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过失犯罪有什么特点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06 19:42:01 232 人看过

过失犯罪的数量及所占刑事案件比例呈上升趋势;过失犯罪的危害越来越大;涉案领域相对集中于交通肇事犯罪;等等。

一、交通肇事罪是不是就是过失犯罪?

交通肇事罪都是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主体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3、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

4、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等的行为。因此交通肇事罪都是过失犯罪。

二、交通肇事罪缓刑适用的情形有哪些

交通肇事罪适用缓刑的情形,关键在于看其具体的定罪量刑与犯罪情节是否能够满足缓刑的适用条件。首先,交通肇事罪的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因为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过失犯罪不能构成累犯,因此可以适用缓刑。其次,交通肇事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有可能适用缓刑。再次,交通肇事者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最后,交通肇事犯罪分子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三、醉驾判刑后多久要去服刑

醉驾判刑后需要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去服刑。

1、醉驾需要服刑的即触犯了危险驾驶罪

2、而判决刑期是3个月以内的,在拘禁的看守所继续执行刑罚,不再移送监狱;

3、一般在司法实践中,很少会有危险驾驶判6个月拘役的。

醉酒驾驶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如下:

1、主观方面不同,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醉酒驾驶犯罪是故意犯罪。醉酒驾驶的行为人所做出的危险驾驶行为明知会造成公共以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结果,而且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希望或放任的故意。交通肇事罪是行为人由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做出的违法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发生,行为人对严重后果应当预见,但是疏忽大意而未能预见,或是虽然能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2、客观方面不同,交通肇事罪是结果犯,醉酒驾驶是抽象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危险驾驶行为(喝醉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不论是不是造成后果的均构成危险驾驶罪。在交通肇事罪中必须是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且造成了重大事故,导致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才构成;

3、适用范围上不同,交通肇事罪发生的领域广于醉酒驾驶犯罪,交通肇事罪是发生在所有的交通运输领域;而醉酒驾驶只限于在陆路交通中的公路交通领域。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6日 12: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过失犯罪的特点包括了哪些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在过失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其特点有:(1)在认识因素上,表现为行为人对危害后果的发生虽然应当预见但实际上并未预见到,或只是预见到在他看来并非现实的可能性。(2)在意志因素上,表现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是希望也不是放任,而是排斥、反对的心理状态,只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能够避免结果发生的主观错误心理支配下的过失行为导致了结果的发生。(3)在主观恶性上,过失犯罪远小于故意犯罪。一、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体如下:A.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
    2023-02-26
    87人看过
  • 探析我国过失犯罪立法
    [内容提要]:我国刑法典对过失犯罪的规定,在认定标准,认识内容,类型划分等方面存在理论缺陷。为完善刑事立法,应当以构成要件为标准,以违法认识为内容,以疏忽大意过失、过于自信过失和准过失为基本类型来重构我国的过失犯罪立法。[关键词]构成要件事实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准过失过失行为立法模式一、导言我国刑法典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至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根据这一规定,刑法理论上的通说认为犯罪过失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至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①以犯罪过失的认识因素为标准,犯罪过失通常被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类。(2)我国刑法关于过失犯罪的规定,在内容,逻辑结构、立法用语、类型划分等方面存
    2023-04-22
    464人看过
  • 我国刑法有何特点
    法律综合知识
    一、什么是狭义上的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且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并给予犯罪嫌疑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有广义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系的,刑法还可区分为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实际上即指刑法典。特别刑法指仅使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国,也叫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二、我国刑法有何特点刑法具有区别于其他法律的特有属性,这主要表现在:1、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而其他法律规定的都是一般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2、一般部门法都只是调整和保护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而刑法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相当广泛。3、一般部门法对
    2023-06-15
    290人看过
  • 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转化的概念和特点
    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是指行为人在构成过失犯罪之后,以过失犯罪为条件并在过失犯罪的心理基础上,又产生故意犯罪心理,放任或追求新的危害结果发生的犯罪。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行为人由于过失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具备了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二是行为人对自己过失造成的危害结果产生了畏罪心理,为了逃避罪责,掩盖罪行,便放任或追求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从而表现出故意犯罪的心理,即行为人明知,要逃避过失罪责或掩盖过失罪行,必然或可能造成另外一种危害结果,并且追求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三是行为人先构成的过失犯罪与后产生的故意犯罪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故意犯罪是为了掩盖或逃避过失犯罪才产生的,也就是说,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前者也就不会产生后者。研究过失犯罪向故意的转化,目的在于准确的定罪量刑,警戒行为人在过失造成危害结果之后,不要再罪上加罪,故意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结果。在现实生
    2023-04-22
    232人看过
  • 过失决水罪的特点
    刑事责任能力
    过失决水罪,应当符合以下几个特征:一﹑行为人因过失构成决水,致难以或无法控制造成水害灾害,使不特定的人﹑畜﹑公私财物受到损失,其侵害客体是公共安全。二﹑行为人的过失构成决水罪,必须有过失构成河堤﹑水坝﹑闸门等损害的行为,如随意开闸放水﹑或开闸过大或事后未及时关闸造成水灾,如果水灾未造成损失,不构成过失决水罪,故过失决水罪不仅行为人要有损坏河堤﹑水坝﹑闸门的行为,还必须有这种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重伤﹑死亡或公私财物的重大损失,缺一不构成决水罪。三﹑过决水罪的行为人是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四﹑本罪是过失犯罪,行为人在行使行为时不具备故意破坏的主观目的和动机,只能是因行为人的过失而造成,过失犯本罪,应承担民事责任。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失犯失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品以其他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的处罚规定是: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
    2023-06-11
    202人看过
  • 过失犯罪的共同特点:一共有多少种类?
    有下列类型:1.论以同一罪名。即是说在共同过失犯罪中,虽然存在不同的实施过失行为之人,其过失行为共同造成危害结果之发生,但他们的过失行为触犯的是同一罪名,故应以同一的过失罪分别予以定罪。2.论以不同罪名。也即对共同过失犯罪中各行为人所实施的过失行为分别以不同罪名予以定罪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罪名相异之情况,主要是由各行为人的具体过失行为以及其所具有的特殊身份所决定的。共同过失犯罪如何认定共同过失犯罪的认定:1、主体条件,过失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而且各行为人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2、二人以上的行为人都有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行为,且该共同过失的行为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3、主观要件,二人以上的行为人主观上必须都是过失,共同懈怠了共同注意义务。《刑法》第25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
    2023-07-08
    384人看过
  • 我国单位犯罪的特点及其具体方面
    单位犯罪特征是:(1)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2)单位犯罪必须是在单位主体的意志支配下实施的;(3)单位犯罪必须由刑法分则或分则性条文明确规定。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以双罚制(即对单位和单位直接责任人员均处以刑罚)为主,以单罚制(即只处罚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为辅。单位犯罪的客观方面有哪些要求单位犯罪的客观方面有以下要求:单位犯罪必须是单位实施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单位犯罪必须是单位实施了法律明确规定单位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这是单位犯罪客观方面的法律属性。单位犯罪必须是单位实施了刑法规定单位可以作为犯罪主体的具体罪名的行为。《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7-06
    121人看过
  •  我国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类型及其特点
    该段内容讨论了危害国家安全罪的12个罪名可以归为三个类别: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以及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罪;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以及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罪;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以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罪的罪,包括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等。同时,该段内容也提到了叛变、叛逃罪和间谍、资敌罪,并将其归为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罪名之一。危害国家安全罪的12个罪名可以归为三个类别:1.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以及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罪。2.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以及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罪。3.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以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罪的罪。包括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等。(二)叛变、叛逃罪。包括投敌叛变罪、叛逃罪。(三)间谍、资敌罪。包括间谍罪、资敌罪。 危 害 国 家 安 全 的 三 个 罪 名危害国家安
    2023-09-03
    145人看过
  • 在我国失火罪是什么犯罪类型
    一、在我国失火罪是什么犯罪类型?失火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二、失火罪的构成要件1、犯罪主体失火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2、犯罪主观从犯罪主观方面看,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具体来讲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火灾从而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这里疏忽大意、轻信能够避免,是指行为人对火灾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而不是对导致火灾的行为的心理态度。实践中有的案件行为人对导致火灾的行为是明知故犯的,如明知在特定区域内禁止吸烟却禁而不止等,但对火灾危害结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其发生,这种案件应定为失火罪。行为人对于火灾的发生,主观上具有犯罪的过失,是其负刑事责任的主
    2023-04-28
    65人看过
  • 我国法律是否有过失共同犯罪行为
    没有。依照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构成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犯罪主体上,共同犯罪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以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与单位。2、客观方面上,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主观方面上,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由此可见,我国法律没有过失共同犯罪。我国法律中关于共同财产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
    2023-08-02
    451人看过
  •  过失犯罪在特定犯罪中的范围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过失犯罪的概念及其两种形式: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导致行为实际上造成了这种危害,属于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形式:(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2)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分别指什么?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两种不同的过错形式。疏忽大意的过失指的
    2023-10-31
    97人看过
  • 在我国危险驾驶罪是过失犯罪吗
    不是。危险驾驶罪属于故意犯罪,所以主观是故意,是行为犯,只要有相关的行为就属于犯罪。不同于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只有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后果才构成犯罪。1、从主观方面来讲,危险驾驶罪在主观上持希望或放任的故意。而交通肇事罪是典型意义上过失犯罪,是过失犯罪类型的,主观必须是过失。2、从行为条件上来说。危险驾驶罪是典型的行为犯,只需要实施了危险驾驶的行为,就会受到处罚。即属于行为犯犯罪类型。3、从危害结果来说。危险驾驶罪是情节犯,只要有醉驾或追逐竞驶的行为且情节恶劣即可,不要求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即属于情节犯犯罪类型。过失犯罪是故意犯罪的对称,指的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一、最新危险驾驶罪处罚标准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第八条、《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
    2023-02-24
    323人看过
  • 在我国什么犯罪没有单位犯罪?
    在我国关于没有单位犯罪的罪名的事件以下面几点为标准判断:1、刑法、刑诉法及司法解释均没有“雇佣犯”的解释,只有主、从、胁从之分。2、要看犯罪的主客观要件,即是否明知是违法犯罪行为而有意去做。3、区分主、从要按刑法规定执行,而不应从获利大小考虑。一、什么是单位犯罪?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自首是以单位犯罪为前提的,没有单位犯罪,就不可能有自首问题的研究。单位犯罪早在17世纪英国的《刑法》中就有规定,我国1987年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在我国刑事立法史上首开了规定单位犯罪的先河。1997年《刑法》首次在我国的刑法典中规定了单位犯罪,主要集中在刑法总则的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以及分则的相关部分。研究单位犯罪自首,就必须正确界定单位犯罪的概念,并对其特征加以分析。我国《刑法》对
    2023-03-30
    230人看过
  •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具有什么特点
    一、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具有什么特点1、党、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是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2、被监督的对象,称为行政相对方,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其内容是相对方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决定、命令的情况。4、其目的是,监察和督导国家公共政策执行机关工作人员及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遵纪守法情况。法律规定:《宪法》第二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二、行政监督有哪些分类行政监督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通常由:1、以行政监督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以分为一般监督与特别监督。2、以行政监督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分为公安、工商、海关、资源、环境保护、审计等行政监督
    2023-06-15
    324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犯罪过失情形()的认知过失有哪些特点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12
      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前提是行为人能够(应当)预见。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有认识的过失,而疏忽大意是无认识的过失。
    • 什么是过失犯罪,我国对过失犯罪的处罚规定,我国对过失犯罪的处罚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8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 过失犯罪有“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和“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两种。 一、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如某甲挖坑蓄水,结果致一儿童溺水身亡,某甲应当预见自己的
    • 过失决水罪的特点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18
      客体要件 该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1] 客观要件 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 (一)行为人必须实施引起水灾即改变水势使之泛滥成灾的行为。这种行为多数是由于行为人不注意公共安全以致酿成水灾。如果是负责防洪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或擅离职守,过失引起水灾,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重大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 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的特点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07
      间接故意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而放任结果的发生。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跟间接故意的区别主要是对损害结果发生的态度不同,过失犯罪是对损害结果持否定态度的。
    • 过失爆炸犯罪怎么认定,过失爆炸罪的主要特点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03
      过失爆炸罪与爆炸罪的界限过失爆炸罪与爆炸罪都是以爆炸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二者的区别在于: (1)主观方面不同;过失爆炸罪是出于过失,而爆炸罪是由故意构成。 (2)客观方面不同。过失爆炸行为只有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爆炸罪只要故意实施爆炸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均可定罪。 (3)主体要件的责任年龄不同,爆炸罪行为人年满14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