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不允许裁员?
根据中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不得对本单位患有职业病的员工、怀孕期间的女员工、女员工进行裁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未进行离境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疑似职业病患者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工作能力
(3)在规定的医疗期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4)女员工怀孕,分娩、哺乳
<5)自法定退休年龄起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不满5年的
、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特征
<合同的特点,劳动合同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如下:
(1)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具体的。一方为工人,即具有劳动权利和劳动行为能力的中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即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具有使用劳动能力的权利和行为能力的用人单位。在劳动实现过程中,双方具有支配与支配、领导与服从的从属关系。(2)劳动合同的内容具有劳动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没有人只享有劳动权利而不履行劳动义务,没有人只履行劳动义务而不享有劳动权利。一方的劳动权利是另一方的劳动义务,反之亦然。(3)劳动合同的客体是单一的,即劳动行为。(4)劳动合同具有承诺、补偿和双重服务合同的特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合同条款达成协议的,劳动合同成立。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不得无偿使用劳动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5)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方的物质利益
劳动合同必须有社会保险条款。同时,劳动合同双方也可以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相关的福利条款,这些条款往往涉及第三方的物质利益待遇
上述知识就是对相关法律问题的解答。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裁员时,不能减少本单位患职业病的职工和怀孕、分娩、哺乳期的女职工。如果您需要法律帮助,欢迎您访问互联网上的法律咨询
-
仲裁员在什么情况下承担责任
54人看过
-
裁员什么情况下赔双倍
462人看过
-
裁员赔偿什么情况下2N
447人看过
-
公司裁人,在什么情况下,裁决不给赔偿
233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可以裁员,但这些人不能裁?
206人看过
-
劳动仲裁的裁决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撤销
76人看过
裁员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该词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对阶段性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与生产不饱和、富余员工较多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 更多>
-
在什么情况下公司裁员员工可以合法裁员?澳门在线咨询 2021-06-30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
-
仲裁员回避,什么情况下不适合裁决浙江在线咨询 2021-11-17仲裁员必须避免以下情况:(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代理人的近亲属;(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礼物。
-
在疫情中什么情况下可能引起公司经济性裁员北京在线咨询 2023-09-021、可以裁员。 2、符合法定情形需要进行经济性裁员的公司,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后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且解除合同时须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对感染传染病的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者在急需裁员时在哪些情况下才能经济裁员山东在线咨询 2022-04-23《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
-
通常情况下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做保证人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151、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 2、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保证人的,如无其他导致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其所签订的保证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