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无法提供公司新址导致法院传票无法送达,需要公告送达,然后缺席审判,仲裁生效后,如公司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拿到工资有困难。
一、民事诉讼欠款被告找不到怎么办
找不到欠款人怎么办
(一)审查财产是否是夫妻共同财产财产是否是负夫妻共同财产,关系到债权人能否向欠款人的配偶主张债权。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债务为共同债务,除非夫妻双方对该债务由约定,并且债权人知道该约定或者欠款人在借钱时声明是个人财产的例外。夫妻共同财产由夫妻双方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因此如果该欠款是夫妻共同债务,债权人就可以向债务人的配偶主张债权。
(二)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宣告失踪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人宣告为失踪人的制度。为消除因自然人长期下落不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法律通过设立宣告失踪制度,通过宣告下落不明人为失踪人,并为其设立财产代管人,由代管人管理失踪人财产,以保护失踪人与相对人的财产权益。申请宣告失踪的人是与失踪人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如父母配偶。作为欠款人的债权人,当然为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法院宣告失踪。(一)债务上设有保证人的,向保证人主张债权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设立保证人,如果到期债务无法清偿或不可能清偿,由保证人向债权人清偿债务。保证人清偿债务之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
(二)向法院提起诉讼有的债权人可能会提出疑问,明明欠款人已经找不到了,又怎么向法院诉讼呢?事实上对被告下落不明,无法当面送达开庭通知的被告,法院会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公告时间一到,不论被告是否看到该公告,都视为已经送达。庭审中进行缺席审判,经法院对债权人提出的债权证明进行审查,然后作出判决。在判决生效后无法获得清偿的债务,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三)申请宣告失踪,向债务人财产代管人主张债权公民下落不明满两年的,利害关系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人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的财产中支付。以上就是对“找不到欠款人怎么办,欠款人失踪债权人向谁讨债”的解答。借贷关系中找不到欠款人是常有的事,或许是欠款人有意为之,也许是有其他事确实不知所踪。但是不论什么情况,对债权人的债权都是非常有影响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债权人最好根据以上解答寻找合适的方法进行积极索债。
-
公司地址非注册地该如何提起劳动仲裁
322人看过
-
劳动仲裁公司搬迁上海有补偿吗
314人看过
-
荆州市劳动仲裁局地址
321人看过
-
沈阳申请劳动仲裁地址
240人看过
-
永安市劳动仲裁院地址
204人看过
-
安康高新区劳动仲裁地址
60人看过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 更多>
-
公司搬迁了仲裁需要去新地址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4-09-08对于拒绝转岗者能否获得赔偿,以及公司搬迁后劳动争议仲裁应前往何地进行的问题,我们将逐一解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倘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岗位调动问题上存在异议无法达成共识,那么用人单位有权解除与其之间的劳务合同关系。 在行使此项权利前,用人单位须提前一个月向劳动者发出书面通知或者支付代通知金,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此外,用人单位还需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所作出的调岗决定具有合理性依据,如
-
公司地址非注册地该如何提起劳动仲裁?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3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履行地址与公司注册地不一致的,有关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和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工资标准等事项,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规定执行;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有关标准高于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有关标准,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按照用人单位注册地的有关规定执行的,从其约定。与公司存在劳动纠纷决定提起仲裁的职工只要能够证明和公司之间发生过劳动关
-
劳动仲裁诉讼地所在地能否约定仲裁地址广东在线咨询 2021-11-18劳动争议仲裁地无需约定,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地区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
朝阳区劳动仲裁地址在那?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18朝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地址:朝阳区酒仙桥南十里居28楼(东风南路与酒仙桥路交汇处)(本地址为朝阳仲裁委2011年底搬迁后最新地址,2012新址)
-
孝感劳动仲裁地址是什么?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15孝感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办公电话是0712-2702822。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