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办入职会有哪些法律风险?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25 17:17:35 70 人看过

如果没办入职手续会有什么法律风险?入职手续包括和劳动合同的签订,对新人的入职培训,社会保险的办理。正规公司一般会进行完整的入职手续办理,若未进行,应小心是否为陷阱。我国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必须在入职后1月内签订,超出该时间或一直不签订属于违反法规的行为,可进行仲裁或上诉。

一、劳动合同主体风险

劳动关系不同于民事关系,其主体具有特定性,一方主体是劳动者,一方主体是用人单位。

对劳动者主体要求有年龄要求和劳动能力要求,劳动者年龄分为最低年龄和退休年龄,按照法律规定最低年龄为16岁,低于最低年龄的用工涉嫌非法用工,导致非法用工的行政责任。退休年龄法律规定为男年满60岁,女年满55岁(不区分女职工和女干部)。最低年龄一般没有争议,最退休年龄各地存在一些争议,主要是对达到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未办理退休手续的职工的身份认定。因对此类职工有的认为具有劳动者主体资格,有的认为丧失劳动者主体资格,笔者建议企业应当结合当地的地方性法律规章予以确定,防止超龄劳动者用工。

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的地位,最为典型的莫过于集团型公司。集团型公司融合和了母子公司、总分公司、关联公司等多种类型,职工可能在这些公司之间来回变动,这就需要注意劳动关系主体的归属。笔者建议可以从公司营业执照、劳动合同签章判断劳动关系主体归属,防止因主体混乱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二、入职时间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即劳动关系建立的标志是用工,而用工的发生一般是从职工入职起算。入职时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入职时间证据的保留。员工入职应当以入职登记表核定职工入职时间,理由是入职时间和职工工作年限相关联,其举证实行责任倒置,一般由单位负担举证责任;其二,入职时间与劳动合同订立时间的的区分。正如第十条规定,劳动关系建立时间是用工时间(入职时间)而非劳动合同订立时间,这就可能存在劳动合同订立时间和入职时间的间隔,如劳动合同订立时间早于入职时间,则间隔期内双方形成民事合同关系,适用合同法调整;如晚于入职时间,则需要注意入职满一个月的限制,满一个月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将面临二倍工资的罚则。

三、劳动合同期限风险

劳动合同期限是劳动合同的重点条款,对劳动合同期限的类型,法律规定了三种方式: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实务中大多数企业对员工均采用一视同仁的态度,不加区分采用同一类型的劳动合同期限,导致单位用工成本的无端增加。

笔者建议,对劳动合同期限采用分类约定:普通员工一般采用固定期限,期限的长短可以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确定;对项目类员工,如建筑项目、软件项目,可以采用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但主要注意要明确约定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准;对技术性或者管理型员工,可以采用无固定期限,建立员工和单位的长期关系,从而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企业对核心人才的吸引力。

同时对劳动合同期限需要建立监控体系,法律规定工作年限超10年和连续两次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即享有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强制缔约权,因此单位必须做好对劳动合同期限的监控工作,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合同期限选择中的被动局面。

四、试用期约定风险

试用期约定的风险主要是两点:一是试用期的期限,依据《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了试用期的最长期限,如违反试用期最长期限,超期试用则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3条面临赔偿金罚则;二是试用期的约定次数,19条第2款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对此条款企业容易产生误解,认为试用期可以因岗位调换约定多次。确实劳动部《关于试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4条规定了试用期的随岗约定,但新法优于旧法,《劳动合同法》第19条第2款对此作出了修订,应当按照19条第2款的规定执行。

五、岗位约定风险

岗位条款约定历来是企业头疼的一个问题,主要是岗位一旦约定,则企业调岗自主权受到限制,一旦调岗就必须和职工协商一致,极容易产生纠纷,对此笔者建议采用订立单独的岗位合同竞聘上岗规避岗位约定的风险。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劳动合同期限分割为若干个岗位合同期限,岗位合同期满,实行竞聘上岗制度,如不能竞聘上的,则重新调换岗位,重新订立岗位合同。采用此种方式单位可以将岗位变更转换为岗位合同的履行,避免了岗位变动的协商一致风险。

六、劳动报酬约定风险

一般来说,用人单位对劳动报酬有两点要求:一是报酬的激励性,建立阶梯式报酬体系,利用劳动报酬强化激励性;二是报酬的可控性,便于单位调整劳动报酬,控制劳动报酬成本。据此,笔者提出劳动报酬的“三化”方案。

劳动报酬结构多元化。劳动报酬总额是固定的,法律对劳动报酬的规制也仅仅是从足额及时发放的角度来要求,并未涉及劳动报酬结构。因此企业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劳动报酬结构,即采用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年终奖补贴的结构方式,并制定每类结构不同的支付办法,如基本工资依据岗位确定,绩效工资随考核,福利以级别职位为准,年终奖将个人报酬与企业效益相结合,补贴作为企业的自由支配项目。

劳动报酬长期化。劳动报酬长期化的关键在于降低短期支付项目,加大长期支付项目。如年终奖、福利、补贴可以采用按年发放的方式,并将其发放与职工工作年限相结合,树立职工长期工作的激励,起到稳定职工队伍,降低员工流失率,巩固职工忠诚度的作用。

劳动报酬的制度化。劳动报酬是职工和企业关注的焦点,报酬的变化对企业影响极大,因此笔者建议企业建立劳动报酬支付办法,实行劳动报酬的透明化管理。具体操作是将劳动报酬结构、支付方式、支付时间、支付依据、晋升规则、保密规定集中作为企业的一项规章制度,实现劳动报酬成本的可控性。

七、社会保险风险

社会保险是劳动法律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险法》的实行,五项社会保险总额占到企业工资成本的51%,社保成本成为企业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保险风险重点在于社保成本的优化,笔者认为对社保成本的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1、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优化,社保缴费基数优化需要和工资结构相结合,采用短期工资降低、长期工资加大的方式降低社保缴费基数;

2、社保外包。目前一些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均能提供社保代理服务,可以通过社保业务外包降低社保操作的人工成本;

3、商业保险补充。以工伤保险为例,工伤保险基金虽然可以报销大部分工伤费用,但仍有几项由企业本身承担,企业可以通过商业补充保险免除企业的赔付责任。

八、服务期风险

服务期是企业针对核心员工的特别约定,服务期约定的目的是约束职工,防止员工任意跳槽。但需要注意,服务期的约定有两个前提:一是服务期的适用对象。依据《劳动合同法》第22条,服务期只能针对单位提供专业技术培训的员工,其范围不能随意扩大;二是服务期的违约金金额应当与专业技术培训费用相匹配,不能超过因培训产生的费用总额。

九、违约金风险

从违约金的法律沿革来看,08年之前《劳动法》采用的任意违约金的约定方式,对违约金数额、约定情况均未限制。08年之后《劳动合同法》第25条采用限制违约金的立法方式,将违约金范围限定在服务期违约金和竞业禁止违约金两个方面。企业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扩大违约金的适用范围。

同时可以采用损失计算条款处理员工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和员工违法离职造成损失责任。员工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仅仅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予以认可,企业可以针对员工所在岗位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约定该损失的计算办法。员工违法离职造成的损失同样可以采用提前做出损失计算的约定,通过损失计算条款确定员工赔付数额。

十、竞业禁止风险

竞业禁止是一把双刃剑,即约束员工,也限制企业。对禁业禁止的约定,单位的着力点竞业禁止约束范围和竞业禁止的解除两个方面。竞业禁止是对职工就业的约束,约定应当明确,明确竞业禁止的区域范围、行业范围,竞争性企业范围。如因约定不明造成员工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企业必然遭受无端损失。

竞业禁止的解除在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四》(以下简称意见)中做出了明确规定,第八条规定了单位的默示解除,单位可以通过不作为方式即不支付竞业禁止补偿金满三个月的,构成竞业禁止的事实解除。这点主要针对单位对员工竞业禁止态度的变化,如员工已无竞业禁止的必要,则可以通过此种方式短期约束员工。

意见第九条规定了单位的单方解除权,单位可以在支付员工三个月竞业禁止补偿费用之后解除协议。本条同样适用于已经无须竞业禁止的员工,单位可以实时解除竞业禁止协议,降低单位支出。

十一、规章制度指引性风险

在企业拟定的劳动合同中,一般都会设置规章制度指引性条款,如员工劳动报酬按照单位劳动报酬计发办法确定、员工考核标准参照企业考核制度、员工上下班时间依据考勤制度确定。这些指引性条款实际是将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一部分,但需要注意的是规章制度的适用效力。

规章制度与员工利益相关的条款其生效有三个前提:一是规章制度经过民主程序制定。但这点在司法解释四实行后有所松动,只要规章制度内容合法并向员工公示,就可以作为企业管理的依据;二是规章制度必须经过公示程序,告知员工。对公示程序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企业一般可以采用员工告知培训并签订告知函的方式履行告知义务;三是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内容的冲突,劳动合同效力优先。这要求我们制定规章制度指引性条款必须审核劳动合同内容,不能出现与劳动合同冲突性条款。

十二、送达地址约定风险

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中送达是一个难题,企业的劳动合同、岗位薪资变动通知、解除通知、终止通知等诸多法律文书都须送达员工才能发生法律效力。但多数企业忽略了对送达地址的约定,导致员工失联后相关法律文书无法送达,最典型的就是形成“两不找”的法律状态,造成企业的法律隐患。因此必须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员工应当向企业提供准确的邮递地址和联系方式,如邮递地址和联系方式变动应当及时通知企业。员工邮递地址和联系方式变动未履行通知义务的,企业按照原地址邮递送达,无论是否退回均视为送达。因此造成的法律后果由员工负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n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n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0日 17: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如果不办理购房合同备案会有哪些风险
    购房合同不备案是有一定风险的,还是建议购房者办理备案。实行购房合同备案制度,可以对开发商进行有效的制约。它不仅能促使开发商加快建房,按章办理产权证,也可使购房者更加放心,很好地规避了一房二主为消费者带来的诸多隐患。1、登记备案制度主要是为了通过对商品房预售合同的管理,对房地产开发商预售商品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以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进而防止预售期间“一房多卖”现象的发生。2、对城区商品房预售合同进行登记备案管理,就是给预售的每套房屋合同编上不同的号码,明确规定不能私下更改合同,在预售中一套房子一般只能卖给一个人,可以有效地防止商品房预售中出现的重复销售、重复抵押现象。3、购房合同登记备案也是购房者申请贷款的一个必要条件。一、购房合同一般多久拿到购房合同是当时签了就有一份是属于业主自己的,而且备案时间有长短,一般是1-3个月,如果你是按揭的话,你签的合同应该是4-6份,其中一份为房管局备
    2023-03-02
    280人看过
  • 未偿还小额贷款会有哪些法律后果和风险
    一、未偿还小额贷款会有哪些法律后果和风险未偿还小额贷款会有的法律后果和风险:1.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影响今后的贷款和办理信用卡,今后办房贷、车贷都会受到影响。2.无法享受贷款优惠,甚至已申请不到贷款。3.拉进黑名单,子女无法上重点学校,未来会有更多的处罚,可以说是生活将寸步难行。4.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连续逾期超过90天且情节严重的,银行或学校会在媒体上公布身份证号、逾期信息,或告知工作单位。5.情节严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如果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将受到法律制裁。担保人在债务人不能偿还的情况下,要承担还偿还责任。二、小额贷款法院的审理期限是多长如果适用的是普通程序一般会在六个月内判决,因为法律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如果适用的是简易程序,则会在三个月内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
    2023-09-22
    263人看过
  • 如果没办理入职有工资吗
    一、如果没办理入职有工资吗劳动者办理入职手续的那天,如果劳动者有上班的,是有工资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工资的。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该单位。劳动者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时携带:本人身份证、用人单位全称、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能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上班的相关证据,由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下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可以下达行政处罚处理决定;逾期未执行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同时逾期不改正的,劳动者可以主张用人单位支付你拖欠工资数额50%-100%的赔偿金(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6条)。二、法律依据有哪些《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
    2023-04-28
    420人看过
  • 入职压身份证会不会有风险
    一般来说任何个人和单位无权扣压他人的身份证证件,所以要压身份证的一定是非正规做法。被压身份证会有一定的风险存在,因此要慎重。一、未成年打疫苗要带什么证件吗未成年打疫苗要带的证件:1、要携带身份证,这是为了验证未成年人的年龄,所以还没有办理身份证的未成年要尽早去办;2、携带的证件是户口本,这是为了校对、验证信息,而且还要提供家长其中一方的姓名以及身份证号码,这两样证件是很重要的,所以未成年人在接种新冠疫苗之前一定要记得携带。二、酒驾半年后取证流程有哪些酒驾半年后取证流程如下:1、带上身份证和行驶证到被扣压的交警部门,申请领取驾驶证;2、到驾驶证的核发地交管部门,办理驾驶证的满分教育;3、合格之后可以重新取得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三、饮酒驾驶半年后怎么拿回驾照1、首先需要到被执行暂扣驾驶证
    2023-02-18
    377人看过
  • 员工入职不签劳动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不按规定签署劳动合同,劳动者可能会存在下列几种风险:1、劳动报酬或受损当雇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都会明确规定劳动报酬。如果劳动者未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就可能会导致劳动报酬的不明确,导致自身利益受损。2、加班难维权《劳动合同法》第31条规定,雇主应严格执行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工作时间及休息时间,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如果我们没有签订相关的劳动合同的话,遇到此类问题时我们就会很难维权了。3、社保缴纳存在问题《劳动合同法》规定,雇主必须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雇员的社保条款。社保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系统,为失去工作能力,暂时失去工作或因健康原因而遭受损失的人提供收入或补偿。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雇主可以借此机会逃避缴纳社保的责任。4、工伤不好认定如果劳动者未能及时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出现工伤事故的话,即使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雇主只要不认可,就必须经过法院的一审、二审,有的时候甚至需要一年才能够
    2023-06-18
    417人看过
  • 入职欺诈行为会受到哪些法律后果?
    行为人入职诈骗公司但马上离职,没有参与诈骗行为且不知情的,是不会被判处刑事处罚的。《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信用卡诈骗公司能成为犯罪主体吗1、单位能不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对此学界存有分歧。否定说认为,信用卡存在使用额的限制,单位不必冒此风险去诈骗如此小的数额的财物。肯定说认为,单位持卡人在单位意志下可以实施恶意透支等信用卡诈骗行为,且实践中已发生了单位恶意透支数额巨大甚至特别巨大的案件。我们认为,单位可以也应当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因为:(1)按照发行对象,信用卡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单位既然可以作为合法持卡人和使用人,当然能够实施如恶意透支此类的诈骗活动。根据《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单位的允许透支额(无论是单笔透支额还是月透支额)都比个人要大,如果单位基
    2023-08-15
    131人看过
  • 律师会见的风险有哪些
    法律综合知识
    1、不能为当事人传递任何案件线索。2、不能使用自己手机让当事人与外界通电话。使用自己的手机让当事人与外界通电话首先违反了看守所的相关规定,直接后果将导致律师会见因违规而被终止,甚至看守所将此情况通报给司法局、律师协会,使律师遭受纪律惩戒。3、不能用各种方式与当事人串供、毁灭、伪造、转移证据。4、不能带非律师参加会见,绝不能带当事人家属参加会见。这里的非律师指的是执业律师、实习律师之外的人。5、不能向当事人传递监管场所禁止的各种信息、物品。6、防止当事人借机逃脱。7、要注意交流说话方式,不能教导当事人怎么说。8、提高亲和力,绝不能训斥贬低当事人。9、耐心倾听当事人陈述,但预测案件前景时要慎重。10、不宜直接询问当事人有没有实施所指控的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2024-05-14
    494人看过
  • 没有足够的经济赔偿,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民事诉讼是主要是关于财产纠纷和人身损害两大类的争议,一般以金钱赔偿为主。不会判刑。但是,如果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有下列规定行为的,有可能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民事纠纷的概念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
    2023-07-18
    432人看过
  • 如果公章遗失有哪些风险
    公章丢失的风险:他人可以利用其进行合同签订等行为,或涉及财产诈骗等,届时造成他人的损失会要求单位进行赔偿,因为公章是真实而有效的,并且在相关机构办理了登记备案。根据《印章治安管理办法》第11条规定:印章遗失、被抢、被盗的,应当向备案或批准刻制的公安机关报告,并采取公告形式声明作废后,按照前款规定重新办理备案或准刻手续。一、公章丢失需备材料有哪些?1.法人身份证;2.营业执照正、副原件复印件;3.企业其他基本材料;4.企业出具的刻章证明、法人委托授权书;5.所有股东身份证复印件;6.派出所报案回执及登报声明的复印件二、公章丢失申请流程是怎么样的?1.到银行备案,说明印鉴及公章遗失的情况,以免财物损失;2.持报案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在市级以上每日公开发行的报纸上登报声明,声明公章作废(极其重要,并切记不要出现“丢失”字样);3.登报起公示三天后,法人需亲自办理,持整张
    2023-02-19
    408人看过
  • 擅自离职会有哪些法律后果
    擅自离职会有以下法律后果:1、职工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未经批准而擅自离职均属无故旷工行为,发生争议以自动离职处理。2、职工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违反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承担赔偿责任。3、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损失,包括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及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4、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何处理劳动者擅自离职如果劳动者满足以下条件离职的,劳动者不需要承担责任:1、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
    2023-07-24
    383人看过
  • 如果入职没有离职证明,要怎么办
    入职没有离职证明的办法是:员工不能提供离职证明,但若该员工客观上已经与上一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已经解除或终止,则录用该员工已无法律障碍。也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取得离职证明:1、该员工向原单位提出的离职申请;2、该员工与原单位的工作交接记录表;3、该员工按照原单位要求办理的离职流程表;4、该员工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的已经对其社会保险进行减员的证明等。入职没有离职证明咋办劳动者离职的,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是终止劳动合同的时候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且要在十五天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但是有些用人单位没有出具证明的话,是会对劳动者日后入职有影响的,一般情况下,劳动者再次入职没有离职证明的可以到原公司重新开具,但是不能提供离职证明但是实际上已经是解除合同的,则用人单位也是可以给劳动者办理入职的,这个时候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出具承诺书。《劳动法》第九十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尚
    2023-08-14
    493人看过
  • 2024民营企业并购后的法律后果有哪些,有哪些法律风险
    一、并购法律后果:1.收购成功。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收购结束后,收购人所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达50%时,为收购成功,收购人取得被收购公司的控制权。在收购行为完成后,如果被收购公司不再具有公司法规定的条件的,则应当依法变更其企业形式。2.收购失败。当要约收购期满,收购人持有的普通股,未达到该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总数的50%的为收购失败。收购要约人除发出新的收购要约外,其以后每年购买的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不得超过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的50%。3.公司合并。证券法第99条规定,收购行为完成后,收购人与被收购公司合并,并将该公司解散的,被解散公司的原有股票由收购人依法更换。二、法律风险:(1)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指交易双方在并购前隐瞒一些不利因素,待并购完成后给对方或目标公司造成不利后果。现实中比较多的是被收购一方隐瞒一些影响交易谈判和价格的不利信息,
    2023-12-07
    112人看过
  • 不出具离职证明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一、不出具离职证明的法律风险有哪些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是为了便于劳动者办理失业登记。《社会保险法》规定,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因此,用人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是劳动者进行失业登记的必备条件。没有离职证明,劳动者可能无法享受失业待遇。二、用人单位必须要出具离职证明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
    2023-06-15
    264人看过
  • 没有还清信用卡,会不会有法律风险?
    还不起信用卡会坐牢。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情形是: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3、冒用别人信用卡的;4、恶意透支的。信用卡逾期8万会坐牢吗信用卡欠款8万会被起诉会坐牢。具体内容是:1、如果信用卡逾期超过三个月或者银行催款两次以上还不还款的,银行会冻结信用卡并列为禁入类客户,同时还有可能起诉信用卡诈骗及恶意透支,要求法院进行强制执行;2、起诉后拒不还款且欠款金额超过1万的,法院会按照信用卡诈骗罪来量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
    2023-07-07
    343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职工入股有哪些风险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28
      员工入股,系指企业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使员工取得所属企业的股票而成为企业的股东。由于股权代表着损益的负担,员工愿意承担企业经营成败的风险。如果员工从公司离职,公司通常会回购员工的股权,使得员工退股,从而丧失股东身份。法律依据:《公司法》第142条
    • 劳动者入职风险有哪些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2-27
      主要风险有以下: (1)再进行背景调查之前,必须征求求职者的意见,限定要调查问题的范围,主要对求职者工作情况有关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例如工作经历、工作评价; (2)尊重求职者的个人隐私,在调取证据过程中不能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
    • 入职担保人有哪些风险如何引导
      北京在线咨询 2023-12-22
      我国《劳动法》中,并没有订立劳动合同要提供所谓的担保人或担保单位的规定。在发生纠纷时,如何确定“劳动担保合同”的效力、担保人或担保单位的责任就是问题的关键。 我个人认为,一般而言,要求提供担保单位的要求是对劳动者权利的侵犯,不符合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利的原则,“劳动担保合同”是无效的。
    • 员工的入职法律风险如何防范?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11
      防范企业员工入职法律风险的方法是: 1、检查劳动者基本信息是否真实; 2、是否存在潜在疾病、职业病等; 3、是否与其他企业存在有未到期的劳动合同; 4、是否与其他单位存在竞业限制协议。
    • 新入职没签合同,将来可能会发生哪些风险?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31
      单位对新入职没签合同的员工在一个月之内要尽快签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以上未签合同就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