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都申请低保标准
成都中心城区居民低保标准由家庭月人均收入500元提高至550元;
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和龙泉驿区500元;
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和崇州市450元。
二、分类保障标准
城市低保按照重点倾斜一类、强化三类管理的原则推进分类保障:
1.一类保障对象
(1)“三无人员”在全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100元。
(2)二级以上(含二级)残疾人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其本人在享受全额保障的基础上再增加20%的补助。
(3)大病患者家庭,患者本人全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4)子女未成年或子女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单亲家庭,其子女享受全额保障。
2.二类保障对象
(1)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65周岁以上的老人,在差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基础上再增加20%的补助。
(2)重点优抚对象、劳动模范,其本人在差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基础上再增加20%的补助。
3.三类保障对象
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应积极为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提供就业岗位,鼓励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开展劳动自救。对无正当理由在一年内两次拒绝就业介绍的,取消其低保待遇。
三、成都低保申请条件/材料
1、办理条件
1).城市居民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办理材料
相关材料:
1.)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有效的家庭成员收入及赡养、抚(扶)养义务人收入证明;
3).已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的,应出具相应的原件和复印件。
-
成都彭州市怎么申请低保2023
353人看过
-
2023成都彭州市怎么申请低保
307人看过
-
成都市彭州市怎么申请低保2023
446人看过
-
成都市彭州市城市怎么申请低保
298人看过
-
成都市彭州市低保该怎么申请
110人看过
-
成都市彭州市该怎么申请低保
137人看过
低保是指家庭成员有重度残疾和疾病失去劳动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其住宅和收入明显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居民。 城市低保是在城市已建立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 更多>
-
成都低保申请材料,成都申领低保怎么办理?河南在线咨询 2021-12-071、书面申请承诺书;2、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含户主主页及个人信息页);3、共同生活家庭成员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由18岁以上家庭成员提供);4、共同生活家庭成员近期工资、经营、服务等收入证明;5、银行存款、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收入证明原件及复印件;6、社保窗口出具个人基本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查询结果(由法定劳动年龄内人员提供,在校学生除外)或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由退休年龄
-
成都低保申请山东在线咨询 2023-01-101.书面申请承诺书; 2.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含户主首页及个人信息页); 3.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由18周岁以上的家庭成员提供); 4.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近期工资、经营、服务等收入证明; 5.银行存款、证券、投资性保险等金融性收入凭证原件和复印件; 6.社保窗口出具个人基本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查询结果(由法定劳动年龄内人员提供,在校学生除外)或离退
-
成都办低保怎么申请山西在线咨询 2021-10-30办理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09:00-下午17:00;电话查询:咨询电话:028-12333,028-87955109;办理地点:各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地址:成都市成华区新鸿南一巷6号附34区政务中心:高新区028-962000成都市天府大道北段18号天府新区028-6838111成都市天府大道南段1632号锦江区028-86628169成都市锦江区天仙桥北路10号青羊区028-86
-
彭州市日租房怎么申请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101、网络渠道:找房网,58,赶集,当地论坛等网络寻找(优势是信息量大,成本低;劣势是虚假房源多,良莠不齐); 2、中介机构:当地品牌中介机构或直接委托一家全国连锁的正规品牌中介机构办理(优势是房源真实有效,随时看房,还免费;劣势是需要花钱); 3、个人人脉资源:自己去找,或者熟人介绍(优势是对房源绝对了解,劣势是砍价难)。
-
成都市低保申请条件是什么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18满足条件就可以 持有本市非农业户口、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县当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包括以下人员: 1.配偶; 2.未成年子女; 3.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4.户口所在地相同的未婚子女; 5.父母双亡且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未成年或者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孙子女或者外孙子女; 6.民政部门根据有关原则和程序认定的其他人员。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