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异议是指案外人针对执行标的发表不同的看法,并声称具有实体权利,在执行过程中提出执行异议,目的是排除对执行标的的强制执行,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执行异议是指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针对执行标的发表不同的看法,并声称具有实体权利。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目的是排除对执行标的的强制执行,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执行过程中,案件当事人或利益相关的案外第三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 执 行 异 议 期 限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不服时,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判决的执行。因此,执行异议期限为十五日。
执行异议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程序,旨在保护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可以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应在十五日内审查,若理由成立,则裁定中止执行;若理由不成立,则驳回。当事人对判决不服时,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判决的执行。因此,执行异议期限为十五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
民事诉讼中的执行异议如何审理?
175人看过
-
抗诉的相关规定在民事诉讼法中
456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管辖异议书相关内容
259人看过
-
执行异议相关法律法规是哪些
98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执行异议诉讼程序中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定是什么?
478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执行异议的提出是否有时效规定?
259人看过
执行异议指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执行过程中,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并要求人民法院撤销或者改正执行的请求,或案外人对被执行的财产的全部或一部分主张权利并要求人民法院停止并变更执行的请求。前种异议为执行行为异议,后种异议为案外人... 更多>
-
民诉法中关于执行异议的规定概述安徽在线咨询 2024-12-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对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有权利提出异议。若认为原判决或裁定有错误,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异议申请。法院将会对异议申请进行审查,并依法办理相应的程序。 一般情况下,法院将在收到异议申请后的3日内受理。如果异议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法院将驳回申请。当事人可以在补齐相关资料后再次提出异议申请。 请注意,以上回复仅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如果您有特定的法律
-
民事诉讼中的执行异议期间可以中止执行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6-18关于民事案件中可以在执行异议期间中止执行吗这个问题,其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异议之诉的诉讼费用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07依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
-
民事诉讼法关于执行回转的内容,执行工作规定中有哪些相应的规定?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24民事诉讼法和《执行工作规定》关于执行回转的内容,后者对执行回转的相关内容作了相应调整。第一,增加了执行回转的启动时间。《执行工作规定》不仅是在“执行完毕后”可以启动执行回转,还可以“在执行中”启动。第二,增加了执行回转的适用情形,《执行工作规定》不仅包括“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法院撤销,还包括了“被法院或其他有关机关变更”的情形。第三,增加了执行回转的启动方式,《执行工作规定》规定执行回转不仅可以
-
民事诉讼中被执行人逃避执行怎么办,法院强制执行的相关规定有哪些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07如果当事人依法申请强制执行之后,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的,当事人在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当事人仍然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另外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对被执行人采取相应的措施,要求被执行人依法履行相应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人民法院采取本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执行措施后,被执行人仍不能偿还债务的,应当继续履行