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31 21:20:32 208 人看过

民事欺诈行为是指: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告知对方虚假的情况,使对方当事人陷于错误的认识,而订立了合同。欺诈行为的构成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一方表示不真实的事实,有使对方陷于错误的故意,即采用了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欺诈方法;二是对方对欺诈者所表述的事实信以为真,因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即使对方上当受骗;三是欺诈者的欺诈行为与受欺诈方作出不真实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

在实践中,这对两种行为的区分十分重要,因为一个已经触犯我国刑法构成犯罪,而另一个属于民事纠纷。

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客观上都表现为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欺骗的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产生错觉,信以为真,从而似乎“自愿”地交出财物。

二者之间也存在很多不同,但是应当明确,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同时,诈骗罪有数额的要求。

在实践当中,把握好这两个标准,就可以判断出是属于诈骗罪还是民事欺诈行为。此标准,同样适用于其他的诈骗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2日 04: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意思表示相关文章
  • 【法律常识】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既有联系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为: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或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合同的民事欺诈一般无需假冒身份,而是以合同条款或内容为主,如隐瞒有瑕疵的合同标的物,或对合同标的物质量作虚假的说明和介绍等;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是为了达到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的目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骗取受欺诈方的信任。3、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
    2023-12-09
    72人看过
  • 欺骗与欺诈的法律区别
    刑事责任年龄
    刑法中是没有欺骗罪的,欺骗是属于诈骗罪的行为表现之一,所以两者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欺骗或欺诈属于民法上的概念;诈骗是刑法上的概念,数额较大就构成犯罪。欺诈的结果可能导致民事纠纷,一般通过协商、调解或者诉讼渠道解决问题。一、欠钱不还转变为诈骗!单纯的欠钱不还的,不可能转化为诈骗罪。借款后无力偿还的,这是民事纠纷,即使其中有民事欺诈的成份,原则上也不构成诈骗罪。欠钱不还可以向法院起诉,对方不执行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是,欠钱不还若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方式,则定性为诈骗罪。二、情侣之间怎么定罪诈骗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
    2023-03-17
    76人看过
  • 该如何界定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
    1、民事欺诈是指在民事活动中,故意以不真实的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入错误的认识,而作出一定民事行为的意思表示,从而达到发生、变更或消灭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但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而诈骗犯罪行为不产生民事法律关系;3、行为人是否有实际履行能力是二者在客观方面的区别。《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4-04-22
    192人看过
  • 了解民事欺诈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标准是什么?
    只要民事欺诈的情形达到了以下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则可构成诈骗罪: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可构成诈骗罪。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构成欺诈行为类似,构成胁迫也必须具备4个要件(一)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胁迫的故意,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明知会造成被胁迫人发生恐惧而故意进行威胁;第二层是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被胁迫人作出某种意思表示。(二)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胁迫行为既可以以将来发生的损害,也可以以直接发生的损害相威胁。受胁迫危害的人既可以是被胁迫人的被代理人,也可以是被胁迫人的父母、配偶、儿女等亲属。受危害的客体是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或者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三)被胁迫人因胁迫而订立了合同。该要件要求胁迫行
    2023-07-06
    449人看过
  • 欺诈和诈骗有什么区别,欺诈的后果是什么
    一、欺诈和诈骗有什么区别1.欺诈是指故意制造假象或隐瞒真相,从而有可能使他人产生误解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构成不以受害人是否上当受骗为标准,其社会危害性在于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2.诈骗则通常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制造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其构成以是否造成受害者财产损失为标准。二、欺诈的后果是什么欺诈的法律后果多元,涉及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欺诈行为可能导致民事行为的撤销,要求行为人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此外,欺诈行为可能触犯不同法律部门的规定,导致行为人承担更为严重的责任。三、构成欺诈的要件构成欺诈的要件分为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两部分。1.客观要件包括欺诈行为人的行为必须具有可能性,即可能导致误解上当,形式上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2.主观要件则要求行为人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他人上当受骗,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无论是直接故意还
    2024-02-10
    146人看过
  • 民事欺诈还是诈骗罪?怎么区分
    民事欺诈还是诈骗罪怎么区分(1)在主观方面:民事欺诈行为人主观目的是通过瞒、哄、诱导的方法,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做出对其不利而对欺诈行为人有利的行为,通过“履行义务”的合法形式,谋取非法利益,其实质是“不法获利”,主观故意是间接的。而诈骗行为则不同,行为人主观上根本没有担负义务的动机,只企图虚构事实迷惑受害人上当受骗,交出财物,非法占有,其主观故意是直接的。(2)在内容方面:刑事诈骗行为人完全是虚构事实、无中生有,根本不具备履行义务的能力和条件。而欺诈行为人则是基于一定事实基础上的夸张、扩大,属部分内容不真实,且有一定承担义务的能力和条件,也就是说其所实施的行为中有合法的民事内容的部分。(3)在后果方面:刑事诈骗行为人为了非法占有,巧取豪夺,不择手段,诈骗的财物数额往往非常巨大,严重扰乱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秩序。二者虽然在客观表现上相似,但在构成要件上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别。《中华人民
    2023-12-12
    355人看过
  • 民事欺诈和合同诈骗罪的区别有哪些
    (一)主观目的不同这两种行为故意内容不同。民事欺诈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旨在使相对人产生错误认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为,然后通过双方履行该法律行为谋取一定的“非法利益”,其实质是牟利,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合同诈骗罪虽然客观上可引起他人一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但行为人并没有承担约定民事义务的诚意,而是只想使对方履行那个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单方义务”,直接非法占有对方财物。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合同诈骗罪是以直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故意内容,而民事欺诈则是通过双方履约来间接获取非法财产利益。(二)欺诈的具体表现不同1.在行为方式上,合同诈骗罪都是作为;而民事欺诈行为则不仅表现为作为,还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为不作为。2.从欺诈的程度看,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已达到了一定程度,需要由刑法来调整;而民事欺诈行为虽然在客观上也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
    2023-08-17
    55人看过
  • 欺诈行为的法律归属:民事欺诈与刑事欺诈的界限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属于诈骗,那么就是刑事:1、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交通事故属于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一般的交通事故属于民事案件,构成交通肇事罪才是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由交警出具事故认定书划分责任,事故各方按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对事故认定书不服的,可以在3日内申请复核一次。伤者治疗终结后可以做伤残鉴定,伤残等级以鉴定结果为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7-14
    424人看过
  • 哪些民事欺诈行为可构成诈骗罪
    其实民事欺诈行为跟诈骗罪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有民事欺诈行为就可以接受处罚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即二者都有欺骗行为并都给对方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1、欺骗行为的存在使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具备了最不易区分的特质,也是干扰我们认识事物本质的迷雾。常见的欺骗行为如虚构事实、夸大事实、隐瞒事实等。2、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都给对方造成一定损失。给对方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是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共有的特征,否则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2023-06-12
    149人看过
  •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认定:界限与区分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仅是诈骗罪的构成要素之一,更是区分诈骗罪与民事纠纷(欺诈)的根本界限。一般认为,所谓非法占有目的,是指以将公私财物非法转为自己或第三者不法所有为目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性相当强,不可能通过客观事实直接证明,如何准确加以判断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害后果进行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行为人自己的供述证明,而必须坚持在客观基础上的主观判断,即在查明客观事实的前提下,根据一定的经验法则或者逻辑规则,推定行为人的主观目的。结合金融诈骗类犯罪的相关司法解释,并充分考虑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类犯罪的共性,我们认为,应当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判断:(1)行为人事前有无归还能力,如行为人的资产负债情况等;(2)行为人事中有无积极归还或者消极不归还行为或者表现,如行为人编造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拖延归还被害人的财产等;(3)行为人事
    2023-07-07
    406人看过
  • 民事纠纷与刑事诈骗的区别是什么
    民事纠纷与刑事诈骗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处罚性。刑事诈骗对于社会的危险性较大,而民事纠纷一般对社会危害性和危害程度都比较小。一、民事纠纷与刑事诈骗的区别是什么民事纠纷与刑事诈骗的区别在于刑事诈骗行为人为了非法占有,巧取豪夺,不择手段,诈骗的财物数额往往非常巨大,严重扰乱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秩序。民事欺诈行为人主观目的是通过瞒、哄、诱导的方法,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做出对其不利而对欺诈行为人有利的行为,通过履行义务的合法形式,谋取非法利益,其实质是不法获利,主观故意是间接的。而诈骗行为则不同,行为人主观上根本没有担负义务的动机,只企图虚构事实迷惑受害人上当受骗,交出财物,非法占有,其主观故意是直接的。二、刑事诈骗的特征是什么诈骗罪具有以下特征:1.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
    2023-07-22
    455人看过
  •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和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及企业;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要是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公司的旗号,虚构公司或者假冒其他公司实施的。2、客观方面不同。本罪主要是通过制作虚假的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来欺诈他人,而发行股票和债券往往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诈骗罪发行股票、债券是非法的,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所谓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纯属伪造虚构的。3、两罪主观上都是故意的,但故意内容和犯罪目的是不同的,诈骗罪的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而非通过制作虚假的文件来发行股票和公司、企业债券募集资金。4、客体也是不同的,诈骗罪侵犯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本罪主要是侵犯了证券发行的管理秩序。民事欺诈和合同诈骗罪的区别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于认识错误,
    2023-08-05
    341人看过
  • 试析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之界定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一些不法之徒无视国家的法律,利用各种经济合同进行诈骗,表现出极大的欺骗性、贪婪性和危害性,使其成为近年来诈骗犯罪之中一种十分突出的犯罪形式,亦是现阶段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活动中的重点打击对象。97年刑法第224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罪,为惩治合同诈骗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中的民事欺诈行为,仍是应特别注意和非常棘手的问题。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具备法定的情形之一,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而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民事活动中故意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他人陷于错误,从而达到发生、变更和消灭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第一,都发生在经济交往活动中,都有明确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存在,且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都属于无效合同。第二,在客观上都采用欺骗方法,包括捏造事实,歪曲
    2023-06-14
    298人看过
  • 民事欺诈转为刑事诈骗
    刑事责任年龄
    只要民事欺诈的情形达到了以下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则可构成诈骗罪: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可构成诈骗罪。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一、诈骗40万一般判多久诈骗40万一般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诈骗40万属于诈骗罪中数额巨大的情形,行为人会被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所谓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
    2023-03-13
    170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为是司法自治的实践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义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的行为。 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主观要件,... 更多>

    #意思表示
    相关咨询
    • 什么是合同诈骗罪,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合同诈骗与诈骗罪的区别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7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 民事欺诈的构成是什么,民事欺诈行为与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是怎样的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19
      民事欺诈的构成: 欺诈人 欺诈人的欺诈故意 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具有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欺诈人的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指欺诈人语言、文字或活动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即使被欺诈人陷于错误、加深错误或保持错误而虚构事实、变更事实或隐瞒事实的行为。欺诈行为可体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方式。 被欺诈人 被欺诈人因欺诈而
    • 如何区分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区别在哪里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5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民事欺诈行为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情况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陷于错误认识,从而达到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两者都采用欺骗方法,主要区别在于:一是民事欺诈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旨在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交易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而诈骗罪实施欺骗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14
      一、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是什么,如何区分犯罪与诈骗罪特点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11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