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民事诉讼法中司法确认裁定的既判力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7 20:01:23 448 人看过

该法条赋予人民法院作出调解协议有效的裁定具有法律执行力,即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确认内容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那么,确认裁定的内容是否具有既判力呢?

所谓既判力是判决实质上的确定力,即形成确定的终局判决内容的判断,对法院和当事人所具有的基准性和不可争议性的约束力。如果司法确认裁定的既判力不明确,司法确认之后,当事人就同一事件又起诉,法院是否应当受理?确认裁定书所确认的内容,在以后的诉讼中是否应该无需审理而一律认可?确认裁定书对于将来其他的诉讼会产生何种影响?司法确认之后,双方当事人之间争议是否完全了结?司法确认驳回当事人申请后,当事人如何救济?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理解,将直接影响当事人在是否利用司法确认程序这一问题上的判断,并导致法院和当事人在具体程序运行中的不同选择。因此,既判力的有无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司法确认制度的运行价值,有必要对此加以明确界定。

一、既判力的判断标准和正当性根据

既判力作为前诉约束后诉的法律效果,可以分为“一事不再理”的“消极效力”和先决事项约束此后其他诉讼中法官判断的“积极效力”两个方面。关于既判力的判断标准和正当性根据,理论界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民事诉讼制度性效力说。认为既判力是民事诉讼制度为实现其解决纠纷目的所不可或缺的结构性装置,是民事诉讼制度性的效力。如果没有既判力,确定裁定的判断就会随时被推翻,败诉的当事人就可以对纠纷反复地进行讼争,纠纷就永远不会得到解决。二是程序保障下的自我责任说。该说认为,当事人一旦在前诉中获得程序保障,就产生了在前诉中应当尽力提出主张及证据的自我责任,如果当事人不能把握法律所赋予的程序保障的此种机会,就应当自己承担责任。三是制度性效力与程序保障自我责任二元根据说。该说是一种将既判力的根据视为民事诉讼“制度性效力”与“程序保障”二元论的观点。四是国家审判权说。认为既判力是形成确定的终局判决“内容”判断的效力,而终局判决的判断是根据国家审判权作出的,因此,国家审判权是既判力产生的根据。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是第三种观点,即制度性效力及程序保障自我责任二元根据说。

二、司法确认裁定应当具备消极效力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结合司法确认制度自身的结构和特点,赋予确认裁定书以既判力及赋予何种程度的既判力,应着重考量以下因素:(1)是否符合司法确认制度设立的根本目的。这是一个先决性的基础性的要素,是判断和检验赋予确认裁定书既判力妥当与否的首要标准。(2)司法确认制度中程序保障的程序。包括:是否为发现和查明事实规定了严格的程序,是否为当事人充分展开证据对质提供了程序保障,是否在程序中严格遵循法律规定。(3)司法确认制度中是否具备当事人自我责任的基础。(4)调解协议对司法确认最终效果的影响程序。

考量上述因素,不难发现,司法确认裁定应当具有一定的消极意义的既判力,即法院对调解协议内容进行确认后,当事人不得就相关内容再行起诉,法院也不得受理相关内容的起诉,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一是司法确认制度本身化解纠纷的“制度性效力”。司法确认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民众简便、快捷、经济和彻底地解决纠纷,同时促进以人民调解为主体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使其在纠纷解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如果作为司法确认程序最终成果的确认裁定书不具有消极意义上的既判力,那么就意味着当事人在确认程序结束后,依然可以就同一纠纷再行起诉。换言之,就是调解协议经过确认程序之后,除了增加了强制执行力外,依然与普通民事合同无异;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并未得到彻底解决,依然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随时可能陷入纷争再起的境地。对当事人而言,造成时间和精力无谓的消耗,最后导致当事人失去利用司法确认程序的兴趣和热情;于法院而言,也是一种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显然与司法确认制度设立的目的背道而驰。

二是司法确认中当事人程序保障的自我责任。尽管司法确认程序并不具有普通审判程序一样的程序保障,但依然存在产生当事人自我责任的基础,即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既然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并共同自愿地选择将协议交由法院确认,那么就应该承认法院作出的确认裁定书,并自觉接受其对自己的拘束。这是民事领域处分原则的应有之义,也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必然要求。因此,赋予确认裁定书以消极意义上的既判力,是一种必然选择。

三、司法确认裁定不应具备积极效力

一是司法确认的程序保障程度较弱。司法确认程序以双方当事人合意提起,审查程序较为简便快捷,主要以书面审查为主,不以当事人的到场和对质为原则,当事人之间也很少进行辩论。这种弱化对抗、强调合作、简便快捷的特点,无法确保司法确认的内容完全是纠纷的本来面目。

二是司法确认所依据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规范。司法确认并不要求调解协议恪守法律规定,只要求协议内容不违法就行,一些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乡规民约或风俗习惯等,只要不违法都可作为调解规范,但在这种规范下被确认的调解协议,显然不适合对将来所有的纠纷产生普遍约束力。

三是司法确认的内容并不一定符合客观真实。司法确认的绝大部分调解协议,都是当事人双方相互让步的结果,而当事人为了让步一般不会去追究案件事实的本来面目,因此司法确认调解协议所依据的事实,很可能并非纠纷的客观真实状况,那么,在此基础产生的确认裁定,自然不适合对后诉的审判产生预决的效力。如果赋予确认裁定书积极意义上的既判力,不利于司法确认制度目的的实现。一方面,法院进行司法审查时,为了尽量避免确认错误对将来的诉讼造成不利的影响,会选择加大实质审查力度,甚至可能产生确认程序“诉讼化”趋势,导致确认程序原有的优势荡然无存。另一方面,当事人在调解时,会慎重考虑其在本案纠纷中是否“让步”,会担心他的“让步”经过司法确认后,对于其将来与本案纠纷相关的诉讼造成不利影响,从而放弃达成调解协议或者放弃申请司法确认。综上,不宜赋予确认裁定书积极意义的既判力。

此外,因为确认裁定书具有一定的消极意义的既判力,所以新民诉法对于人民法院作出的驳回申请裁定,没有赋予当事人上诉的权利。主要理由是:一是当事人自愿共同申请确认,没有必要在法院予以确认后设置上诉程序,如果裁定驳回申请,可以再次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解决纠纷,其诉讼权利的行使没有受到阻碍;二是体现确认程序便捷高效的特点,确认程序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因此,人民法院依法裁定调解协议有效后,当事人就应当全部履行调解协议,否则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法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1日 15:5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强制执行相关文章
  • 民事诉讼法中的自认的规定
    一、自认的含义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他方当事人不利于自己的事实承认其为真实或不予反驳或对其诉讼请求予以认可的意思表示,简言之就是在诉讼过程中对自己不利事实的承认。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对自认制度没有作明确的、详细的正面规定,最高人民法院颁行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第75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首次对自认制度作了确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再次间接确认了明示自认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21日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比较全面、准确地规定了自认制度。从司法解释及有关规定上来看,当事人自认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有:1、对方当事人无须举证,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2、约束法院,对于自认的事实法院必须予以认可。(涉及人身关系的除外)。二、自认分类1、纯粹的自认,也叫单纯的自认;2、附加限制的自认,
    2023-04-25
    403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 裁定
    民事权利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处分的权利对象多种多样,但无非两大类:一是基于实体法律关系而产生的民事实体权利;二是基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所产生的诉讼权利。对实体权利的处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诉讼主体在起诉时可以自由地确定请求司法保护的范围和选择保护的方法。在民事权利发生争议或受到侵犯后,权利主体有权决定自己请求司法保护的范围。不仅如此,权利主体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行选择所受保护的方法。例如,在侵害财产所有权的纠纷中,被损害者有权就全部损害提出赔偿要求,也有权以部分损害的赔偿作为诉讼标的;同时,有权请求返还原物,也有权要求侵权人作价赔偿。第二,诉讼开始后,原告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即将诉讼请求部分或全部撤回,代之以另一诉讼请求;也可以扩大(追加)或缩小(部分放弃)原来的请求范围。第三,在诉讼中,原告可全部放弃其诉讼请求,被告可部分或全部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当事人双方可以达成或拒绝达成调解协议;在判决未
    2023-03-11
    455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中有关仲裁的规定
    涉外仲裁是指当事人依据仲裁协议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制度。适用范围: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的,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一、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怎么办(一)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这四种方法来解决。(二)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起诉。仲裁作出的裁决,由仲裁机构制作仲裁裁决书。对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当事人应当履行。
    2023-03-12
    218人看过
  • 民事法官枉法裁判的认定
    故意违背事实的行为。案件事实发生在诉讼之前,对案件事实是否存在及其发生、变更、消灭,必须由审判人员进行认定,认定的依据就是证据。审判人员审查、判断、收集证据的过程就是认定事实的过程。一、没有嫖但有聊天记录是否算证据没有嫖但有聊天记录算证据。聊天记录直能作为间接证据。不能作为直接证据,是因为网络聊天记录只能证明嫖娼当事人的行为动机,而并非直接发生的嫖娼行为。证据是指依照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对于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正确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审判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证据和证据形成的证据链再现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依据充足的证据而作出的裁判才有可能是公正的裁判。证据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伪造或毁灭证据都是触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的追究。证据包括:1、物证;2、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
    2023-03-02
    117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对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如何规定
    一、民事诉讼法对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如何规定1、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二、民事判决生效后如何执行对方不履行生效判决的,向管辖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案件的前提条件:是指该案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即已通过法院诉讼进行裁判或仲裁裁决生效的法律文书。1、对方不履行生效判决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2、《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2023-04-26
    395人看过
  • 民法典中确认婚姻无效是民事诉讼吗
    一、民法典中确认婚姻无效是民事诉讼吗民法典规定,无效的婚姻自始至终无效,所以确认婚姻无效不需要提起民事诉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婚姻无效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第一千零五十四条【婚姻无效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的规定。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二、谁是婚姻无效的申请人并不是所有的知道婚姻无效的人都可以申请婚姻无效,根据不同的情况,法律对于申请无效的主体做了相应的规定:1、以重婚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
    2023-04-26
    254人看过
换一批
#执行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运用国家的强制力量,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义务,从而实现生效法律文书内容。... 更多>

    #强制执行
    相关咨询
    • 民事诉讼中司法确认的申请程序是什么,司法确认的法律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28
      司法确认制度,就是双方当事人经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共同到人民法院,要求法院确认双方调解协议有效的一个司法程序。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必须提交书面申请书,并且双方当事人都要到法院共同签字确认。《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四条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由双方当事人依照人民调解法等法律,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第一百九十五条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
    • 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能否上诉民事诉讼法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2-13
      单独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能否上诉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实践不一。据统计,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天津、四川、新疆、云南、浙江、重庆均不可上诉。江苏、江西、内蒙古目前有可以上诉的判例。江苏:(2015)赣立终字第52号内蒙古:(2015)内民三终字第7号
    • 民事诉讼法裁定中止的法条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9
      1.在民事诉讼中,诉讼中止的情形主要有六种,在《民事诉讼法》第150条中有明确规定。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五)本案必须以
    • 民事诉讼中法院裁定中止诉讼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
    • 证据在民事诉讼法中法律效力怎么确定?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0-14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司法解释。该解释中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作出了如下的规定:   (1)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2)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3)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4)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