候审的,应当重新作出取保候审决定;3、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对于需要继续取保候审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取保候审的期限应当重新计算并告之犯罪嫌疑人。一、取保候审期限是多久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人民法院二审期间,犯罪嫌疑人羁押期已经超过一审法院所判处的有期徒刑的,也适用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
    2023-03-15
    188人看过
  • 一般判刑几年以上不可取保候审
    判刑三年以上不可取保候审。量刑可能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如果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一、怎么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一)刑事诉讼法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申请取保候审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对取保候审申请,有权决定的机关,应当在7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二)公安司法机关
    2023-02-20
    24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如果判刑2年到3年拘保候审能取保候审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0
      涉嫌盗窃罪,要根据涉案金额、有无自首立功、受害人谅解等情节,由法院综合全案确定刑期,盗窃2.4万元,属于数额较大的情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
    • 如果判刑2年到3年可不可以拘保候审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09
      涉嫌盗窃罪,要根据涉案金额、有无自首立功、受害人谅解等情节,由法院综合全案确定刑期,盗窃2.4万元,属于数额较大的情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
    • 取保候审3年以上可以办理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25
      符合条件的,可以取保候审。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取保候审不造成社会危险的;(三)患有严重疾病、无法照顾自己、怀孕或者哺乳婴儿的妇女,取保候审不造成社会危险;(四)羁押期满,案件尚未完成,需要取保候审的。
    • 取保候审7个月可以取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5-18
      1、不是七个月。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可以判刑吗?取保候审最长刑期是多少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5-09
      打人方取保候审,说明已经涉嫌故意伤害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取得受害人的谅解书,可以判缓刑。应判处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12个月,到期可以变更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