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9 09:51:20 371 人看过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一、我国宪法规定的平等权的含义是什么

《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第33条第4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5条第5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4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第48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个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第2款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36条第2款规定,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二、人人平等指的是哪方面

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2)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3)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惩罚。

三、共同共有的概念及其法律权利和义务有什么

共同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基于某种共同关系,对于同一项财产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共有关系。

共同共有的法律权利义务如下:

第一,共同共有依据共同关系而发生;

第二,共同共有人在共有关系中不分份额;

第三,共同共有人平等地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第四,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物享有连带权利,承担连带义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4日 05: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剥夺政治权利相关文章
  • 打假VS犯法: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知假打假犯法。知假买假是指消费者在明明知道即将购买和使用的商品是假货的情况下,仍然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行为。其中的“假”是假货之意,包括冒牌商品,有的消费者明知道是冒牌商品仍然要购买,是因为价钱便宜。根据相关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知假买假属于消费者吗?因食药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及现有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除食品、药品外,知假买假者不具有消费者身份。《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该司法解释表明即使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购买,
    2023-07-07
    194人看过
  • 人人平等是哪条法律
    剥夺政治权利
    人人平等是哪条法律,具体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时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一句表示任何人不论其身分地位为何,在法律之前皆平等,而不会因为其身分地位而获有差别待遇的谚语。法律
    2023-08-08
    108人看过
  •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宪法中规定的什么权
    一、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宪法中规定的什么权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宪法中规定的平等权。2、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团结和制造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二、《民法典》中的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什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各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公序良俗原则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
    2023-05-19
    386人看过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最早是在哪一次重大法律文件中被确立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任何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法都予以同等保护;任何社会成员都平等地享有法的权利,履行法的义务;法对于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适用而无因人而异的区别对待;对于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予以追究或处罚,任何人都不得享有违法犯罪而不受应有制裁的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一个政治口号,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就已经出现;而作为正式的法律规定,则最早出现在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和法国宪法之中。包含以下四层含义:第一,平等保护,任何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法都予以同等保护;第二,平等遵守,任何社会成员都平等地享有法的权利,履行法的义务;第三,平等适用,法对于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适用而无因人而异的区别对待;第四,平等制裁,对于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予以追究或处罚,任何人都不得享有违法犯罪而不受应有制裁的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意味着所有人都应该
    2023-11-19
    155人看过
  •  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的具体涵义是什么?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法律对全体公民统一适用、任何公民权利受到侵犯都平等受到法律保护、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公民应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等。同时,对违法犯罪行为必须追究法律责任,不允许有特殊公民。根据《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具体含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都是统一适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承担同等的义务。这意味着无论公民的背景、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或经济状况如何,他们都必须遵守相同的法律,受到相同的法律保护。2.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能歧视任何公民。这意味着法律必须保护所有公民的权利,不得因为他们的背景、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或经济状况而歧视他们。3.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要保证诉讼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这意味着在民事诉
    2024-03-17
    340人看过
  •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什么的一项基本原则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一、交通肇事罪如何划分刑事责任?交通肇事罪刑事责任不存在划分的说法,刑事责任由法院依法认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二、我国宪法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我国宪法主要内容包括序言、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国家基本经济文化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宪法保障,其他规定等七个内容。宪法规范的主要特点:(一)根本性:宪法规范的根本性是指宪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也就是说,尽管宪法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宪法在具体规范这些方面的内容时,主要涉及的是最根本性的问题,而不是事无巨细,都加以规定。(二)最高权威性:宪法规范的最高权威性是指宪法规范的地位和效
    2023-06-28
    313人看过
  • 孩子在继承面前平等吗
    法律综合知识
    一、孩子在继承面前平等吗被继承人的所有子女都有平等的继承权。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以及父母。其中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以及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二、继子继女有继承权吗继子继女是否有继承权,取决于继子女与继父母是否形成了扶养关系。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形成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间属于法律拟制血亲,具有与自然血亲的父
    2024-02-04
    456人看过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的什么原则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指:1、国家法律对于全体公民,不分民族等,都是统一适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2、任何合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3、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国家在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1、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都是统一适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承担同等的义务;2、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金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能歧视任何公民;3、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要保证诉讼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在刑事诉讼中,要切实保障诉讼参加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4、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样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
    2023-08-09
    93人看过
  • 真正的公平是机会平等
    法律综合知识
    今天我们必须要完善市场秩序、市场竞争的规则,把那些不公平、不正当的竞争,扼死人喉咙的竞争从法律上加以限制。我们可以说市场自由体现的是效率,市场秩序体现的是公平。市场自由要求国家更少的干预,而市场秩序则恰恰相反,要求更多的干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看到这形成了市场法制一个很大的矛盾。中国的现状是市场自由上国家干预度过大,要求国家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市场还不是真正发育的市场,美国和欧盟也不承认我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我们的市场秩序又相当混乱,有两个毒瘤侵害着市场的肌体,一是信用度很差,一是商业贿赂横行。在这样一个秩序环境下成长的市场主体———公司,必然也会带有不健康的因素。与此同时,在我们需要加大政府管理力度的地方,可能我们又感到有些失望。在这个意义上市场法制建设要在市场自由方面加大立法的力度,而这个力度在于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但市场秩序却恰恰
    2022-11-21
    273人看过
  • 债权人法律地位不平等
    我国证券投资者损失救济基本上是采用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区别对待的分类处置的原则。按照《收购意见》及证监会、最高法院的有关意见,对经甄别纳人收购范围的个人债权,10万元以下的个人债权全额收购,10万元以上的个人债权9折收购,而且个人债权人可以选择接受收购,也可以选择参加被处置金融机构的破产清算,按清偿比例受偿清算财产。而机构债权只能在证券公司进入司法破产清算后参加破产分配程序。笔者认为,无论是机构债权还是个人债权,债权本身是没有优劣区别的,这是债权平等原则的应然之义。况且,严格区分机构债权和个人债权可能会违反政策设计者的良好初衷,特别是在基金和其他集合理财计划中,虽然委托人是以基金等机构的名义出现,但实际上背后的受益人或财产的实际拥有方是个人财产。目前把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区分保护的政策,主要出于维护稳定的政策因素考虑,实质上违反了债权平等保护原则,造成了证券公司个人债权人和机构债权人待
    2023-04-23
    273人看过
  • 真正实现与孩子在人格上的平等
    一真正实现与孩子在人格上的平等家长与孩子的区别有性别上的、年龄上的、知识上的、阅历上的、能力上的、经济收入上的惟独没有人格上的。受封建社会君臣父子观念的影响,中国的父母与子女、长辈与晚辈、成人与孩子从来就与平等两个字不搭界。所以尽管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的观点早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专家们为给孩子们争得平等权没少呼吁和呐喊,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家长们对于平等理解有误,无限提高孩子的地位,维护孩子的权威,对孩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在家里孩子的话就是圣旨,孩子的要求就是命令,家长必须执行。有人也许会说这是极个别现象,但我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种表面上的平等,实质上的娇宠,在相当一部分家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曾经有一次家访,正赶上一家三口在吃晚饭。吃到一半时已经上初一的孩子顺手拿起一个苹果就啃,我说了一句:饭没吃完怎么又吃上水果了?你爸妈也不说你呀?这个女儿立即冲
    2023-06-08
    338人看过
  • 下列哪一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最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内涵?
    2014年司法考试真题卷三第35题: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公平正义,因此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下列哪一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最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内涵?()A.检察监督原则B.诚实信用原则C.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D.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答案】C【考点】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解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涵之一。其基本内涵是任何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有权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不受任何歧视。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中的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指的是,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该原则最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内涵。
    2023-06-12
    495人看过
  • 双轨制保障弊端大养老保障面前应人人平等
    3月1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正在召开的两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表示,2006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126件建议涉及养老保险问题,其中反映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距过大,以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偏低问题的建议最为集中。一个案例是:内蒙古包头市一对退休3月1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正在召开的两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表示,2006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126件建议涉及养老保险问题,其中反映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距过大,以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偏低问题的建议最为集中。一个案例是:内蒙古包头市一对退休夫妻,丈夫从企业退休,妻子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二人的退休金相差竟达3倍以上。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也提出了关于公平养老的建议,她举例说,一位从纺织企业退休的老工人每月只有400多元养老金,而一位从机关单位退休的老人却每月领取高达3000多元的养老金。在我国,政府机关一般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
    2023-06-09
    203人看过
  • 拆迁当事人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城市拆迁本身是民事活动,民事活动中的拆迁当事人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集中表现在:1、享有平等的保护自己民事权益不受侵犯的权利;2、享有在行政裁决和民事诉讼中平等地位的权利;3、各自都有不服拆迁管理行政行为,并提起诉讼的权利;4、各自都有权放弃或处分自己权利;5、都有遵守拆迁法律、法规和拆迁期限的义务;6、都有接受拆迁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监督的义务;7、都有履行拆迁合同约定的义务;8、都有履行法院对拆迁纠纷所作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义务。总之,拆迁人无论是手握大权的政府机关,还是腰缠亿元的开发商,在拆迁中他与平民百姓的身份是平等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而现在有些开发商或拆迁人在拆迁中不能准确的定位自己,故意夸大拆迁的行政意义。有的不是与被拆迁人平等协商,而是把申请行政强拆或申请法院强拆放在前提,有的该测算补给被拆迁人的,而漏算、少算、甚至故意不算。这结真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2023-04-22
    22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主要包括剥夺以下权利: 1、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利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2、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3、选举权和被选... 更多>

    #剥夺政治权利
    相关咨询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司法平等不是立法平等不是立法平等的司法平等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08
      你应该充分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司法平等不是立法平等。而且很多的不平等不是法律本身的过错,而恰恰是少数执法者所造成的不平等。 一般来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指法律统一适用于全体公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适用法律平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安全机关进行诉讼时,对一切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地位、宗教信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刑法的什么原则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08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刑法的三大原则之一。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法律条文:《刑法》第四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六十一条【量刑的事实根据与法律依据】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含义包括哪些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09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含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2)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3)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
    • 2022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如何规定的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19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包括: 1、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2、所有公民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所有的公民的保护或者惩罚都是平等的,不得因人而异; 4、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怎么规定的,有哪些法律规定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0-07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