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令是法院适用督促程序的一种方式。所谓督促程序,又称债务催偿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催促债务人在法定期限内向债权人清偿债务的一种程序。督促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中的一种非讼的特别程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债务纠纷案件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当事人之间并不存在争议,对于此类案件,债权人可不通过通常的诉讼程序,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以支付令的方式使债权人取得执行名义,以简便方式及时实现其债权。由于人民法院适用督促程序是直接用支付令的方式催促债务人及时偿还债务,因此并不须经过开庭审理便可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债务纠纷。
申请支付令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劳动者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与用人单位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但申请支付令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的标的必须是金钱和汇票、本票、支票以及股票、债券、国库券、可转让的存款单等有价证券。
2、请求给付的金钱或有价证券已到期且数额确定,并写明了请求所根据的事实和证据。
3、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不存在对待给付义务,即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
4、支付令必须能够送达债务人。
此外,如果债务人认为支付令有错误,可以在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之内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法院会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债权人可以另行起诉。
-
支付令可以列担保人吗,申请支付令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386人看过
-
支付令申请提交哪些材料,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244人看过
-
债权人申请支付令可以满足哪些条件?支付令的法律效力如何
422人看过
-
债权人满足哪些条件可以申请支付令及支付令有什么法律效力
435人看过
-
支付令执行结果是什么,支付令申请条件
259人看过
-
申请支付令失败后还能起诉吗,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415人看过
督促程序,是人民法院以支付令的形式催促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法定步骤、方法和制度,也是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讨回债务的最简便方法。督促程序不同于诉讼程序,是一种非讼程序,其设立目的是为了快速、及时、方便、有效地处理一些单一的、简单的债权债务... 更多>
-
支付令申请要满足哪些要求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24根据《》第二百一十四条“请求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案件必须是给付之诉。即要求债务人履行一定给付义务,确认之诉和变更之诉不适用督促程序,并且督促程序只适用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案件。除此以外,要求债务人给付特定物,返还建筑物等都不能申请适用督促程序。债权人与
-
申请支付令需要同时满足什么前提申请支付令需提交哪些材料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29申请支付令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汇票、本票、支票、股票、债券、国库券、可转让的存款单等有价证券; (2)请求给付的金钱或者有价证券已到期且数额确定,并写明了请求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3)没有对待给付义务; (4)在我国境内且未下落不明; (5)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 (6)收到申请书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7)债权人未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申请支付令需提交以下材料:
-
讨债时申请支付令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申请债权人支付债权的法律规定天津在线咨询 2022-01-191请求给付的必须是金钱或者汇票、本票、支票 以及股票、债券、国库券、可转让的银行存款单等有价证券。 2请求给付的金钱或有价证券,必须是已经到期的或者过期的,且数额必须是确定的。 3债务人负有给付义务,且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没有其他债务纠纷。 4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 5必须向债 务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6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并写明以下内容:双方的基本情况;请求给付的数量及所依据的事实、证据
-
申请支付令的条件,办理支付令的需要什么条件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29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它债务纠纷的;(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据此,如果在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它债务纠纷,以及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债权人可以申请支付令。债务人在接到支付令之日起15天内没有执行该支付令的但又对支付令没有提出异议的,债权人可以直接
-
离婚申请补偿吗,要申请需要满足那些条件喃?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26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成立,需具备下列构成要件: (1)相对方具有法定的严重过错行为,而请求方无过错,此为构成离婚损害赔偿的必要条件。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严重过错行为限于以下四项: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此为限制性的列举规定,实践中不能对法定的过错行为作任意的扩大化解释。 (2)请求方须为无过错,如双方均有过错,则根据过错相抵原则,任何一方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