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讯逼供犯罪的特点
防止和遏制酷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酷刑不仅严重侵犯人权,诱发冤假错案,而且损害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按《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第1条规定:“酷刑是指为了向某人或第三人取得情报或供状,为了他或第三人所作或涉嫌的行为对他加以处罚,或为了恐吓威胁他或第三人,或为了基于任何一种歧视的任何理由,蓄意使某人在肉体上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的任何行为,而这种疼痛或痛苦是由公职人员或以官方身份行使职权的其他人所造成或在其唆使、同意或默许下造成的。”1
参照联合国对酷刑的规定和我国的司法实践,刑讯逼供可定义为:讯问人员借助国家权力对被讯问人使用肉刑或变相地使用肉刑,通过给被讯问人肉体或精神上制造痛苦的行为,来获得被讯问人口供的职务犯罪行为。刑讯逼供具有以下特点:
(一)主体特定性
刑讯逼供主要发生在侦查阶段,犯罪主体通常是享有侦查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这些机关的辅助人员。尽管在刑事诉讼其它阶段也可能发生刑讯逼供现象,但不占主流,这主要是由侦查阶段的任务和侦查权的特点决定的。
侦查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发现犯罪、制止犯罪、打击犯罪,这决定了侦查活动必须具有积极、主动、进攻的特性,才能很好地完成打击犯罪的任务。为了便于侦查部门顺利地完成打击犯罪的任务,法律赋予侦查部门广泛的权力,包括拘留、逮捕、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等权力。这些权力的行使都会涉及到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用之不慎极易侵犯人权。尽管我国刑事法律明文规定,刑事诉讼必须兼顾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任务。基于权力天生的扩张性,侦查权在行使过程中如果没有受到适当的规制,很难兼顾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任务。基于维护社会治安的现实压力和侦破命案的迫切需要,目前还缺少对侦查权进行有效制约的机制。“但是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2侦查权是直接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权力,更具有扩张性,如果不能对它有效制约,侦查中侵犯人权的现象就在所难免。在侦查中侵犯人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刑讯逼供,刑讯逼供的具体方式难以列举,总的目的是让犯罪嫌疑人肉体或精神产生痛苦,以此获得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与侦查部门相比,公诉机关的主要任务是监督侦查行为是否合法,审查移送起诉的案件是否达到提起公诉的标准。所以,在审查起诉阶段,尽管也有刑讯逼供现象发生,但与侦查阶段相比要少得多。
在审判阶段,为了保证司法公正,要求审判机关被动、中立、消极。审判机关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它相对超脱,在刑事诉讼中审判机关少有自己追求的利益,因而,很少听说审判机关有刑讯逼供的现象。
(二)目的明确性
刑讯逼供的思想基础是有罪推定,直接目的是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获取口供的目的又是为了印证侦查人员的判断准确。
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中处于中心地位,整个刑事诉讼都是围绕证明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展开的。侦查人员在初步接触案件后,会对谁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形成一个初步的判断或印象,初步的印象或判断是否正确有待于证据的检验。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认为:“称犯罪嫌疑人,指有犯罪之嫌疑,而未经起诉之人,亦即侦查中所想象之犯人。”3既然犯罪嫌疑人是侦查人员所想像的犯罪人,侦查人员就急需取得证据印证自己想像是否正确,而犯罪嫌疑人对自己是否有罪最为清楚。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主动承认犯罪,无疑有力地证明侦查人员对案件的判断正确。尽管物证等其它证据也能印证侦查人员想像是否正确,但收集物证的成本明显要高于收集口供的成本,物证通常又是间接证据,不如口供那样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所以,在能够印证侦查人员想像是否真实的所有证据中,侦查人员是比较偏爱口供的,这就是所谓的“口供情结”。
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与侦查人员有着不同利益追求,这决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侦查人员对案件的想像会经常不一致。以是否反映案件真实为标准,侦查人员对案件的想像与犯罪嫌疑人供述存在以下的可能性:犯罪嫌疑人供述与侦查人员想像都是真实的;侦查人员的想像是真实的,犯罪嫌疑人口供是虚假的;犯罪嫌疑人供述是真实的,侦查人员想像是错误的;侦查人员想像与犯罪嫌疑人口供都是虚假的。只有在第一种情况下,侦查人员想像与犯罪嫌疑人口供才有可能相吻合,犯罪嫌疑人口供对侦查人员的想像才能起到印证作用。在后三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与侦查人员的想像并不一致。就司法实践而言,犯罪嫌疑人供述与侦查人员想像不一致性要远远大于它的一致性,这是符合情理的。从情理上看,不管侦查人员想像是否正确,犯罪嫌疑人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都不会主动承认犯罪。这是因为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是以侦查人员收集到一定证据,认为犯罪嫌疑人有罪为前提的。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是真正的犯罪人,他不愿承认犯罪;如果他是真正犯罪人,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他也不愿承认犯罪。因而,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口供通常不能对侦查人员想像起到印证作用。当然,并不排除在司法实践中确实有一部分真心悔过,能够主动交待问题的犯罪嫌疑人。
基于侦查进攻性特点,侦查人员在初步确定犯罪嫌疑人后,就会“咬住不放”。侦查人员能否“咬住”犯罪嫌疑人,取决于犯罪嫌疑人供述与案件真实是否相一致,而不是取决于与侦查人员想象是否相一致。但侦查的推进是按照侦查人员事先设定的路径展开的,从侦查人员的角度看,他通常是以自己事先设定的,或者想像的标准作为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讲真话的标准。当犯罪嫌疑人供述与侦查人员事先设定的或想像的标准不一致时,犯罪嫌疑人供述就起不到印证侦查人员想像的作用。如果犯罪嫌疑人口供不能对侦查人员想像起到补充证明作用,侦查部门要么将犯罪嫌疑人释放,要么继续收集其它证据证明犯罪。受有罪推定思想的影响,加之,犯罪嫌疑人身上又有一些的嫌疑,侦查人员通常不会承认自己的判断有误。如果侦查人员承认最初的判断有误,意味着不仅要将已经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释放,还要面对冤狱赔偿,这样的后果是侦查部门不愿意接受的。此时,侦查人员要么收集其它证据印证自己的想像,要么让犯罪嫌疑人改变口供印证自己的想像。如果侦查人员选择让犯罪嫌疑人改变口供方式印证自己的想像,刑讯逼供就在所难免。基于诉讼成本和诉讼效率考虑,侦查人员通常是选择用口供来印证自己的想像正确。
-
刑讯逼供罪中的“逼供”怎样认定?
403人看过
-
被刑讯逼供了如何解决刑讯逼供
356人看过
-
“刑讯逼供”新界定助推执法文明
233人看过
-
关于刑讯逼供的法条,刑讯逼供的犯罪构成
385人看过
-
小议刑讯逼供
311人看过
-
刑讯逼供罪是指什么,刑讯逼供罪如何认定
355人看过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多>
-
刑讯逼供罪如何量刑,刑讯逼供罪量刑标准,刑讯逼供罪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29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一)以殴打、捆绑、非法使用仪器等恶劣手段强制取口供;(2)以长期冻结、饥饿、晒伤、烘烤等手段强制供应,严重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健康;(3)刑讯逼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轻伤、重伤、死亡;(4)刑讯逼供,情节严重,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精神障碍;(5)刑讯逼供,造成错案的;(6)刑讯逼供
-
如何防止刑讯逼供, 防止刑讯逼供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11为了防止刑讯逼供,法律明确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至于其他情形,要根据证明标准来判断。《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
判刑逼供处罚刑讯逼供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13犯本条所定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 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的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的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 刑法第九十四条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
-
刑讯逼供是什么职务?如何认定刑讯逼供?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281、刑讯逼供的认定是: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刑讯逼供罪活动。侵害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客观方面表现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在主观上只能是故意,并且具有逼取口供的目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 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
-
如何应对刑讯逼供刑讯逼供怎么办西藏在线咨询 2021-10-211、如果只是侦查阶段,被解除强制措施后,立即通报刑警或委托律师通报。2、如果以及走程序,即将送到法院进行审判,那立即聘请律师,在会见的时候向律师说明情况,律师会为你进行举报的。3、如果没有聘请律师,在开庭的时候,当庭向法庭陈述相关事实,具体到时间.地点.人物,法院会进行调查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