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3-18 11:20:05 239 人看过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或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或以上共同过失造成同一危害结果时,不构成共同犯罪;二人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部分出于故意,部分出于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二人同时实施犯罪,但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

以下内容为改写:

1.二人或以上共同过失造成同一危害结果时,不构成共同犯罪;

2.二人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部分出于故意,部分出于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

3.二人同时实施犯罪,但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等。

共同犯罪认定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对于共同犯罪,我国《刑法》第二章第一节第一百七十条明确规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而按照各自的罪数从重或者从轻处罚。”共同犯罪人必须具备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同时,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故意,即共同犯罪人之间须有通谋。

共同犯罪人可以分为两类:故意共同犯罪和过失共同犯罪。故意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除对共同犯罪人按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直接处罚外,还应当依法对共同犯罪人按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这是我国《刑法》第二章第一节第一百七十一条的规定。所谓“分别处罚”,是指对共同犯罪人分别定罪量刑,即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另外,对于第三种人,即第三种人(非共同犯罪人)实行数罪并罚。所谓“数罪并罚”,是指对第三种人除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定罪处罚外,还应当依法对第三种人按其构成的犯罪单独处罚。这是我国《刑法》第二章第一节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

共同犯罪认定是司法实践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对于共同犯罪人,我国《刑法》第二章第一节第一百七十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而按照各自的罪数从重或者从轻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必须依法定罪量刑,维护司法公正。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或以上共同过失造成同一危害结果时,不构成共同犯罪;二人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部分出于故意,部分出于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二人同时实施犯罪,但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等。共同犯罪人必须具备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同时,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故意,即共同犯罪人之间须有通谋。共同犯罪人可以分为两类:故意共同犯罪和过失共同犯罪。故意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在共同犯罪案件中,除对共同犯罪人按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直接处罚外,还应当依法对共同犯罪人按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所谓“分别处罚”,是指对共同犯罪人分别定罪量刑,即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另外,对于第三种人,即第三种人(非共同犯罪人)实行数罪并罚。所谓“数罪并罚”,是指对第三种人除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定罪处罚外,还应当依法对第三种人按其构成的犯罪单独处罚。这是我国《刑法》第二章第一节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共同犯罪认定是司法实践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对于共同犯罪人,我国《刑法》第二章第一节第一百七十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而按照各自的罪数从重或者从轻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必须依法定罪量刑,维护司法公正。

《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3日 15:3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犯罪中止的概念及其在刑法中的规范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彻底中止犯罪的意图,即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行为。犯罪中止的行为特征是什么(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是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
    2023-07-06
    205人看过
  • 工伤的概念和适用范围讲解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者工作的过程中受伤。根据法律规定,工伤的范围如下:第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伤;第二,从事收尾性或预备性工作受伤;第三,因履职受到暴力伤害;第四,患职业病;第五,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等等。但是,故意犯罪、自残、醉酒吸毒等行为不能认定为工伤。工伤事故的定义工伤事故又称劳动事故,有广义、狭义之分。在狭义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工伤保险的业务指南中指出工伤事故应该是指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所有用人单位的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其本质特征是由于工作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1、《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2023-06-30
    368人看过
  • 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及其适用
    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的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它是一种新型的责任制度,具有独特和鲜明的特点:可以是产生于缔约过程之中,也可以是合同成立并生效时。是对依诚实信用原则所负的先合同义务的违反;是造成他人信赖利益损失所负的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弥补性的民事责任。《民法典》第五百条【缔约过失责任】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范围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缔约过失责任主要适用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假借”就是根本没有与对方订立合同的目的,与对方进行谈判只是一个借口,目的是损害对方或者他人利益。“恶意
    2023-04-13
    78人看过
  • 金融凭证诈骗罪的概念及其法律适用
    金融凭证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处罚方式有: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拘役和罚金。金融凭证诈骗罪的刑事责任是什么金融凭证诈骗罪的刑事责任: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金融凭证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刑法》第194条,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2023-07-23
    414人看过
  • 单位犯罪自首的判定标准及其适用范围
    关于单位犯罪自首如何规定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刑法未对单位是否可以成为自首主体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既然单位如同自然人一样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和刑事责任主体,那么在刑法无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可以当然解释为包括单位。因此单位自首的,也适用“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规定。另外,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首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单位犯罪自首有什么后果?在单位犯罪中存在自首情节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情节较轻的,还可以免除处罚。单位也可以成立自首,单位与内部自然人可分别成立自首,其中单位自首的效力一般可以及于自然人,但自然人自首的效力一般不及于单位。我国《刑法》相关规定,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
    2023-06-30
    129人看过
  • 教唆犯罪:共同犯罪的概念及教唆犯的定位
    教唆犯是否为共同犯罪要视情况而定:1、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形成共犯关系。但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2、如果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有精神病的人,不构成共犯关系,即只对教唆人单独定罪量刑,不构成共同犯罪。依照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教唆罪的突出特点是故意唆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决定实施犯罪。因此,教唆犯在一般情况下属于共同犯罪的一种类型。《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十九条【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
    2023-08-17
    252人看过
  • 合同签订的形式及其适用范围
    签订合同有三种形式,具体如下:1、口头形式,日常生活中常采用口头形式,如集市现货交易、商店零售等;2、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和任何记录当事人要约、承诺和权利义务的文件都是合同书面形式的具体表现;3、推定形式,推定形式是指当事人未用语言或文字表达意思,只用行为向对方发出要约,对方接受要约,作出一定或指定行为作为承诺的,合同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合同签订中有什么欺骗的手段合同欺诈行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表面上是合法的,行为人通过订立、成立、履行合同行为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另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本质是非法的,行为人的行为破坏了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使相对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合同欺诈行为的二重性使合同欺诈行为成就的合同在法律上是一个矛盾体,从而使其成为利用合同从事违法活动的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合同欺诈是一个广
    2023-07-02
    230人看过
  • 合同效力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合同的效力可分为以下四类:1、有效合同,是指依照法律规定设立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2、无效合同,是指虽然合同已经成立,但由于其严重缺乏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赋予其法律效力;3、效力待定合同,是指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效要件,成立的合同是否生效尚未确定,必须补正才能生效,在一定期限内不补正的合同视为无效;4、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意思表示不真实或者因重大误解而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劳动合同效力的体现有哪些?根据网上相关资料整理可知,劳动合同的效力体现在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双方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2)任何一方不依约履行合同义务,对方当事人可请求劳动争议仲裁和提
    2023-07-02
    405人看过
  • 劳务分包的概念及范围
    劳务,企业,金工,承包,资质,制作业劳务分包是指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将自己所承接工程的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进行施工作业。建设部《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资质标准》中规定以下十三种类别属劳务作业范围:1、木工作业2、砌筑作业3、抹灰作业4、石制作业5、油漆作业6、钢筋作业7、混凝土作业8、脚手架搭设9、模板作业10、焊接作业11、水暖电安装作业12、钣金工程作业13、架线工程作业
    2023-06-09
    490人看过
  • 共同海损的概念及其成立要件
    (一)共同海损的概念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与共同海损相对应,并非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而作出的牺牲,而是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其他原因直接造成的船舶或货物的损失被称为单独海损。共同海损与单独海损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为了大家的利益有意作出的,而后者是海上事故直接造成的;前者应由大家来分摊,而后者应由受损者自行承担。(二)共同海损的成立要件1、必须有共同的、真实的危险。所谓共同的危险,是指这种危险对船舶和货物都构成威胁,仅仅危及船舶或货物单方的危险不会造成共同海损。如天气闷热而船上的冷冻设备损坏,可能导致货物****变质而船舶本身不受影响,就不是共同危险。所谓真实的危险,是指危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仅仅是主观臆测的危险不会造成共同海损。2、必须是有意地采取了合理的、有效的措施。3、损失
    2023-06-06
    368人看过
  • 工伤保险概念,工伤适用范围
    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的概念:1、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2、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一、办理工伤赔付所需材料工伤认定决定书,构成伤残的还要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工伤职工个人申请工伤理赔的,一般应当提交本人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工伤认定决定书》和各种拟报销凭证;构成伤残的,还需要提交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工伤认定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进行行政确认,是职工遭受事故伤害后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的前提条件。工伤职工申请工伤理赔必须具备《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者因工或非因工负伤以及患
    2023-03-09
    118人看过
  • 拐卖罪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2、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4、客观要件,客观表现为采用蒙骗、利诱或者其他方法,使妇女、儿童脱离自己的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拐卖妇女儿童罪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被害妇女、儿童的身体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身体自由权是指以身体的动静举止不受非法干预为内容的人格权;人格尊严权,是指与民事主体的尊严密切相关的以精神性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被害妇女、儿童被拐骗后,处于行为人控制之下,处于被欺骗、任其摆布的境地,失去决定自己去向的身体自由权,行为人将被害妇女、儿童当作商品出卖,损害其做人的尊严。至于本罪所引起的被害人家庭妻离子散,有时甚至家破人亡是本罪的危害后果,而非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对象为妇女、儿童。妇女指14周岁以上的女性。根据最新司法
    2023-07-04
    171人看过
  • 职务犯罪的概念及其背后的含义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开展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应当受到处罚。职务犯罪主要是指国家公务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侵犯公共利益的高层次、高智商犯罪,具有一定管理、控制公共财产、人事关系等实权。职务犯罪的危害特征是什么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渎职滥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及社会正常秩序的法律规范,应当处以刑罚的行为,其特征为:(一)发案点多面广,涉及各个领域。涉案范围在扩大、行业在增多,职务犯罪已涉及社会管理及相关行业各个领域,而其中腐败犯罪案件占90%以上。(二)发案数呈上升趋势,大案要案增多。(三)窝案、串案犯罪形态显著。职务犯罪往往发生于关联岗位、行业系统、上下级关联人员之间,他
    2023-07-12
    321人看过
  •  犯罪构成要件及其概念总述
    犯罪构成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具有决定意义的,并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诸事实特征。罪构成的要素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指一切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要件,因此,也称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犯罪构成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具有决定意义的,并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诸事实特征。即罪构成的要素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指一切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要件,因此,也称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犯罪构成共同要件:如何确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确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考虑多个要件,包括构成要件和构成要素。构成要件是指该行为必须满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而构成要素则是指该行为必须具备的特征。在确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需要考虑该行为是否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需要考虑是否危害了国家安全,是否破坏了社会秩序等;对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需要考
    2023-08-29
    354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债务的概念及范围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6-14
      债务承担,是指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前提下,债权人、债务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转让债务的协议,将债务全部或部分移转给第三人承担的法律事实。债务承担,按照承担后原债务人是否免责为标准,可以分为免责的债务承担和并存的债务承担。
    • 简述XX及力的概念及其适用原则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17
      刑法的溯及力:也称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它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定的行为是否具有追溯适用效力,如果具有适用效力,则是有溯及力;否则就是没有溯及力。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发生在刑法生效以前的行为,适用刑法应遵循以下规定:一、发生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以后至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以前的行为,生效的刑法认为是犯罪而生效前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生效的刑法对
    • 技术侦查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澳门在线咨询 2021-12-23
      技术侦查措施,是指侦查机关为了侦破特定犯罪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审批,采取的一种特定技术手段。技术侦查行为即是运用技术侦查措施的侦查行为。通常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录像、进行邮件检查等秘密的专门技术手段。技术侦查措施适用的范围为以下案件:1、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2、重大的贪污、贿赂犯
    • xx等适用是否与及其适用范围一致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9
      在中国境内都适用《刑法》。《刑法》第6条第1款是对属地管辖原则的规定,即“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不适用刑法典的部分条文的情况,即民族自治地区不能全部适用刑法典,而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了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时,行为符合该变通或者补充规定的,适用该变通或补充规定,而不适用刑法典条文。rr
    • 国家赔偿的免责范围及与其相关的具体概念?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07
      刑事赔偿的免责范围即国家赔偿的免责范围 《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伪供述,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判处刑罚的; (二)依照刑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三)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四)行使国家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的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