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是指二人或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或以上共同过失造成同一危害结果时,不构成共同犯罪;二人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部分出于故意,部分出于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二人同时实施犯罪,但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
以下内容为改写:
1.二人或以上共同过失造成同一危害结果时,不构成共同犯罪;
2.二人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部分出于故意,部分出于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
3.二人同时实施犯罪,但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等。
共同犯罪认定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对于共同犯罪,我国《刑法》第二章第一节第一百七十条明确规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而按照各自的罪数从重或者从轻处罚。”共同犯罪人必须具备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同时,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故意,即共同犯罪人之间须有通谋。
共同犯罪人可以分为两类:故意共同犯罪和过失共同犯罪。故意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除对共同犯罪人按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直接处罚外,还应当依法对共同犯罪人按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这是我国《刑法》第二章第一节第一百七十一条的规定。所谓“分别处罚”,是指对共同犯罪人分别定罪量刑,即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另外,对于第三种人,即第三种人(非共同犯罪人)实行数罪并罚。所谓“数罪并罚”,是指对第三种人除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定罪处罚外,还应当依法对第三种人按其构成的犯罪单独处罚。这是我国《刑法》第二章第一节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
共同犯罪认定是司法实践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对于共同犯罪人,我国《刑法》第二章第一节第一百七十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而按照各自的罪数从重或者从轻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必须依法定罪量刑,维护司法公正。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或以上共同过失造成同一危害结果时,不构成共同犯罪;二人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部分出于故意,部分出于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二人同时实施犯罪,但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等。共同犯罪人必须具备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同时,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故意,即共同犯罪人之间须有通谋。共同犯罪人可以分为两类:故意共同犯罪和过失共同犯罪。故意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在共同犯罪案件中,除对共同犯罪人按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直接处罚外,还应当依法对共同犯罪人按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所谓“分别处罚”,是指对共同犯罪人分别定罪量刑,即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另外,对于第三种人,即第三种人(非共同犯罪人)实行数罪并罚。所谓“数罪并罚”,是指对第三种人除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定罪处罚外,还应当依法对第三种人按其构成的犯罪单独处罚。这是我国《刑法》第二章第一节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共同犯罪认定是司法实践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对于共同犯罪人,我国《刑法》第二章第一节第一百七十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而按照各自的罪数从重或者从轻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必须依法定罪量刑,维护司法公正。
《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
非农业用地的概念及其涵盖范围
385人看过
-
共同犯罪的分类及概念
162人看过
-
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共同要件是怎样的
216人看过
-
代位继承的概念及其范围是什么?
401人看过
-
经济适用房的概念及其特点
407人看过
-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规定及其适用范围
109人看过
-
债务的概念及范围江苏在线咨询 2022-06-14债务承担,是指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前提下,债权人、债务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转让债务的协议,将债务全部或部分移转给第三人承担的法律事实。债务承担,按照承担后原债务人是否免责为标准,可以分为免责的债务承担和并存的债务承担。
-
犯罪预备的概念(范围)海南在线咨询 2023-02-17犯罪预备,是指故意犯罪过程中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状态,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状态。 犯罪预备的成立条件如下: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 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
-
简述XX及力的概念及其适用原则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17刑法的溯及力:也称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它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定的行为是否具有追溯适用效力,如果具有适用效力,则是有溯及力;否则就是没有溯及力。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发生在刑法生效以前的行为,适用刑法应遵循以下规定:一、发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后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为,生效的刑法认为是犯罪而生效前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生效的刑法对
-
先予执行的概念和适用范围湖南在线咨询 2024-08-25(一)先予执行的概念 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终局判决之前,为解决权利人生活或生产经营的急需,依法裁定义务人预先履行义务的制度。 (二)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先予执行适用的案件范围是: 第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案件; 第二,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 第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所谓的情况紧急,主要是指下列情况:需要立即停
-
技术侦查的概念和适用范围澳门在线咨询 2021-12-23技术侦查措施,是指侦查机关为了侦破特定犯罪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审批,采取的一种特定技术手段。技术侦查行为即是运用技术侦查措施的侦查行为。通常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录像、进行邮件检查等秘密的专门技术手段。技术侦查措施适用的范围为以下案件:1、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2、重大的贪污、贿赂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