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般轻伤、重伤人身伤害鉴定的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是否合法;二是送交的鉴定材料是否齐全正确;三是鉴定方法是否科学准确;四是鉴定结论与在案证据是否一致;五是鉴定意见是否符合法定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鉴定意见审查内容方面的规定,可以作为人身伤害鉴定意见审查的参考。具体包括:《证据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了:
1、鉴定人是否存在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情形。
2、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是否具有合法的资质。
3、鉴定程序是否符合法律及有关规定。
4、检材的来源、取得、保管、送检是否符合法律及有关规定,与相关提取笔录、扣押物品清单等记载的内容是否相符,检材是否充足、可靠。
5、鉴定的程序、方法、分析过程是否符合本专业的检验鉴定规程和技术方法要求。
6、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是否完备,是否注明提起鉴定的事由、鉴定委托人、鉴定机构、鉴定要求、鉴定过程、检验方法、鉴定文书的日期等相关内容,是否由鉴定机构加盖鉴定专用章并由鉴定人签名盖章。
7、鉴定意见是否明确。
8、鉴定意见与案件待证事实有无关联。
9、鉴定意见与其他证据之间是否有矛盾,鉴定意见与检验笔录及相关照片是否有矛盾。
10、鉴定意见是否依法及时告知相关人员,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是否有异议。第二十四条进一步规定了:鉴定意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1、鉴定机构不具备法定的资格和条件,或者鉴定事项超出本鉴定机构项目范围或者鉴定能力的;2、鉴定人不具备法定的资格和条件、鉴定人不具有相关专业技术或者职称、鉴定人违反回避规定的;3、鉴定程序、方法有错误的;4、鉴定意见与证明对象没有关联的;5、鉴定对象与送检材料、样本不一致的;6、送检材料、样本来源不明或者确实被污染且不具备鉴定条件的;7、违反有关鉴定特定标准的;8、鉴定文书缺少签名、盖章的;9、其他违反有关规定的情形。对鉴定意见有疑问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通知鉴定人出庭作证或者由其出具相关说明,也可以依法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
鉴定意见如何有效审查?
484人看过
-
如何对鉴定意见书进行审查
179人看过
-
如何审查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
188人看过
-
医疗过错鉴定意见如何审查运用
381人看过
-
如何进行司法鉴定人身伤害认定?
400人看过
-
如何准确鉴定雇佣关系中的人身意外伤害
436人看过
人身损害伤残鉴定标准是根据伤残的严重程度来判定伤残的等级,分为一级到十级伤残。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并无统一的鉴定标准。不同的对象不同事由导致的伤残适用不同的伤残鉴定标准。 人身伤害鉴定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以致伤因素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伤... 更多>
-
怎样审查鉴定意见广西在线咨询 2023-09-28法律分析 审查鉴定意见的方式为:人民法院对鉴定人出具的鉴定书,应当审查是否具有下列内容:委托法院的名称;委托鉴定的内容、要求;鉴定材料;鉴定所依据的原理、方法;对鉴定过程的说明;鉴定意见;承诺书。
-
关于人身损害伤残鉴定意见书的效力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09只要是具有鉴定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依法作出的伤残鉴定结论,在陕西神木作出的,在全国都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人身损害伤残鉴定意见书,只是一种证据,在向侵害人主张民事赔偿中作为证据使用。《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
-
如何鉴定人身伤害程度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051、被评定人应携带加盖办案单位公章和办案人签字的伤残评定申请书; 2、携带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实,检查结果以及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ct、x片及诊断报告; 3、从治疗医院借阅有关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
-
如何鉴定人身伤害伤残等级?河北在线咨询 2023-11-08人身伤害伤残等级的鉴定流程: 1、被评定人应携带加盖办案单位公章和办案人签字的伤残评定申请书; 2、携带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实,检查结果以及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c t、x片及诊断报告; 3、从治疗医院借阅有关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 4、对被抚养人的劳动能力进行评定时,还应携带评定人的身份证及户籍证明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说明; 5、评定时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定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对治疗尚未终结,
-
如何做伤残鉴定,人身损害赔偿鉴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27一般人身损害赔偿,可以在向法院起诉的同时或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申请做伤残司法鉴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二十五条当事人申请鉴定,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符合本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除外。 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